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在探讨唐宋思想转型端绪和探寻宋明理学的端倪时,一般都注意到韩愈在儒学复兴方面的贡献,却往往忽视了柳宗元。事实上,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唐宋思想转型和儒学复兴的先驱。

  • 标签: 柳宗元 唐宋思想转型 宋明儒学复兴 先驱
  • 简介:摘要“传统的儒者,由于停滞不前,已经开始走向灭亡。起初,他们的思想曾是一股势力,曾是社会之产物和强大的思想支柱。最后它却成了一个幽灵;产生它和需要它的社会瓦解之后,它现在只在许多人的心灵中活着,人们珍视它,仅仅因为它本身的原因而已。”,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中国文化的研究者约瑟夫.列文森在他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说过的一句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从一定程度上还是道出了一些事实的。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大量地传入中国,儒家文化已经在不知不觉走向衰落,大部分人诵读儒家经典不是为了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也不是为了寻找合适的行为规范,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学术研究的资料,很多经典只是成为图书馆、博物馆里的珍藏品,而没有具体走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暂时的衰落并不代表灭亡,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人类的进程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它需要人们投入其中,付出不懈的努力和热情的关注”,因此新时代下,我们仍要针对儒家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儒家的复兴而努力,保存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因此本文尝试根据儒学文化的具体发展状况探寻儒学复兴之路。

  • 标签: 儒学 复兴 对话
  • 简介:传统意义的士大夫之词,无论范畴内涵及时间划分都可商榷。宋代士大夫之词的审美规范应以士本体精神为内核,这在儒学复兴之前似未出现。庆历前后,随儒学复兴的全面展开,标志士大夫意识觉醒的士本体特征初步确立,宋词创作主体才以自主性文化性格和主体精神出现在词史中。熙、丰后儒学复兴高涨期新理性精神及主体意识的高扬,使得士大夫之词审美内涵更为完整而成熟,士大夫之词由此而定型。儒学复兴是宋代士大夫之词得以诞生的文化母体,抛开儒学复兴而谈士大夫之词,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可能是有失原生态含义的。

  • 标签: 士大夫之词 审美内涵 士本特征 人本特征 儒学复兴
  • 简介:牟宗三先生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大家,先生之《心体与性体》三大册在大陆、港台学术界影响深远。故深入分析其研究进路、方法及得失,对推进宋明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牟先生对宋明理学的论述,主要基于对儒学本质的看法,但他将儒学定性为"内圣成德之教"是含混而不恰当的。儒学本质上是内圣与外王一体两面的,心性修养与政治实践内在贯通、不可分割,这不仅是儒学区别于宗教之根本所在,而且也是儒学自始一贯的理论品质。正因为这种对儒学性质的错误解读,导致牟先生对儒学的根本误判,如"朱子歧出"、二程对立,等等。而对二程特别是程颢思想的解读尤其存在严重的理论失误。从牟先生关于程颢《定性书》与《识仁篇》两篇重要文献的解读可以看到,牟先生对于程颢心性关系思想、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工夫论思想等均并未能够找到合理的理解进路,不仅存在套用西方哲学的"共相"思维的问题,而且存在违背哲学研究学术规范的任意裁剪或强加的问题。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儒学 朱熹 二程
  • 简介:程颐心性论承孟子两种“性”之分而来,其“性即理”指“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属实践理性;冯友兰、牟宗三先生解为柏拉图式的“理型”“共相”,泛指人与万物之自然生理之性,故对程颐“性之有形者谓之心”,“涵养用敬”,“进学致知”,有一系列的误解。故有必要对之加以分析和说明。

  • 标签: 涵养
  • 简介:摘要: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花、香、画、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明时期,文人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的集中体现。

  • 标签: 宋风雅韵 清供文化 明式美学
  • 简介:2004年荣获第二届大都市青少年英语艺术表演赛儿童组声乐专业金奖、第四届“蒲公英”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赛辽宁赛区舞蹈专业十佳.第七届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赛辽宁赛区舞蹈专业十佳;2007年荣获钢琴六级、舞蹈七级证书。

