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黑色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水刀逐层削切巨,尽量保留皮下筋膜层及部分真皮层,创面以皮片移植术治疗。术后1~2年来院复诊,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植皮区术后瘢痕进行评分(每项分值为1~10分,分值越大表示状况越差),采用数字评分法(1~10分)对植皮区满意度进行评价(10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观察色素复发及种植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4~14岁。躯干3例,四肢4例。巨占体表面积的(7.4±3.1)%。7例巨患儿术后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1年随访,植皮区瘢痕POSAS评分显示,患者或家属对植皮区瘢痕疼痛、瘙痒、硬度、厚度评分为1~3分的分别有6、4、4、5例,色素沉着及不规则度中评分为4~10分的分别有5、5例。7例患者中植皮区均无功能受限;医生对植皮区瘢痕的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柔韧性评分均较低,评为1~3分的分别有6、3、4、4例,对平整度中评分为1~3分和4~6分的分别有2、4例。医患双方满意度:评分为7~10分的分别有4、5例。7例术后1年复查,其中6例植皮区未见色素复发,1例可见2处点状色素复发,直径均小于1 mm;7例均未见色素取皮区种植转移。结论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手术操作简单,一次性切除,供区只需切取刃厚皮片,术后瘢痕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适用于躯干及四肢非关节部位的色素切除,尤其是质地良好、颜色较浅的色素

  • 标签: 痣,色素 痣,巨大 修复外科手术 自体移植物 皮肤移植 瘢痕 病人满意度 水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色素伴增生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15—2019年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0例先天色素伴增生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年龄2~45岁(平均15岁),9例增生性结节发生于婴儿,1例发生于成人。皮损位于四肢4例,头面部3例,躯干2例,躯干及四肢同时受累1例。临床表现为黑色斑片或斑块中出现1个或多个结节,6例增生性结节为多发,4例为单发,单个结节直径0.2~1.5 cm,仅1例出现溃疡。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增生性结节内黑素细胞均存在成熟现象,核分裂象少,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坏死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细胞弥漫表达Melan-A,不表达或仅部分表达HMB45,Ki67增殖指数< 5%。结论先天色素伴增生性结节可发生于四肢、头面部及躯干;临床表现为原先天色素皮损上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病理上增生性结节内黑素细胞可见成熟现象,免疫组化HMB45及Ki67染色有助于诊断,其预后有待长期随访。

  • 标签: 痣,色素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免疫组织化学 增生性结节 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色素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26例婴幼儿先天色素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6例婴幼儿先天色素患儿中,男68例,女58例;86.5%的患儿出生即有皮损;57.9%就诊年龄2 ~ 3岁。皮损发生部位包括头面部(76例,60.3%)、躯干(24例,19.1%)、四肢(26例,20.6%)。36例(28.6%)为先天,68例(54.0%)为M1型中型,13例(10.3%)为M2型,9例(7.1%)为巨。121例(96.0%)皮损单发,5例(4.0%)多发,44例(34.9%)伴粗毛,15例(11.9%)伴丘疹/增生性结节,6例(4.8%)有卫星灶。病理亚型包括混合120例(95.2%)、皮内4例(3.2%)和交界2例(1.6%)。38例(30.1%)镜下皮损深度< 1 mm,61例(48.4%)1 ~ 2 mm,25例(19.8%)> 2 mm,45例(35.7%)浸润至皮下脂肪层或更深。126例色素皮损中,常见病理特征包括组织成熟现象(100%,不包括2例交界),角质层色素颗粒(42.1%),分布紊乱/不对称(63.5%),表皮细胞散在分布(72.2%)和呈Paget样扩散(53.2%),真皮可见噬黑素细胞(56.4%),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65.1%)等。特殊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嵌入血管/淋巴管腔内(33.3%)、细胞松解(35.7%)、纤维瘤样改变(19.8%)、累及立毛肌(24.6%)、肥大细胞浸润(23.8%)等。不同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先天色素病理模式:浸润深度> 2 mm、角质层色素颗粒和角质层柱状色素颗粒在巨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小皮损(χ2 = 7.93、10.76、5.89,均P < 0.05);浸润深度> 2 mm、表皮海绵水肿伴细胞散在分布、细胞巢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纤维瘤样改变、肥大细胞浸润在伴有粗毛皮损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粗毛者(χ2 = 28.29、8.11、6.22、7.92、8.19,均P < 0.01);表皮细胞呈Paget样扩散、细胞有异型性在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中的发生率高于不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χ2 = 4.92、6.30,均P < 0.05)。结论婴幼儿先天色素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具有独特性,细胞常见不典型性,确诊及治疗选择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 标签: 婴儿 痣和黑素瘤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先天性色素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盘黑色细胞瘤(MCOD)的超声形态、超声造影特点,观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MCOD患者35例(35只眼,35个病灶),分析病灶的超声检查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伴随表现、病变内部血流灌注情况等。其中1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形态:6个病灶(17.1%)超声表现为视盘前半球形强回声,29个病灶(82.9%)表现为视盘前局限隆起强回声;大小:病灶最大基底径(4.0±0.8)mm,高度(1.9±0.4)mm;内部回声:8个病灶(22.9%)内部回声均匀,27个病灶(77.1%)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35个病灶(100%)边界均清晰;伴随表现:15个病灶(42.9%)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9个病灶(54.3%)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16个病灶(45.7%)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13个病灶中11个(84.6%)内可见造影剂微泡填充。结论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MCOD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目的旨在分析治疗白癜风患者中采用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的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的白癜风患者,选取的例数为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并在三个月之后对所有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其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后的病变皮肤XRCCI和HSP-90表达变化。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所有患者种植黑色细胞3个月之后,其中30(60.0%)患者痊愈,还有8(16.0%)例患者疾病情况有明显好转,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还有12(24.0%)例患者疾病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有所恶化,需要配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6%。且治疗后XRCCI指标有所降低,HSP-90表达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由结果可知,自体黑色细胞培植疗法治疗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治疗效果和XRCCI和HSP-90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黑色素细胞 白癜风 白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运用黑色细胞培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82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 月)开展研究,按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膜黑色瘤(conjunctival melanoma,CM)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相关死亡率为30%,在结膜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CM由结膜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细胞恶变而来,在此之前可见相应结膜的色素性病变如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及结膜色素,最常见于球结膜或角巩膜缘,也可出现于睑结膜。CM能向眼球或眼眶侵袭,并可向局部淋巴结、脑及其他器官转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多数CM可通过手术切除,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386-392)

