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治疗的患者选择、发病时间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48小时,15天,30天分别进行ESS、NIHSS,BI评分。结果后ESS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2小时,15天、30天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在30天最为明显。结论动脉尿激酶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结合动脉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结合动脉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目的探讨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血栓 动脉溶栓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接触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l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接触性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 标签: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尿激酶 神经功能 禁忌证
  •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在血管闭塞后几分钟即发生不可逆坏死,而缺血半暗带由于局部脑血流量较高,在一定时间内较少发生梗死,故急性脑梗死后尽快,再通闭塞的血管以达到血流重建,可抢救脑梗死边缘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动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静脉组的患者50例,动脉组的患者50例,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式的治疗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判断脑梗死存在严重性的缺损问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实际指标是否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有效的差异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在动脉治疗上相比静脉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价值和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h,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导管血栓捣碎与局部术是将造影导管直接送至肺动脉血栓处,先将血栓捣碎后注射药物达到溶解血栓、改善肺动脉循环的目的[1].此介入治疗损伤小、疗效好、简便易行.但术后的护理观察是保证PE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3年1~4月收治PE患者2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导管血栓捣碎 局部溶栓术 联合治疗 肺动脉栓塞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脑血栓的发生率占脑卒中的60%~70%。动脉接触术是治疗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多伴有血管的局部狭窄,故急诊后容易发生再次血栓形成。颅支架的出现使急诊后直接安放支架治疗狭窄成为可能,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患者疗效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1—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对8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急诊后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血栓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0例形成的患者资料,观察效果、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共行28例次治疗。其中通22例次。通组时间显著短于失败组。通组栓塞再次发生率和原发病以及附壁血栓有关系。糖尿病病人再栓塞发病率较高。最为多见的为皮下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价值比较高。血栓形成时间和效果、原发病以及有没有附壁血栓有关。的时候尿激酶剂量不要超过60万单位。时机最好不要超过36小时,最好时间应在内瘘栓塞的二十四小时以内,通后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持续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发生栓塞。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起病后2~24h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尿激酶,尿激酶用量50~125万u(平均85万u)。结果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9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17例;经动脉治疗后,闭塞的颈内动脉系统再通63.8%(44/69),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63.2%(12/19)。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3.05±8.10)、(8.82±6.00)分,与治疗前的(18.86±8.2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2.39,均P<0.01);治疗后ADL评分第7天和第14天分别为(1.75±1.37)、(3.50±1.29)分,与治疗前的(4.82±1.3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2.44,均P<0.01)。术后随访1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72.7%(64/88),并发脑出血3.4%(3/88),消化道出血11.4%(10/88)。结论动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见效快、并发症少。

  • 标签: 脑卒中 缺血性 动脉内溶栓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接触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性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超选择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注射尿激酶5~70万U,平均(21.58±16.81)万u对动静脉瘘行局部。结果48例患者共进行63例次治疗,成功52例次(82.5%)。血栓形成6小时成功率高(91.6%),所用尿激酶剂量较小。治疗后有4例出现皮下淤血,8例局部手臂肿胀,无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结论尿激酶对急性期动静脉瘘血栓形成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