  • 标签: 简介 宋明 艺术表演 舞蹈专业 青少年 声乐专业
  • 简介:洪垣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欣赏的一位弟子,被视为甘泉学说的衣钵传人。他一方面继承、弘扬了师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完善、发展师说,极力倡导"不离根之体认",认为"体认天理"是指体认本心具有之理,此理不在"已发"之意念上,也不在外物上,而须在"未发"之处着力。洪垣的"气"论、修养工夫论等亦不乏独到见解。研究洪垣其人其学,对于把握明代儒学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洪垣 湛若水 王阳明 儒学思想
  • 简介:探戈我曾经很渴望与那些宏伟的人们跳舞抱紧他们结实、伟岸的身体跟随音乐的节拍移动脚步耳鬓厮磨的说些情话其实那些年代和现在的情形一样我只是独自默默地坐着大春天又是桃花和春天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我在春天醒来我在春天醒来,伴随着我的故乡故乡的冰河解冻了我心上的锁也将会打开燕子一股脑地飞回来了花一股脑地开放了我思想的树上

  • 标签: 晓明 故乡
  • 简介:学术界对"实学"一词的使用意义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对中所涉及到的"实学"进行意义上的考评后发现:表层意义上的实学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社会事业的关系:深度意义上的实学强调必须以本体为修养工夫的归宗,并以本体为基石,展开儒家的外王事业.这说明,在"实学"使用频率颇高的时期,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实学 儒学 “内圣外王” 《明儒学案》
  • 简介:医易学散论徐仪明时期,理学家多热衷于《周易》之学,仅北宋解易的著作就有六十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修、李觏、胡瑗、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等。这一时期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深入发掘《易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从总...

  • 标签: 医易学 《内经》 太极学说 张介宾 《周易》 赵献可
  • 简介:藉由行卷,初之古文家、古文创作的同情者,以及习尚淳古者等有着不同文学观念、不同身份的士人互相汲引,彼此推挽,从而在社会上、文坛上形成了一股崇尚古文的风气与思潮;藉此行卷,通过告戒、切磋、辩难等方式,古文家之间彼此沟通,从而促成理论自觉与创作观念上的统一。

  • 标签: 宋初 行卷 古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21
  • 简介: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哲学的中和贯通 ,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是在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思想和学术进行正本清源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形式

  • 标签: 中国传统 主义儒学 传统主义
  • 简介:<正>黄宗羲于《儒学案》卷四八,介绍崔铣的著作《松?寤言》时,一共引了四条资料,其中三条均有错误,全文是:夫正物之谓格,至理之谓物,今之异言也,则心当何正?而至善有别名乎?孟子曰“良知良能”,知能心之用也,爱敬性之实也,本诸天,故曰良。今取以证其异,删良能而不攀,非霸儒欤?孟子曰:“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条目不具,奚以求心?故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门如见

  • 标签: 黄宗羲 异端 明儒学 良知良能 子曰 订正
  • 简介:北宋初期,统治者凭借着锐意进取和宏图大愿,兼并征服了周边的大多数国家,建立起了北宋王朝。由于体制的原因,两虽有强干弱枝、冗兵冗官等政治弊病,并且在其统治时期与邻国兵戈不息,但不可否认,其文化经济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高峰。漆器工艺在这一历史时期也大放异彩。宋代漆器中最为著名的品种是素髹漆器。"素"作"本色质朴,不加修饰"解;"髹"为"以漆漆物"之意。以"素髹漆器"称呼宋代相关漆器,正取其以漆

  • 标签: 髹漆 北宋王朝 文化经济 雕填 历史时期 剔黑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手术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手术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手术 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 简介: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了恢复久已涣散的伦常,重建封建宗法秩序,从而加强集权统治,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权威,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礼义纲常。司马光是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标签: 成人礼 中国 宋明 北宋儒学 五代十国 宗法秩序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