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介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介入应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动脉、动静脉联合、机械取三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动脉、B组应用动静脉联合、C组应用机械取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比于A组与B组,C组在TIMI血流变化、急性血管再闭塞、病变狭窄程度的治疗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动脉和动静脉联合治疗效果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机械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对比超早期急性脑梗塞选择性动脉与静脉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12月— 2015年 1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 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患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 35例采用静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 105例采用动脉方式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 NIHS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动脉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6.67%优于采用静脉治疗的对照组的 7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超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采用动脉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 超早期急性脑梗塞;选择性动脉;静脉;疗效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arterial thrombolysis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super early stag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4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of the patients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10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rterial thrombolysis. " Treatment)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the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NIHSS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86.67%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74.2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wo thrombolysis methods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the effect of arterial thrombolysis is bette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留置在外周动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周动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况,为患者实施动脉导管留置,分析比较21例外周动脉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得肢体麻木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疼痛评分数值低于治疗前所得数值,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留置在外周动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疗效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留置溶栓 外周动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进行动脉导管治疗的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以及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时间超过半年。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经过6~72h的动脉导管治疗,26例患者的患肢血供完全正常、15例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1.11%。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导管,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溶栓 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共6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积极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 标签: 外周动脉栓塞 溶栓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于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实施介入治疗的68例外围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样本开展研究,采用计算机表法为分组依据,以每组34例的患者例数平均处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并以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对得出数据展开探讨。结果研究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其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在对比结局为P<0.05的形势下,更优于参照组。结论对介入治疗外围动脉栓塞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皮肤温度上升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介入溶栓治疗 外围动脉栓塞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内与急诊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患者发病状况分为急诊和院内,观察组40例发病严重,难以控制实施急诊,发病到接受治疗不超过2h。对照组20例患者入院后能控制予以院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冠脉再通率87.5%高于对照组的70.0%,心力衰竭发生率的5%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最短时间,避免病情恶化疗效确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导管取+置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8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分成A组和B组,均41例。A组给予球囊导管取+置管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脉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B组的75.61%(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B组的26.83%(P<0.05)。A组治疗后,单侧栓塞6例,双侧栓塞1例;B组治疗后,单侧栓塞12例,双侧栓塞3例,两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患者行球囊导管取+置管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且不良事件较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球囊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 急性 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50例患者是采用常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处理,称为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处理,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低下的问题,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所以,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碎联合导管接触性治疗重症颅静脉窦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例重症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和并发症预防护理经验。结果部分再通12例,完全再通4例;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重症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机械性碎联合导管接触性治疗,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围期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后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前,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围期护理有效保证了静脉安全进行,促进了患者病情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围期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 将本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围期护理干预。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SAS ( 22.35±1.58 )分、 SDS ( 21.40±1.38 )分、 NIHSS ( 1.33±0.01 )分、有效率 97.56% 、满意度 95.12%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临床应于静脉期,从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加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提高成功率、缓解脑卒中症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围溶栓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与急诊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治疗较院内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溶栓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和经导管选择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在2015年08月份-2017年10月份,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和经导管选择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头部亚低温 脑动脉 介入治疗 溶栓手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动脉栓塞患者经皮行肺动脉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27例患者肺动脉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2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完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牙龈出血3例,穿刺处渗血2例,肉眼血尿1例,未给予特殊处理出血停止;在出院后随访中,患者发生球结膜出血2例,调整华法林治疗量后出血消散。结论经皮行肺动脉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手术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肺动脉碎栓溶栓术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酶原刺激活物)动脉联合机械取治疗46例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rt-PA动脉联合机械取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灶血管完全再通24例、部分再通17例、再通失败5例,血管再通率89.1%。患者治疗后NI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脑出血3例、继发性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10.9%。结论rt-PA动脉联合机械取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rt-PA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栓塞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