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中剂量磷脂结合抗凝蛋白药后15min均可抑制FⅧ∶C,不同浓度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外对人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表4 ,不同浓度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外对人血浆APTT

  • 标签: 体内外 凝血功能 功能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总蒽醌对人低密度脂蛋白外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CU^2+诱导的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研究大黄总蒽醌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过程中共轭二烯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总蒽醌在试验浓度下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外氧化过程中共轭二烯键的生成,氧化3小时后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的增加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的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增强,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

  • 标签: 大黄总蒽醌 低密度脂蛋白 体外实验 氧化修饰 琼脂糖凝胶电泳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Introduction  Prematureatherosclerosis,coronaryheartdiseasesandconsecutivecardiovascularendpointssuchasmyocardialinfarctionarethemainmortalityrea-sonsinwesterncountries.  ……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体外 体外沉淀 分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妇女血清中心磷脂抗体(ACA)、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设为鉴别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180例正常生育女性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ACA、β2GP1、AsAb。结果鉴别组ACA-IgG、ACA-IgM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ACA-IgA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鉴别组ACA、β2GP1、As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体内ACA、β2GP1、AsAb与不孕不育有密切关联,采取联合检测能帮助患者查找不孕不育的病因,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不孕不育妇女 抗心磷脂抗体 抗&beta 2糖蛋白1抗体 抗精子抗体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心磷脂抗体(ACA)、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β2-GP1抗体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月至2023年7月80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ACA、β2-GP1抗体和AsAb的检测。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中AsAb阳性率为35.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A的总阳性率为31.4%,具体到ACA的IgG、IgM和IgA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4.5%、14.7%和5.8%。β2-GP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29.4%,其IgG、IgM和IgA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21.5%、12.7%和3.9%。与对照组相比,ACA的IgG和β2-GP1抗体的IgM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AACA、β2-GP1抗体和AsAb在女性免疫性不孕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这些抗体的检测对于确诊免疫性不孕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抗精子抗体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黏附分子,协助有髓轴突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正确定位和聚集,维持和稳定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而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可以干扰和破坏这种作用,引起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组织器官损害,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边缘性脑炎、莫旺综合征和Isaacs综合征等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其基本核心是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引发了免疫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脑炎。因此,血清和脑脊液针对性的抗体检测极为关键,通常情况下此类疾病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反应和疗效。

  • 标签: 脑炎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锌指蛋白4(ZIC4)抗体Hu抗体双重阳性的边缘性脑炎,患者中年女性,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下肢麻木2个月余入院,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下降、共济失调、双下肢感觉障碍,磁共振示双侧颞叶、海马异常信号,肌电图示感觉神经损害,查血和脑脊液ZIC4抗体Hu 抗体双重阳性,其他各项检查未发现肿瘤。主要诊断为边缘性脑炎合并亚急性小脑变性、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副肿瘤神经综合征。考虑存在潜在的肿瘤风险,需要长期随访。类似病例国内较少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边缘叶脑炎 抗ZIC4抗体 抗Hu抗体
  • 作者: 任虎 曹蕾 毛乃颖 张荣波 赵培蓓 李海 马若群 王慧玲 张燕 许文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淮南 2320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北京 102206 ,邯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5600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北京 102206;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淮南 232001;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目的以原核系统表达的麻疹病毒核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群抗体水平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实验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间接ELISA法的操作流程,并检测了157份健康儿童和新生儿母亲血清中的麻疹病毒IgG抗体,与商品化麻疹病毒ELISA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血清标本的总符合率为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94.8%和98.3%。其中,两种方法检测的85份0~15岁健康儿童血清麻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无论是<8月龄组或8月龄~15岁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χ2=0.000,P>0.05),且通过本研究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的麻疹病毒抗体水平表现出与试剂盒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组一致的增减趋势,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0.893(P<0.001),显示出该方法具备的定量潜力。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灵敏度高、特异度强,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麻疹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后人群抗体水平的评估。

