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增生子宫息肉)和恶性组(子宫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性病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性病病变厚度≥10 mm子宫性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组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性病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性病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性病,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性病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性病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 标签: 超声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子宫消融术在良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自凝刀对114例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子宫射频消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自凝刀子宫消融术治疗子宫出血平均(12.32±4.51)min,96例治愈,18例有效,总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子宫消融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简单、快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 射频消融术 超声 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癌与子宫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癌及子宫增生过长患者(子宫癌组101例,子宫增生组108例)的子宫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癌组和子宫增生组患者子宫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癌组患者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息肉良恶性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本院84例子宫息肉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增生子宫息肉和子宫癌检出率均和术后病理诊断一致(P>0.05),良恶性病的阻力指数和血流信号存在差异(P<0.05)。 结论 在子宫息肉临床诊断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准确鉴别疾病性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性病患者采用宫腔镜技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研究宫腔镜技术结合中药灌肠的疗效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80例子宫性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90例患者,施行单纯宫腔镜检查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90例患者,行宫腔镜技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厚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性病患者施行宫腔镜技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与单纯中药灌肠治疗比较,其能够达到比较明显治疗效果,能够稳定患者子宫厚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腔镜技术 中药灌肠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诊刮;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诊刮,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诊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癌组(25例)、子宫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性病的临床价值,为子宫病变的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妇产科门诊应用经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5例,通过经阴道彩色超声观察子宫的情况,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病理,将彩超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65例患者,子宫性病主要包括子宫增生过长、子宫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其中,内膜息肉21例,子宫增生19例,粘膜下肌瘤为25例,病理结果分别为18例,22例以及25例,经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性病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绝经前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子宫良恶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11 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良恶性病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组(包括子宫增生子宫息肉)及恶性病组(子宫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组72例,恶性病组64例。恶性病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3、2.597、7.452、2.028,均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良恶性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性病及恶性病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病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良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超声检查
  • 简介:子宫增生是指子宫腺体的不规则增殖,同时伴有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紊乱所导致,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增生的处理与管理的观点有所更新和改变。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子宫增生的分类变化、诊断性刮宫术指征的变化、子宫增生管理观点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性刮宫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子宫增生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常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本文汇总、整理子宫增生相关研究,总结子宫增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评估和诊断、病理分型、治疗、随访以及患者长期管理、宣教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方案,促进女性健康和生育功能保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良恶性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行以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参照组患者行以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6.51%,参照组诊断符合率为82.56%,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绝经 正常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根据患者超声检查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子宫增生二维灰阶图像上表现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或宫体稍大。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超声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样癌(OEC)同步子宫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及预后。结果56例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为23%(13/56)。与单一OEC组比较,OEC同步内膜病变组患者的确诊年龄[分别为(52.7±10.2)、(44.9±8.3)岁]、已绝经的比例[分别为53%(23/43)、2/13]、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分别为28%(12/43)、0/13]降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以及有痛经史、未生育、有子宫异位症(内异症)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比例分别为5/13、9%(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292,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侧别、腹水量、转移部位、卵巢肿瘤病理切片中是否出现内异症病灶、手术方式、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91.6%,整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6%,其中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1%、77.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病理分期(P=0.006)及残留灶大小(P=0.020)。结论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较高;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较单纯OEC患者年轻,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多见;OEC是否同步子宫病变并不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增生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阴道超声对于绝经前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影像学工具,优点在于无创,无痛,无并发症,对于子宫癌的诊断比盲目诊刮更敏感。对于子宫厚度≥5mm的阳性病例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造影超声检查子宫厚度,通过影像学来显示需要进一步组织学诊断的可疑病例。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