  • 标签: 结膜黑色素瘤/诊断 结膜黑色素瘤/治疗
  • 简介:摘要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细胞增生症(bilateral diffuse uveal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BDUMP)是一种罕见的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增厚和良性黑色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副肿瘤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双眼视力逐渐丧失,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类圆形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伴橘红色多边形色素性沉着,呈现出长颈鹿斑样改变。多模式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可协助诊断。其预后较差,血浆置换疗法联合针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58-164)

  • 标签: 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副肿瘤综合征 葡萄膜疾病/免疫学
  • 简介:摘要原发性直肠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恶性程度高,内镜下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黑色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黑色素瘤 结肠镜检查 原发性直肠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黑色瘤综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肺静脉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ein stenosis,CPVS)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到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合并其他CHD的58例CPV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180个月,平均9.3个月;体重3~48 kg,平均6.5 kg。伴发简单CHD 43例,复杂CHD 15例。单支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PVS) 27例;大于等于两支PVS 31例;两侧PVS 13例。PVS处理方式为内膜切开切除(26例),扩大补片(23例),Sutureless技术(6例)和钝性扩张(3例)。剔除行钝性扩张1例,将术后随访的其余53例患儿按手术技术不同分为内膜切开切除组(26例)、狭窄补片扩大组(21例)及Sutureless技术组(6例)。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组病死率和再狭窄率。剔除随访中合并复杂CHD的13例患儿后,再次分析比较三组患儿上述指标。结果58例患儿术前PVS严重性评分为(4.5±2.7)分,范围在2~11.5分。早期(术后30 d内)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3.4%)。存活患儿除失访2例外,获随访(49.8±40.0)个月,范围在2~145个月。在此期间,有17例患儿出现再狭窄,其中11例死亡,无再手术病例。内膜切开切除组病死率为19.2%(5/26),再狭窄率为26.9%(7/26);狭窄补片扩大组病死率为23.8%(5/21),再狭窄率为38.1%(8/21);Sutureless技术组病死率为16.7%(1/6),再狭窄率为16.7%(1/6),各组随访病死率和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和0.97)。剔除随访中合并复杂CHD 13例患儿后,内膜切开切除组(19例)病死率为5.3%(1/19),再狭窄率为15.8%(3/19);狭窄补片扩大组(16例)病死率为25.0%(4/16),再狭窄率为37.5%(6/16);Sutureless技术组(6例)病死率为16.7%(1/6),再狭窄率为16.7%(1/6),三组随访病死率和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和0.17)。结论Sutureless技术用于治疗PVS合并其他CHD并没有优于常规技术。

  • 标签: 儿童 肺静脉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色细胞培植术治疗在白癜风面积大小和部位不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10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发病部位以及皮损面积进行分组,病灶在面部的为A组,躯干的为B组,四肢的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部位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93.94%,90.91%和84.85%;皮损面积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100%,94.62%和76.47%。结论:对于白癜风患者采取黑色细胞培植术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与疼痛感,真正实现无痛治疗,并且术后患者的肤色均匀,也不会留疤痕,该治疗措施可行性较高。

  • 标签: 黑色素细胞 培植术 白癜风 面积大小 部位不同
  • 简介:摘要先天细胞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先天感染,是导致听力减退、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该病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但国内该病被严重忽视。现围绕该病的流行病学、筛查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近期取得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我国(4~6周)和欧美国家抗病毒疗程(6个月)显著差距,提出探索性解决方案,以期既改善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听力减退和脑发育落后,又降低耐药性和治疗成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瘤(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眶黑色瘤(POM)是一种罕见的眼眶恶性肿瘤。POM的发生与原有的黑色病变如眼皮肤黑色细胞增多症、蓝等有关,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疾病的罕见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POM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主要回顾了PO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将这一罕见疾病进行系统地总结,以期为POM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61-864)

  • 标签: 眶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头颈部黏膜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预后,所以对头颈部黏膜黑色瘤的治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也在开展中,针对头颈部黏膜黑色瘤的机制研究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汇总黏膜黑色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黑色素瘤
  • 作者: 方蕊 李洋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工信部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瘤(UM)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少于12个月。目前临床缺乏转移性UM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免疫检查点、癌症疫苗、T细胞过继治疗被应用于UM治疗。但大多临床效果有限,生存获益不高,近期新型免疫治疗药物IMCgp100早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 标签: 黑色素瘤 葡萄膜肿瘤 免疫疗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