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E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425例IE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纳入IE患者的临床特征、基础心脏疾病、病原微生物分布和临床转归等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5例IE患者中,从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0周,发热423例(99.5%),心脏杂音372例(87.5%),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共219例(51.5%),其次为脏器栓塞158例(37.2%);原有基础心脏疾病者250例(58.8%),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121例(28.5%)];超声心动图和手术共发现赘生物410例(96.5%);病原学检查阳性343例(80.7%),病原体以链球菌特别是草绿色链球菌[59.5%(204/343)]最常见。425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其中342例(80.5%)联合手术治疗,332例(97.1%)为早期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9例(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及以上[比值比(odds ratio,OR)=3.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0~11.68]、脑栓塞(OR=4.45, 95%CI 1.50~13.22)和感染性休克(OR=19.41,95%CI 3.81~99.02)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0),接受手术治疗(OR=0.15,95%CI 0.05~0.47)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IE仍存在明显的诊断延误,应提高对IE的警惕性,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多套血培养并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和有指征患者的早期手术干预是IE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体征和症状 病原菌
  • 简介:摘要患者青年男性,因皮肤紫癜、血尿、大量蛋白尿、肌酐升高、高血压就诊,肾组织活检病理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伴新月体形成,IgA、C3、C1q沿系膜区沉积,电镜示系膜区、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心脏彩色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最初诊断为IgA血管炎,予甲泼尼龙 80 mg 每日1次静脉输液,环磷酰胺0.6 g 静脉输液1次,利妥昔单抗600 mg 静脉输液1次,治疗18 d后出现脑出血,治疗1个月后出现发热伴肾功能恶化(肌酐 351 μmol/L)。心脏彩色超声见室间隔缺损,破口处和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形成;血培养示血孪生球菌,最终诊断感染性心内。予左氧氟沙星 0.25 g 每日1次静脉输液+头孢曲松2 g每12小时静脉输液共8周,转外科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甲泼尼龙减量为40 mg 每日1次静脉输液并逐渐减停。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血培养持续阴性,治疗后14个月肌酐降至86 μmol/L。感染性心内有时表现不典型,且与IgA血管炎在临床和病理有相似之处,可能误诊为IgA血管炎。对表现为紫癜和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注意除外感染性心内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8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各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与睡眠治疗,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7岁。以发热起病,继而出现水肿、皮疹、蛋白尿、镜下血尿,血肌酐1周内自264 μmol/L升至570 μmol/L,补体C3 0.342 g/L,补体C4 0.048 g/L,抗核抗体1∶100。于当地医院行肾组织活检,免疫荧光提示多种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光镜下呈现新月体型肾炎。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500 mg 治疗3 d,序贯口服泼尼松60 mg 每日1次,患者血肌酐下降至416 μmol/L后再次升高(517 μmol/L),故转诊至我院。入院体检发现主动脉瓣听诊区舒张期吹风样Ⅲ~Ⅳ级杂音,遂行超声心动检查,见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考虑感染性心内相关肾小球肾炎。予青霉素肌肉注射(4 MU,每12小时1次)10 d序贯头孢曲松静脉输注(2 g,每日1次)6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30 mg 每日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糖皮质激素每2周减量5 mg 每日1次。术后患者血尿、蛋白尿消失,血肌酐下降至98 μmol/L。

  • 标签: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红斑狼疮,系统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感染性心内是一种累及心脏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其首发症状常表现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掩盖感染性心内的诊断,延误治疗。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感染性心内同时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复杂并发症的重症病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病情诊疗的重视。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颅内动脉瘤 脑膜脑炎 脑梗塞 脑出血
  • 简介:摘要感染性心内(IE)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多见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发生率低但母儿病死率高。妊娠合并IE伴赘生物妇女,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赘生物易脱落而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孕妇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各器官脓肿等,胎儿可随时出现宫内窘迫、死胎。本文报道1例孕26周确诊妊娠合并亚急性IE伴赘生物的孕妇,经过密切监测与护理,万古霉素抗菌治疗后,怀疑发生IE栓塞事件,孕31周剖宫产术分娩,数日后完成心脏瓣膜手术,母儿结局良好。本例强调了计划妊娠和对已孕的先天性心脏病妇女的妊娠期管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IE早期诊断和密切监测的重要性,足量足疗程万古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儿结局且未发现明显胎儿毒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性心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导致的一过性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的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因发热就诊的IE的青年女性合并有两处肢体动脉栓塞,行抗磷脂抗体检查IgM型呈高滴度阳性,既往曾行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超声提示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IE,考虑人工瓣膜IE,多次血培养检查阴性,给予经验性抗感染及二次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术后抗感染、华法林抗凝等治疗,病情稳定,一处肢体动脉血管再通,3个月后复查抗磷脂抗体转为阴性。