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双竖脊肌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不同运用效果。方法 :回顾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9例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全身麻醉)、B组(双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和C组(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每组33例,对比三种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B组瑞芬太尼用量、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5)。结论: 面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我院给予双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预后修复。

  • 标签: 双侧竖脊肌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自愿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500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要求镇痛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好,增加了催产素的使用,可缩短第一产程,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产程 产后出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对分娩镇痛产妇产程及母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无痛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100例初产妇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娩镇痛组疼痛减轻,催产素使用增加,第一产程活跃期缩短(P<0.05)。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第二程时间、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产程,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注药治疗腰腿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穿刺点多在病变的上一间隙,选12号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结果100例腰腿痛患者经硬膜外阻滞治疗结果如下16~3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8.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40~5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5.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60~85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2.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0%,以年轻、病程短、腰椎间盘突出者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是目前比较确切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腰腿痛 硬膜外阻滞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接诊的200例由于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腰腿痛患者,按一定比例分为2组,给予骶管注射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0.0%,观察组为97.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放射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对照组高达12.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偏型突出致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侧隐窝注射 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 单侧腰腿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注射激素类等药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A组硬膜外阻滞硬膜外注射药物B组保守治疗组采用卧床休息+理疗,并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较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简单。

  • 标签: 硬膜外 激素类药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下腹部短时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下腹部短时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置管出血量、置管困难及麻醉失败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困难率及麻醉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短时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 下腹部短时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不做任何镇痛措施的足月待产的2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可使产妇在分娩时减轻疼痛,同时对宫缩无影响,促使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加速,第二产程缩短。对2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经临床观察分析是一种安全的无痛的分娩方式。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连续骨神经阻滞(CFNB)联合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3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TKA治疗的8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CFNB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应用视觉模拟量法(VAS)评测2组患者术后静息、活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分析2组术后患关节弯曲度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术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关节弯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TKA术中采取CFNB联合硬膜外腔吗啡镇痛,优于单一CFNB镇痛,且有助于患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连续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 吗啡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26例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首先患者取平卧位,超声引导下行患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然后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按需分次追加硬膜外用药。评估患者侧卧位时、术中以及术后 12小时 VAS评分以及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记录硬膜外用药的总量以及芬太尼使用剂量,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在侧卧时的 VAS平均评分为( 2.69±1.79),术中为( 1.62±0.51),术后 12小时为( 1.91±0.68);所有患者的平均硬膜外用药总量为( 10.41±1.82) ml,芬太尼总剂量为( 106.97±9.96) μg;手术过程中 22例患者稳定配合, 3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不适, 1例患者出现出血过多,疼痛难忍的情况,但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的需要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来说,使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可显著的提高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改善高龄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连续硬膜外麻醉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母儿的影响,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按入组条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对照组产妇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会阴切、裂伤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会阴切率和会阴Ⅱ°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出现3例Ⅲ°裂伤,两组会阴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优于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减少会阴损伤,减轻第二产程疼痛,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产妇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会阴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顽固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Ⅲ~Ⅳ级(NYHA标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并发症和诱困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RHF2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力衰竭 硬膜外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