  • 标签: 麻疹病毒 核蛋白 血清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患者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膜突蛋白抗体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C端膜突蛋白抗体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 ℃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 ℃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 ℃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 ℃条件下的稳定性。-20 ℃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 ℃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 ℃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 作者: 郑金相 王立 陈洋 王曦 韩菲 周宝桐 陈苗 林路 秦绪珍 师杰 蒋颖 郑文洁 曾小峰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现在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100076),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例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资料并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癫痫发作6(6/7)例,记忆力减退5(5/7)例,精神症状4(4/7)例;CASPR2抗体:脑脊液阳性3(3/7)例,血清阳性7(7/7)例;5(5/7)例有影像学改变,1(1/7)例发现肿瘤。7例均接受免疫治疗,随访1个月至2年,1例患者确诊直肠癌,预后差。其余患者预后好。结论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上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头晕,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早期识别该疾病,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该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CASPR2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癫痫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内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沉积导致了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及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的发生,而其病理传播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体α-syn的细胞间传播是大脑区域之间疾病传播的主要模式。本综述回顾了不同模式的寡聚体α-syn细胞分泌和再摄取的现有证据,包括细胞间直接转移、朊蛋白样传播、外泌体分泌和内吞作用、纳米隧道及小胶质细胞介导作用,以便更详细地了解突触核蛋白病理学在整个大脑中传播的模式,为防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α-突触核蛋白 突触核蛋白病 外泌体 朊蛋白样 内吞作用 纳米隧道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乙肝表面抗原)、HCV(丙肝抗体)、HIV(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验结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本院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HBsAg、HCV、HIV、梅毒抗体。结果:血HBsAg阳性19例、HCV阳性2例、HIV阳性1例、梅毒抗体阳性5例,共占比27.00%(27/100),其中女性低于男性(p60岁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消化科占比40.74%(11/27)、普外科占比25.93%(7/27)、肿瘤科占比18.52%(5/27)。结论:临床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治疗 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突触蛋白-3α是2016年发现的一种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新型抗体突触蛋白-3α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一般伴有感染前驱症状或情绪改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发作、记忆障碍、意识模糊或昏迷、中枢性通气不足、异常行为和言语障碍等。笔者现围绕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拓展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突触蛋白-3α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突触蛋白-3α抗体相关脑炎
  • 简介:摘要Kelch样蛋白11(KLHL11)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相关的副肿瘤性菱脑炎,少数可出现边缘脑炎症状。眩晕、听力损失、耳鸣是该病患者常见而独特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治疗、对症治疗以及针对合并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笔者现围绕KLHL11抗体相关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Kelch样蛋白11 脑炎 精原细胞瘤
  • 简介:应用Pharmacia公司的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从经过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抗原D二聚体(DD)免疫过的鼠脾细胞mRNA中构建出组合单链抗体(ScFv)cDNA文库。文库cDNA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得到2.5×105个氨苄抗性菌落。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用DD对表达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文库进行三轮亲和富集获得一株特异DD的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A11)。经Phage-ELISA鉴定,呈现在噬菌体表面的ScFvA11与DD结合的ELISA阳性滴度小于107tfu/ml,而与人纤维蛋白原结合的ELISA滴度大于1010tfu/ml,两者相差1000倍以上。表明ScFvA11具有较好的DD结合特异性。经序列分析,ScFvA11cDNA全长729bp,其中Vh基因354bp,编码118个氨基酸;Vl基因327bp,编码108个氨基酸;Vh与Vl之间为(Gly4Ser)315个氨基酸连接肽。

  • 标签: 单链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近年,由于发现多种神经变性疾病与α-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α-共核蛋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α-共核蛋白病理性改变有关疾病的临床表型是多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痴呆.

  • 标签: Α-共核蛋白 LEWY小体 帕金森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目的:制备针对人釉原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重组人全长釉原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融合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小鼠体内诱导制备腹水,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和蛋白G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结果:筛选到3株能稳定分泌人釉原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H10G1、H3G1、G5H3。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243000、1∶729000、1∶729000,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00、1∶243000、1∶729000。3株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均识别人釉原蛋白45~149位的氨基酸序列。结论:成功制备出针对人釉原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探讨釉原蛋白在牙根发育及牙周再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釉原蛋白 融合蛋白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腮腺来源的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in testis,NUT)中线癌患者,为3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3年,增大2周”入院,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标本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结果为NUT中线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随访10个月内无疾病复发或其他不良事件。腮腺来源的NUT中线癌临床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诊断方式依赖免疫组化(NUT抗体阳性)以及分子检测(NUT基因融合异位),其预后情况与患者年龄、融合基因类型、手术范围、术后放化疗方案以及靶向药物的使用相关,因此临床医生需警惕腮腺来源NUT中线癌的发生,尽量做到正确诊断、个性化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