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活19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良11例,轻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明显减少脑积水发生。

  • 标签: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2月-2014年2月86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86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病例2例,术后皮下气肿6例,无感染及纵隔气肿病例,所有患者通过合理、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均顺利康复,治愈出院。结论合理、科学、严谨地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孔引流治疗。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气颅25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积液15例、对侧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术后需注意并发症防治。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引流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成功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无中死亡病例。结论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病情急、重,护士要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工作原理,并准确地技术操作,是成功完成胸腔闭式引流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缝合与常规引流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32例低位肛瘘患者分成两组,切开组与常规组,每组14例,切开组采取切开缝合,常规组采取常规引流,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切开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16/16),常规组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5%(12/16),切开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32例患者都完成随访,切开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25%,常规组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1.25%,切开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缝合治疗低位肛瘘临床疗效好,复发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缝合术 常规引流术 低位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钻孔外引流和外引流加补充引流两种式对TSH的治疗效果。方法51例TSH患者,19例采取单纯钻孔外引流治疗,32例采取外引流加补充引流治疗,术后进行CT复查、临床症状观察以及半年随访是否复发或加重。结果钻孔引流加补充引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引流。结论采用钻孔引流加补充引流可以有效改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该病的复发。

  • 标签: TSH 钻孔引流 颞肌 帽状腱膜补充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可明显降低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骨科疾病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大面积创伤、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创伤骨科病人进行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有61例病人在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4例软组织缺损严重的患者在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再二次行植皮病情也得到了很好地治疗,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对创伤骨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有效改善病人的微循环状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伤骨科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肌腱外露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清创后肌腱外露,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每次持续负压引流7天,使用1-3次,待肉芽组织覆盖肌腱后,取自体中厚皮片,将自体皮戳洞后缝合于创面上,皮片覆盖VSD负压引流,术后10天左右打开,创面愈合。结果创面经1-3次负压封闭引流后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18例皮片全部成活。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植皮或皮瓣转位是肌腱外露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VSD) 肌腱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封闭引流在骨科下下肢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收治的45例进行VSD封闭引流治疗的下肢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术后创伤愈合情况良好,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是(19.2±1.7)天,无严重并发症病例,只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感染,经过及时处理,症状恢复。结论VSD封闭引流在骨科下下肢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VSD封闭引流术 骨科 下肢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收治的6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术后做好引流装置的护理,并加强心理疏导和基础护理。结果接受VSD治疗的6位患者损伤部位的形状与功能得到最大的保留和恢复。结论开放性骨折并发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维持适当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VSD) 开放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穿刺引流行血肿清除治疗,并以尿激酶间断灌注引流残余血肿,术后定期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结果除5例死亡外,其余69例血肿清除情况均较为满意,患者的预后评价为良好的有41例,评价为中的有16例,评价为差的有12例。结论早期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灵活、微创、疗效确切、费用低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软通道 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引流胸腔积液。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5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的总引流量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积液吸收时间为(5.5±2.0)d、胸闷消失时间为(2.0±0.8)d、住院时间为(10.0±1.8)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胸膜增厚度平均为(5.5±2.1)mm明显薄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无1例发生血胸、气胸及胸膜反应,仅有5例患者出现胸膜增厚,而对照组患者1例患者出现血胸、3例患者出现气胸、2例患者出现胸膜反应,高达21例患者出现胸膜增厚,即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式胸腔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为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间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予以切开挂线对口引流,而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短期总有效率差异;同时观察随访一年,比较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从短期疗效看,实验组总有效率9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远期效果对比显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分别为8.33%和5.5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9.44%和16.67%,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办法。

  • 标签: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胸腔穿刺引流是目前广泛应用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等优点。本文通过对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护理,分别从术前、中和术后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基底区脑出血患者使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外科基底区脑出血1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组。对A组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人数比较显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生活能力改善人数比较显示超早期微创引流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保守治疗(P<0.05)。结论临床对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疗效确切。该手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血肿融碎并使用穿刺针将其引流出脑外,有效清除血肿。直接减轻压迫损伤,短时间内使受损神经元得到修复。手术操作时间短,恢复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治疗效率高能够及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生活。

  • 标签: 基底区 脑出血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临床疗效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微细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应用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采集收治肺癌患者应用微细管引流治疗患者132例资料,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和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相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心理状态和对医护的满意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病程较长,患者身体痛苦严重,随着癌症患者接受治疗,生存率、生存年限逐渐延长,做好肺癌患者各个治疗环节的心理护理,改善其心理状态,对其树立正常的生存信心,提高生存质量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肺癌 心理状态 微细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的临床病例资料,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48例患者均行颅骨钻孔引流,患者颅内压增高、脑受压症状、体征均12小时内明显好转,无一例死亡,未发生颅内继发出血、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一年,复发1例。结论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肯定,是一种理想安全的手术方式,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颅骨钻孔 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佳时间窗。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到手术时间顺序分组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7h;乙组7~24h;丙组24~72h;丁组>72h。对这些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结果甲、乙、丙、丁四组治疗有效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86.67%(26/30)、26.67%(8/30);90.00%(27/30)、3.33%(1/30);63.33%(19/30)、3.33%(1/30);50.00%(15/30)、6.67%(2/30);治疗有效率甲乙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甲乙两组与丙丁组比较(P<0.05);丙丁组比较(P>0.05)。再出血率甲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治疗时,如果<7h治疗则会加大再出血风险,>24h治疗,则会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因此最佳时间窗为7~24h。

  • 标签: 钻孔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最佳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