该病例的诊治提示IE可继发一过性的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阳性,临床中如早期发现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是否会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抗磷脂抗体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叶主动脉瓣合并感染性心内,探究超声诊断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50例主动脉瓣合并感染性心内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以手术所见作为评判标准,对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超声诊断。结果: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于赘生物、瓣膜穿孔、脓肿和瘘道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结论: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二叶主动脉瓣合并感染性心膜炎检出率更高,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空间分辨率相较于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更好,其诊断的数据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二叶主动脉瓣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LE伴LSE患者共20例,其中女性18例,年龄13~49岁,平均(32±9)岁。发现LSE时SLE病程为16.04(0~185.1)个月,19(95.0%)例赘生物位于二尖瓣。SLE伴LSE的患者合并脑梗死(45.0%和10.0%,χ2=9.87,P=0.001)和APS(50.0%和5.0%,χ2=22.32,P<0.001)更常见。实验室检查方面,SLE伴LSE的患者血小板数目[(140±67)×109/L和(189±115)×109/L,t=-2.29,P=0.026]更低、狼疮抗凝物(LA)阳性(80.0%和23.6%,χ2=19.65,P<0.001)更常见,而抗SSA抗体阳性(21.1%和60.0%,χ2=6.38,P=0.012)少见。SLE伴LSE患者中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前后径>40 mm)更常见(35.0%和5.4%,χ2=9.37,P=0.002),左心房前后径[(37±7)mm和(33±4)mm,t=2.15,P=0.043]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63.10)%和(68±6)%,t=-2.41,P=0.019]更低。SLE伴LSE患者合并APS的危险是无LSE患者的19倍[OR值(95%CI)=19.00(4.43,81.38),P<0.001]。结论SLE伴LSE患者合并APS、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对于LA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出现LSE的可能。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Libman-Sacks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IBS)在感染性心内(IE)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半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1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确诊为IE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组(n=30)和异体组(n=31),自体组患者行IBS,异体组患者行异体输血。比较自体组和异体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免疫反应指标(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CD16+CD56+ NK细胞、TLR2+细胞、TLR4+细胞)和炎症反应指标[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终点事件为术后半年内死亡,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46)。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IBS变量纳入和剔除分别建立术后半年内发生死亡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价,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心功能不全、低血压、IBS、多瓣膜病变、年龄是术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IBS变量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术后5 d,自体组和异体组患者的免疫反应指标[CD3+CD4+ T细胞:(37.49±5.74)%比(31.68±4.46)%、CD3+CD8+ T细胞:(23.07±3.24)%比(17.82±2.29)%、CD16+CD56+ NK细胞:(1.61±0.18)%比(1.02±0.15)%、TLR2+细胞:(9.24±1.15)%比(18.40±2.21)%、TLR4+细胞:(7.79±0.82)%比(12.33±1.57)%]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59.21±7.80) pg/mL比(84.33±9.35) pg/mL、CINC-1:(40.27±5.83) pg/mL比(72.86±9.35) pg/mL、TNF-α:(10.86±1.26) ng/mL比(17.03±2.20) ng/mL、IL-6:(6.32±0.77) ng/mL比(11.35±1.7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5 d免疫反应指标[CD3+CD4+ T细胞:(48.55±6.67)%比(37.49±5.74) %、CD3+CD8+ T细胞:(30.38±4.69)%比(23.07±3.24)%、CD16+CD56+ NK细胞:(2.53±0.44)%比(1.61±0.18)%、TLR2+细胞:(6.50±0.61)%比(9.24±1.15) %、TLR4+细胞:(4.02±0.63)%比(7.79±0.82)%]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38.64±6.75) pg/mL比(59.21±7.80) pg/mL、CINC-1:(31.65±5.68) pg/mL比(40.27±5.83) pg/mL、TNF-α:(7.59±0.85) ng/mL比(10.86±1.26) ng/mL、IL-6:(5.10±0.63) ng/mL比(6.32±0.77)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体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5 d免疫反应指标[CD3+CD4+ T细胞:(49.13±6.82)%比(31.68±4.46)%、CD3+CD8+ T细胞:(30.65±4.91)%比(17.82±2.29) %、CD16+CD56+ NK细胞:(2.51±0.26)%比(1.02±0.15)%、TLR2+细胞:(6.36±0.66)%比(18.40±2.21)%、TLR4+细胞:(4.08±0.56)%比(12.33±1.57)%]和炎症反应指标[sCD40L:(39.14±6.03) pg/mL比(84.33±9.35) pg/mL、CINC-1:(31.24±5.77) pg/mL比(72.86±9.35) pg/mL、TNF-α:(7.64±0.76) ng/mL比(17.03±2.20) ng/mL、IL-6:(5.04±0.82) ng/mL比(11.35±1.7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组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3例,切口感染2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异体组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4例,切口感染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入IBS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IE术后半年内死亡率,IBS用于IE手术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造成明显影响,而且对免疫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感染性心内(I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治的5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感染性心内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99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国内外报道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老年人IE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联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5例共复习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IE病例18例,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70.5岁,诊断IE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数小时至4个月不等。患者均有言语不利症状,多伴有偏身力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35分。18例患者均行血培养,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体。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区。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赘生物为主,其次为主动脉瓣赘生物。18例均行抗生素治疗,2例行瓣膜置换及赘生物清除术,11例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术。50.0%(9例)患者预后良好,三分之一(6例)患者死亡。结论部分老年IE患者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临床易漏诊误诊,但经过及时的抗感染及手术治疗,半数患者可以有较好的预后。

  • 标签: 心内膜炎 脑梗死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余均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88.9%,16/18)、贫血(72.2%,13/18)、脾大(44.4%,8/18)、心脏杂音(33.3%,6/18)、关节痛(22.2%,4/18)、肝损伤(22.2%,4/18)、栓塞事件(16.7%,3/18)、Osler结节(11.1%,2/18)和肾功能不全(11.1%,2/18)。83.3%(15/18)的患者ESR、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率50.0%(9/18),链球菌(77.8%,7/9)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有赘生物,最常累及二尖瓣(66.7%,12/18)和主动脉瓣(33.3%,6/18)。2例患者被误诊为ANCA相关血管炎(AAV),另1例最终确诊为以IE为首发表现的AAV患者。经积极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ANCA阳性的IE患者可出现类似于AAV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此类疾病,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对感染性心内(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21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240例IE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按治疗方式分成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组和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IE患者的手术时机,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IE患者预后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240例IE患者中,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组63例,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177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1年内病死率为11.1%(4/36),低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组的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23)。IE患者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的中位数分别为59%、47 mm、31%,低于手术前的63%、54 mm、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9、9.36、6.11,均P<0.001)。最常见的手术指征是中重度心力衰竭。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的手术指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94.9%,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组的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07)。心力衰竭、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IE患者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 HR)=5.668、19.392,均P<0.050],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降低IE患者1年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HR=0.931、0.299,均P<0.050),其中Pitt菌血症评分≥4分对IE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最大。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IE患者的心功能及1年预后。对于心力衰竭、Pitt菌血症评分≥4分的IE患者,应积极治疗。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抗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引起的细菌性栓塞为其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感染性心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病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该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完全好转。

  • 标签: 动脉瘤,感染性 心内膜炎,细菌性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患儿共 6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33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 76.67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患儿的护理中,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寿命长度以及患儿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效果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