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地区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回顾性分析对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疑似慢性食物不耐受患者2 368例(均为北京常驻人口),其中男性859例,女性1 509例;年龄范围2个月至90岁,(40.2±18.6)岁,中位数年龄3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牛肉、鸡肉、猪肉、鳕鱼、虾、蟹、鸡蛋、牛奶、玉米、小麦、蘑菇、大豆、西红柿和大米)特异IgG(sIgG)抗体浓度。用SPSS V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对各分组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2 368例患者食物sIgG 检出率为82.7%(1 959/2 368),鸡蛋(54.7%)、虾(29.0%)和牛奶(26.0%)sIgG阳性率较高,猪肉(4.1%)和牛肉(1.2%)sIgG阳性率最低(P<0.05)。鸡蛋(χ²=10.885)和虾(χ²=6.607)sIgG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鸡蛋(χ²=515.645)、虾(χ²=74.20.4)、牛奶(χ²=305.65)、大豆(χ²=39.413)、小麦(χ²=133.222)、鳕鱼(χ²=25.540)、蟹(χ²=55.521)、玉米(χ²=20.645)、西红柿(χ²=118.108)、鸡肉(χ²=32.821)、猪肉(χ²=26.539)、牛肉(χ²=21.632)和大米(χ²=25.335)sIg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虾和蟹s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西红柿sIgG阳性率先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到了45岁以后又略有上升;而鸡蛋、牛奶、大豆、小麦、玉米和大米表现出的规律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下降。鸡肉、猪肉和鳕鱼则表现为儿童期先增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进入中老年后又有所上升。结论北京地区食物不耐受与IgG抗体水平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建议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结构的优化调整,儿童患者仍是食物不耐受应重点控制的人群。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特异不明确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致病性抗体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肌肉特异酪氨酸激酶抗体以及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不同抗体类型的重症肌无力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也不尽相同。文中就近年来抗肌肉特异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神经内科医师对该病的了解和掌握。

  • 标签: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 乙酰胆碱受体 重症肌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抗体检测技术应用符合率。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为时间基准,在哈尔滨市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当中,随机收集33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特异抗体检测,统计其检测的准确率。结果:IgM阳性率为87.88%,IgG阳性率为93.94%,总准确率为93.9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采用血清特异抗体检测的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特异性抗体 符合率
  • 简介:摘要:腰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就诊病症之一,其严重困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年因为腰痛所致的经济损失巨大。根据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此提高并改善腰痛的治疗水平。非特异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是指无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且不能通过客观的检查明确病因的腰痛,NSLBP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理疗和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本文旨在介绍几种运动疗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腰痛的治疗。

  • 标签: 腰痛 病因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特异抗体,来减弱或清除病原体对机体的影响。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特异抗体动态变化特征对于疾病认识、诊断、以及疫苗研究与防控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同类型特异抗体产生和持续时间、抗体水平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增进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学特征的了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血清特异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量总计是80例,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使用酶联合免疫吸附的方式进行检测血清特异IgE抗体,然后对比不同过敏原所产生的阳性率,以更好的了解血清特异IgE抗体对于进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总计检测出过敏原有248个,吸入型过敏原以烟曲霉/点青霉、螨混合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1-37%和16.13%;食入型过敏原以牛奶、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6%和6.45%。结论:血清特异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进行过敏性检测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年龄相对较低的患者的感染是相对较高的,应该积极的做好各项预防性措施。

  • 标签: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是肿瘤免疫治疗最为有效的研究靶点之一,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获得良好的响应率,但仍存在部分肿瘤应答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双特异抗体在肿瘤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因其能靶向多个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联合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文章就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双特异抗体研究进展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 双特异性抗体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型特异辐射剂量(SSDE)在儿童头部CT辐射剂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GE Discovery CT750HD 64排机器上行头部CT平扫的252例儿童患者的图像资料,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测量头部中间扫描层面的头围、面积及CT值,利用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293和220报告计算水等效直径(WED)、体型转换系数(f293和f220)和吸收剂量(SSDE293和SSDE220)数值。根据头围大小按照四分法分成3组(<47.8、47.8~52.7、> 52.7 cm),按照年龄分为4组(0~2、3~6、7~10和11~14岁)。比较不同组患者f220和f293、SSDE220和SSDE293、SSDE293和CTDIvol的差异性,并分析头围与f293、SSDE293的相关性。结果f220比f293高估11.11%(t=252.61,P<0.05),SSDE220较SSDE293高估10.31%(t=228.21,P<0.05),SSDE293较CTDIvol低估了9.60%(t=-31.34,P<0.05)。按头围分组时,所有组的SSDE220较SSDE293分别高估了8.41%、10.37%、11.57%(t=73.73、438.58、275.52,P<0.05);SSDE293较CTDIvol分别低估了1.30%、9.79%、14.61%(t=-1.91、-60.95、-47.64,P<0.05)。按年龄分组时,所有组的SSDE220较SSDE293分别高估了8.45%、10.00%、10.57%、11.36%(t=63.58、232.29、247.84、302.95,P<0.05);SSDE293较CTDIvol分别低估了1.49%、8.27%、10.63%、13.78%(t=-1.83、-28.27、-37.30、-49.80,P<0.05)。头围与f293、SSDE293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8、0.76,P<0.05)。结论在儿童头部行CT扫描中,AAPM 293报告能更准确地评估其所受辐射剂量,CTDIvol会高估实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AAPM 220报告相较AAPM 293报告会明显高估辐射剂量,并且头围与f293、SSDE293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头围能够准确估算SSDE,精确地评估儿童头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 儿童 头部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IgE(sIgE)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5 823例天津地区l~14岁儿童UniCAP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变应原sIgE的分布及其与性别、病种、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结果1.在5 823例儿童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3 602例(61.86%);其中单纯气传变应原阳性1 556例(43.20%),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779例(21.63%),食物及气传变应原双重阳性1 267例(35.17%)。2.气传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依次为霉菌类(33.02%)、粉尘螨(27.21%)、户尘螨(24.28%)、艾蒿(21.64%)和豚草(17.32%)。3.食物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及小麦为主,阳性率分别为27.06%、25.59%及20.00%。4.男童阳性率(64.02%)高于女童(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P<0.05)。5.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73.18%)高于变应性鼻炎患儿(59.82%)及湿疹患儿(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40.04,均P<0.05);哮喘患儿气传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小麦、花生;变应性鼻炎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鸡蛋白、小麦、艾蒿和粉尘螨;湿疹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鸡蛋白、牛奶、霉菌类、粉尘螨和户尘螨。6.随年龄增长,气传变应原sIgE阳性率逐渐升高;食物变应原sIgE中,牛奶、鸡蛋白阳性率逐渐下降,小麦及花生阳性率逐渐上升。7.不同季节变应原sIgE阳性率不同,总阳性率以夏季(66.59%)最高,秋春季(64.15%、62.07%)次之,冬季(54.63%)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P<0.05);气传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在夏秋季节(粉尘螨:32.25%和30.17%;户尘螨:30.40%和27.54%)最高,霉菌类在夏季(45.41%)最高,其次是秋季(36.19%);德国小蠊主要在夏季(5.52%)最高;猫毛皮屑、动物皮毛组合、艾蒿及杂草类花粉组合在秋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3.33%、13.94%、24.84%及19.88%。结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为天津地区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的分布与儿童性别、病种、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

