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6-03~1998-03,我院对10例急性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了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60y。双下肢者2例,中央型血栓4例,外周型血栓4例,混合型血栓2例。10例均为急性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3.5~8.5h。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下肢动脉血栓3例。10例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有外伤骨折史者7例,有手术史者7例,在其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病者2例(肺癌1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深静脉血栓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肢髌上10cm处较健侧增粗6~8cm,髌下10cm处较健侧增粗4~5cm。动脉血栓患者有皮温低,足背动脉动减弱或消失,患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 溶栓治疗 患肢疼痛 尿激酶 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因气候寒冷、居民嗜食咸、辣等生活饮食习惯,致使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2010年,我科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实施神经介入动脉术,效果满意,现将脑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治疗/护理 血栓溶解疗法/方法
  • 简介:急性脑梗死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对该病病理生理认识加深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在病变区保持药物的高浓度,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效的缓解症状,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于2008年本院对1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小时)患者施行了动脉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PA rt 颈内动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研究2019年5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全面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巴氏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研究组的(96.30%)更高(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巴氏指数,研究组数值(90.18±9.37)明显比对照组的(71.25±9.64)更高,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和安全,希望为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介入治疗方式,获得足够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随访和记录。对于每个患者进行(12±3.5)个月随访,统计各项患者的数据信息。结果 后治疗之后呼吸频率降低,心率也会减慢;治疗结束后肺动脉氧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也会升高。环节没有发生严重的出血不良事件,复发概率为4%,病死率为3.5%。结论 肺动脉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功能、右心功能以及预后,治疗效果好且属于微创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肺动脉 介入溶栓 急性肺栓塞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20例,均为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评估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导管介入治疗阶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20例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局部疼痛程度NRS评分值(3.75±1.02分)较护理前(5.67±1.9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阶段中出现2例局部水肿与出血病例,经消肿、止血处理后消失,无过度灌注综合征、血栓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病例,治疗成功率100.00%(20/20),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 急性动脉栓塞 护理方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在2020.12月到2021.12月,研究对象是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接受静脉治疗,而研究组接受尿激酶动脉治疗,对两组分别治疗后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而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脑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会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值得运用。

  • 标签: 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动脉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入选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发病6h后接受早期动脉治疗,观察组在发病6h接受早期动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和神经缺损评分(CSS)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分别为(6.25±1.13)分、(12.06±1.54)分,均低于对照组(9.87±1.02)分、(16.29±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动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会对患者凝血指标造成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 动脉溶栓 急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从我院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来实习的100例护理专业学生,按照数表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50例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设为对照组,另外50例实施综合性教学模式设为观察组,期待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的笔试、操作、健康教育成绩、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的教学方法,并为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 在我院选择20名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在我院实习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范围。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实习生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10名实习生。依照组别对两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接受综合教学法。在教学结束后,统计两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明确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教学法在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教学中具有良好成效,其能够提高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增强其操作技能,且能够提高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因此应对该种教学方法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介入溶栓 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介入 动脉导管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总结一例患有脑动脉血栓的患者行静脉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血栓取出术的护理体会,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经验和指导。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一例进行了静脉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血栓取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入院情况、手术过程、术后恢复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结果:经过静脉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血栓取出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等情况,以及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和预防感染。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宣教。结论:针对脑动脉血栓患者进行静脉桥接超选择脑动脉血栓取出术时,护理人员的密切合作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并促进术后恢复。通过总结这一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可以为类似病例的护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溶栓桥接 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内与急诊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患者发病状况分为急诊和院内,观察组40例发病严重,难以控制实施急诊,发病到接受治疗不超过2h。对照组20例患者入院后能控制予以院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冠脉再通率87.5%高于对照组的70.0%,心力衰竭发生率的5%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最短时间,避免病情恶化疗效确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桥接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科行静脉桥接动脉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签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4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两个方面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经t验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桥接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瘘栓塞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7.06-2020.04收诊的60例瘘栓塞患者,均行尿激酶治疗。整群随机法分为实验组(30例,个体化护理)与对照组(30例,传统干预)2组,比较组间内瘘栓塞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组瘘栓塞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护理 内瘘栓塞 尿激酶溶栓
  • 简介:日本老年病研究专家发现,常吃豆豉可预防脑血栓。因豆豉中的钴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作用,其含量是小麦的40倍,而含有的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更有效。

  • 标签: 中风 老年性痴呆 脑血栓 老年病 冠心病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与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治疗。

  • 标签: 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