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50例心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管理,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应当大力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师生共设目标教学法在心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40例心血护生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师生共设目标教学法及常规临床带教方式进行带教,判别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师生共设目标教学法对心血护生进行带教,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师生共设目标教学法 心血管内科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透析容器将血液引流出体外,利用吸附、滤过、对流等方式,应用电解质溶液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毒素、代谢产物等,将血液净化后回输体内。血透室是血液透析的主要场所,科学、高效、优质的护理工作对保障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肾衰合并心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其康复时间,有必要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当中。

  • 标签: 肾衰合并 心血管病 患者 血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病患者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心血在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 4例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心血病患者, 分析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如监测生命体征,限制患肢剧烈运动、遵医嘱抗凝治疗等。结果:4例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心血病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顺利拔管,无血栓脱落、断管等情况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心血病患者因血流缓慢导致其是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尤其是高龄且意识不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心血管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AL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HGF、VEGF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及不同化疗效果者的血清HGF、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GF、VEGF水平分别为(1 224.52±285.14)、(727.41±225.95)pg/ml,高于对照组的(332.60±65.24)、(208.13±36.38)pg/ml,P均<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者血清HGF、VEG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诱导缓解化疗1个疗程后,不同化疗效果者血清指标比较,完全缓解患者低于未完全缓解患者(P均<0.05)。结论AL患者血清HGF、VEGF明显升高,经过化疗治疗,疗效越好则血清HGF、VEGF降低也越显著,因此可将血清HGF、VEGF水平检测用于AL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 标签: 白血病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1例出生后发现左眼瞳孔区部分变白2个月患儿就诊眼科。左眼10:00方位虹膜表面白色纤维机化条索自瞳孔缘向鼻侧延伸至虹膜根部,局部稍隆起,瞳孔呈针尖状。散大瞳孔后瞳孔略微开大,呈斜椭圆形,长轴位于10:00至4:00方位轴向,约0.3 mm×1.0 mm,诊断为左眼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予以左眼散大瞳孔联合右眼遮盖治疗,未予以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患眼视力逐渐提高,定期随访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65-8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观察时间段: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比较对象筛选: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患者,共计80例,遵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则,40例患者被对照组收纳,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措施,40例患者被观察组收纳,均给予临床护理保护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P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保护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化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后其血气指标改善显著,较对照组显著,且肺功能评分明显上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升其肺功能评分,促进其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化护理服务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天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020.5-2021.7内47例住院患者并分组,其中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高达91.66%,对照组为65.21%,且经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 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天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020.5-2021.7内47例住院患者并分组,其中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高达91.66%,对照组为65.21%,且经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 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天全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020.5-2021.7内47例住院患者并分组,其中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配合度高达91.66%,对照组为65.21%,且经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 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以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8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时间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为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神经内科护理。比较两组康复率。结果两组康复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06%VS82.35%),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脑卒中糖尿病人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糖尿病 护理干预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12至2021-02这期间内,于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随机选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以数字分配法对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患者100例,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另外的观察组患者,同样有患者10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组别分类,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8例。对照组采用西米替丁治疗,实验组整体则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升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泮托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MR/CT双模态纳米探针t金@谷胱甘肽@钆(tAu@GSH@Gd),探讨其性能及用于活体MR/CT成像的潜能。方法以GSH为模板包载Au和Gd原子,共价偶联靶向多肽环状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cNGR)构建纳米探针tAu@GSH@Gd。建立荷乳腺癌(EMT-6)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u@GSH@Gd纳米粒子)和实验组(tAu@GSH@Gd纳米探针),每组10只,经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R、CT成像及生物分布研究,根据小鼠肿瘤部位及主要脏器相对MR信号值与相对CT值评价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成像实验后,取出小鼠肿瘤组织进行银染,研究Au@GSH@Gd纳米粒子及tAu@GSH@Gd纳米探针在肿瘤血管生成部位的聚集。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u@GSH@Gd纳米探针水合粒径为(6.40±0.22) nm,T1弛豫效率为(36.91±0.07) mmol·L-1·s-1,体外MR/CT成像效果良好。荷瘤小鼠注射tAu@GSH@Gd纳米探针后2 h,肿瘤MR/CT成像均明显强化,24 h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由给药前的1.04±0.12增至1.84±0.26(t=12.61,P=0.006),相对CT值由给药前的1.01±0.04增至1.95±0.05(t=15.34,P=0.004)。对照组小鼠给药后16 h,肿瘤强化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为1.50±0.06,相对CT值为1.53±0.10,均低于实验组(1.84±0.26和1.95±0.05;t值:5.35和16.46,均P<0.05)。生物分布结果显示,大部分tAu@GSH@Gd纳米探针经肾代谢。组织银染验证了该纳米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作用。结论制备的tAu@GSH@Gd纳米探针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和MR/CT双模态成像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基础。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纳米技术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磁共振与超声、CT检查,对比不同种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H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MRI、CT与超声(US)三种不同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三组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MRI65例共检出77个病灶,单灶50例,多发灶15列,病灶检出率以MRI为标准(100%),CT、US分别为64.9%(50/77),90.9%(70/77)。CT和US检出病灶敏感性与病灶的大小有关。MRI对HHE的诊断有优良的特异性,CT、US分别为48.5%,31.8%。结论对临床怀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宜先选US检查;对肝脏占位病灶需要鉴别HHE和肝癌或转移癌患者,应首选MRI检查。

  • 标签: 肝海绵状血管瘤磁 共振与超声 CT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