  • 标签: 变应原 UniCAP系统 特异性IgE 儿童 天津地区
  • 简介:摘要HIV/AIDS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尚无法彻底根除HIV感染,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仍然至关重要。不断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在抗HIV-1感染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突出,也为新疫苗的设计带来曙光。本文对近年来bnAb的分离鉴定的技术及中和表位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单克隆抗体 中和 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S18-SSX融合特异抗体和C-末端SSX抗体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2013年8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51例经分子检测证实的滑膜肉瘤和94例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S18-SSX和C-末端SSX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滑膜肉瘤中,48例(48/51)显示SS18-SSX强和弥漫的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94.1%;而在94例非滑膜肉瘤肿瘤中均为阴性。C-末端SSX在所有滑膜肉瘤(51/51)中均为强和弥漫的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94例非滑膜肉瘤肿瘤中有6例(6/94,6.4%)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包括2例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和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SS18-SSX诊断滑膜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100%;而C-末端SS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3.6%。结论SS18-SSX融合特异抗体和C-末端SSX抗体均为诊断滑膜肉瘤高度灵敏和特异的标志物,可以替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或其他分子病理检测用于绝大多数滑膜肉瘤的诊断。

  • 标签: 肉瘤,滑膜 生物学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抗原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异诊断的皮肤、特异IGE检测的试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抗体在梅毒筛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到2020年期间160份梅毒筛查试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抗体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检测结果,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抗体在梅毒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化学发光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均较高。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法在梅毒检测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阴性阳性检出率也较高,抗感染能力较强,该检测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梅毒特异性抗体 梅毒筛查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抗体分布的现状以及探讨如何通过设置检测灰区优化现有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筛查流程。方法对2015至2018年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119 531例孕产妇和21 275例新生儿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抗体(TPAb)的初筛结果及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的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²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趋势χ²检验。结果孕产妇和新生儿TPAb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69%(825/119 531)和1.24%(264/21 275),总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32%(380/119 531)和0.90%(191/21 275),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分别为0.13%(161/119 531)和0.31%(67/21 275);2015至2018年孕产妇和新生儿总体可疑梅毒现患率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2=9.860,P=0.002;χ2=5.311,P=0.021)。孕产妇和新生儿TPPA和TPAb阳性符合率均随S/CO值的升高而增高(χ2=614.833,P<0.001;P<0.001);若新生儿TPAb S/CO≥7.00或孕产妇TPAb S/CO≥15.00,TPAb结果有效性等同于TPPA。孕产妇和新生儿可疑梅毒现患率也随S/CO值的升高而升高(χ2=323.059,P<0.001;P<0.001);孕产妇TPAb S/CO为3.00或新生儿TPAb S/CO为5.00,可疑梅毒现患率均为0,可初步排除梅毒感染。结论本地区孕产妇可疑梅毒现患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孕早期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提高优生优育率。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梅毒初筛方法假阳性高,可根据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灰区优化梅毒筛查流程,以期防止漏检,同时降低假阳性率,避免临床误诊。

  • 标签: 孕产妇 新生儿 梅毒 全自动化学发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45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肺癌患者120例作为健康组和肺癌组。以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为[(22.88±7.86)ng/ml],高于健康组[(17.96±4.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壹期、贰期、叁期组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期别矽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对矽肺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1),当血清NSE的诊断阈值为17.49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57%。结论矽肺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矽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矽肺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卒中是妊娠期和产褥期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妊娠相关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普通女性人群相同,包括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高凝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脏病和偏头痛等。文章对妊娠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妊娠特异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围产期心肌病。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妊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左室肥厚患者诊断中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方法 共计抽取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分为非左室肥厚组以及左室肥厚组,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我院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使用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进行诊断,以分析左心室肥厚诊断的特异和敏感性。结果 心电图诊断的特异高于Con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低于Conrnell电压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均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相比较来看Conrnell电压标准的操作更加复杂,敏感性相对更强,而心电图国内标准的操作方式更加简单,但是敏感性相对较低,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诊断方式,确保提升诊断准确率以及安全性。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Conrnell电压标准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