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皇家海军急救医学实习生Laura Cottey向Marika Davies讲述了她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女童子军组织的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选取1989—2015年间具有初潮信息且在初潮发生前1~5年内至少参与了一次膳食调查的840名6~15岁女童作为研究对象。84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10(9,11)岁,初潮年龄M(P25,P75)为13(12,14)岁。调整出生年代、居住地、体重指数Z评分、体力活动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后,初潮前脂肪日均摄入量每增加10 g,初潮年龄平均提前0.036(95%CI:-0.068,-0.004)岁;初潮前脂肪日均供能比每增加1%,初潮年龄平均提前0.008(95%CI:-0.014,-0.001)岁。

  • 标签: 月经初潮 能量摄入 宏量营养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特发性女童性早熟通过乳腺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率。方法 将60例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女童早熟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实施健康检查的60例体检女童纳入对照组,采用乳腺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周围腺体回声及乳腺中央低回声长径及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发性女童性早熟 乳腺高频超声 临床价值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女童CYP21A2基因型与其男性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21-OHD女童男性化程度的认识,指导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纳入2010年8月至2019年3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23例染色体性别为46,XX的经典型21-OHD初诊患儿。将纳入女童的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进行Prader分级,记录患儿的17-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与基因型。将基因变异进行分组[Null组(酶活性完全受损)、A组(保留正常酶活性的1%)、B组(保留正常酶活性的2%)、C组(保留正常酶活性的20%~60%)]。观察不同Prader分级基因变异与对应的各基因分组的相关性。结果23例女童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外生殖器男性化。Prader分级与基因变异类型呈正相关(rs=0.695,P<0.001)。基因A组、Null组与女童外阴Prader Ⅳ级的匹配性高达77.8%,外阴Prader Ⅱ级和Prader Ⅲ级的女童中有80%基因分类为B组。Prader Ⅳ级组女童初诊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Prader Ⅱ级组[4.6(4.0,15.0) μg/L比0.63(0.40,1.3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7,P<0.05)。结论经典型21-OHD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与基因变异导致的酶活性缺乏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为携带CYP21A2基因的父母双方在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 CYP21A2 Prader分级 女性男性化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最终成年身高的改善。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GnRHa治疗CPP女童文献,检索时限至2019年12月1日。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939名CPP女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Adult height,AH)较对照组增加4.09 cm(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2.46~5.71),有统计学意义,P<0.1,I2=92%,异质性显著。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较靶身高(Target height,TH)增加5.04 cm(95%CI:2.86~7.44);CPP女童成年身高较初始预测成年身高(PAH0)增加4.17 cm(95%CI:2.04~6.30),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亚洲及欧洲地区,使用GnRHa分别能增加AH分别3.81 cm(95%CI:1.82~5.80)、4.71 cm(95%CI:1.06~8.35);骨龄(BA)<11岁或者≥11岁开始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4.19 cm(95%CI:2.51~5.87)及4.03 cm(95%CI:1.30~6.75);实际年龄(CA)<8岁时开始治疗AH增加6.12 cm(95%CI:3.25~8.99),CA≥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每4周曲普瑞林治疗剂量<或者≥80 ug/kg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5.17 cm(95%CI:3.75~6.60)及2.47 cm(95%CI:0.61~4.34),平均治疗疗程≤2年及>2年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3.21 cm(95%CI:1.27~6.16)及5.63 cm(95%CI:3.15~8.11),提示GnRHa治疗大于2年可增加最终成年身高。结论:GnRHa治疗CPP女童组成年身高(Mean Difference,MD=4.09 cm,95%CI:2.46~5.71)、AH-TH(MD=5.04 cm,95%CI:2.86~7.44)、AH-PAH0(MD=4.17 cm, 95%CI:2.04~6.30)均优于未治疗CPP女童组。小骨龄、小剂量和长疗程治疗效果更显著,实际年龄大于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身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生长发育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中枢性早熟女童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龄差值/年龄差值(△BA/△CA)、身高、体质量、子宫和卵巢体积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CA(0.64±0.17),低于对照组的(0.95±0.13)(t=8.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27.32±1.08)cm、体质量(33.42±2.37)kg,均高于对照组[(126.34±0.87)cm、(31.01±2.15)kg](t=3.934、4.1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1.68±0.29)cm3]、卵巢体积[(1.26±0.18)cm3],均低于对照组[(2.41±0.46)cm3和(1.83±0.26)cm3](t=7.474、10.036,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效果良好,且可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及降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 标签: 生长激素 曲普瑞林 中枢性早熟 生长速率 身高 体质量 子宫体积 卵巢体积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期女童青春期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期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

  • 标签: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