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至我院进行NEC治疗患儿12例进行临床研究。给予分级治疗,观察患儿总死亡、腹腔引流情况,观察患儿进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12例患儿NEC分级IA级3例,IB级2例,IIA级2例,IIB级4例,IIIA级1例,IIIB级无。其中IIIA级1例患儿治疗12d后转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死亡。死亡率为8.33%。II级患儿4例进行腹腔引流后痊愈,占33.33%,其余7例患儿保守治疗后痊愈,占58.33%。11例存活患儿进食时间为(8.42±2.06)d,静脉营养时间(16.73±4.18)d,住院时间(27.66±7.19)d。结论在NEC患儿中实施Bell分级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选择更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分级法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提早预防和诊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对36例坏死小肠结肠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儿中,治愈32例,治愈率88.9%,平均住院15±0.9天,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1例死亡。结论加强科学有效、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坏死小肠结肠患儿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术后护理及应用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坏死小肠结肠新生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新生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NEC治愈率,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本科收治的76例NE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6例患儿治愈75例,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对新生NEC病人的护理,可有效提高NEC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坏死小肠结肠新生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位我院近年收治的坏死小肠结肠住院新生,随机分组后观察组强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为90%。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观察组达到86.67%,观察组患儿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坏死小肠结肠新生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减轻疾病危险性。

  • 标签: 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坏死小肠结肠新生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66例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坏死小肠结肠新生66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就新生患者的产时情况、坏死小肠结肠发病前的疾病状况、新生一般资料、有无口服益生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两组新生患者的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就产时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的情况而言,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新生服用益生菌情况而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肺炎、败血症是影响坏死小肠结肠的危险因素,益生菌是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新生患有肺炎、败血症、是否口服益生菌有关,因此,这对以后的新生坏死小肠结肠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的表现,分析腹部彩超检查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60例来我院就诊的坏死小肠结肠患儿分为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和X线检查组(B组),分别采用对应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患儿门静脉、肠壁积气等检查表现,对比肠壁积气的阳性率。结果经检查,腹部超声组对患儿门静脉诊断有效率、肠壁积气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坏死小肠结肠严重影响新生健康,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本文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表现及阳性诊出率,发现腹部超声检查在NEC诊断中要优于腹部X线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彩超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进行预防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我院曾收治的新生11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新生给予其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中新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益生菌,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新生坏死小肠结肠发生率,对照组中新生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中新生发生率为5.4%;观察两组新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显著。结论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以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进行预防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可使坏死小肠结肠有效降低,并且能够使其肠道菌群数量得以增加,改善其肠道环境,保证新生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益生菌 早期喂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坏死小肠结肠采用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胀消失、治愈、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VS77.8%),(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以及恢复肠内营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坏死小肠结肠采用酚妥拉明泵维持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酚妥拉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接受治疗并且被确诊为坏死小肠结肠患儿90以及90例黄疸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坏死小肠结肠患儿作为实验组,黄疸新生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首次检查、二次检查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并且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在早产儿坏死小肠结肠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两种喂养需求(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选取本院 2015-2016年收治的 120例早产儿。将患儿根据喂养需求分为配方奶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组患儿 78例,配方奶喂养组患儿 42例。对比两组早产儿患坏死小肠结肠的概率。结果:母乳喂养组早产儿患坏死小肠结肠的概率明显低于配方奶喂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母乳中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成分,能够预防早产儿坏死小肠结肠

  • 标签: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对缺氧型心脏病新生并发坏死小肠结肠(neonatalnecrofizingente-rocoditis,NEC)的原因分析,早期临床表现特点,早期治疗及提供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保障新生紫绀型心脏病的手术进行。

  • 标签: 新生儿 大动脉换位术 NE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八味结肠汤应用于慢性结肠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106例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结肠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实验组(接受八味结肠汤治疗)各53例,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45%vs.71.70%;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5.66%vs.26.42%,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八味结肠汤应用于慢性结肠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八味结肠汤 慢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出血坏死肠炎临床内科保守治疗方法,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出血坏死肠炎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内科保守治疗,统计分析其治疗预后,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急性出血坏死肠炎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痊愈出院。部分患者病前多表现为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经过治疗以后7~15天均得到恢复,且预后良好。结论对于急性出血坏死肠炎患者,采用内科保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痊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内科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我科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49例溃疡性结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护士精心全面的科学护理,49例患者都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溃疡性结肠患者施行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
  • 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42岁,因"间断腹泻18年,加重伴呕吐2个月"于2010-09-16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18年前因进食生冷食物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便,量约300~500mL/次,每日5~6次,因夜间腹泻而影响睡眠,伴脐周胀痛,便后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发热。外院曾考虑"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予止泻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间断发作类似腹泻,每1~2周1次。

  • 标签: 腹泻 结肠炎 淋巴细胞性 结肠炎 胶原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的CT影像表现与诊断。方法对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患者30例CT影像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溃疡性结肠患者经CT诊断准确26例,准确论为86.66%。病变范围累及全结肠者6例,左半结肠者15例,仅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9例。结论CT检查是一种检查炎症性肠病活动程度的准确可行技术,既能简单、快速、准确评估本病黏膜外改变及肠外并发症,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时间、费用及辐射剂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溃疡性结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达到满意疗效,均无并发症产生。结论溃疡性结肠具有手术指征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及早实施针对性手术方案,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避免产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外科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患者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普通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全面组49例实施全面护理。就两组患者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和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面组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全面组患者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时间、恢复肠功能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急性坏死肠炎手术治疗给予全面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肠炎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