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和低体质量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儿视功能,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不断发生变化。冷冻治疗因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目前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激光治疗仍是黄金手段,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在与ROP发生相关的众多因子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疗效令人满意,药物选择及最佳注射剂量是重点关注问题,对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就ROP发病机制及几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ROP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方法:择本科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6月间 500例早产实施研究,对所有早产实施眼部视网膜病变筛查,了解早产视网膜病变发生状况、预后状况,并总结出早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早产中发生早产视网膜病变 71例,发生率为 14.2%。 71例早产视网膜病变患儿中仅 1例患儿病情严重,实施转院治疗,其余患儿均在随访或治疗后病灶消失。实施 Logistic回归,其中早产胎龄< 28周、呼吸暂停、出生体重< 1.5kg、使用呼吸机、贫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氧疗、感染检测均 P< 0.05,为早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处理。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筛查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于我国早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实施详细的分析,探讨具体防治方法。方法:选择 643例早产实施临床的随访,对 48例具备吸氧史的低体重早产实施眼底检查以及 ROP分级。结果:早产 ROP的患病率可以达到 2.2%,晚期 ROP患病率可以达到 0.62%,具备吸氧史的低体重早产 ROP的患病率大致为 29.2%。结论:对这些早产患者实施氧气浓度以及时间的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晚期 ROP的发生率降低,使用维生素 E在预防 ROP以及冷冻疗法当中具备一定的作用,值得实施进一步的研究以及讨论。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胎儿早产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9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ROP筛查的早产或低体重多胎儿758名(多胎组)和同期单胎儿2363名(单胎组)纳入研究。多胎组中,双胎735名,三胎23名。多胎组758名中,男性441名,女性317名。平均出生胎龄(32.22±2.14)周,平均体重(1.69±0.43)kg。顺产202名,剖宫产556名;有吸氧史750名。单胎组2363名中,男性1421名,女性942名。平均出生胎龄(32.06±2.52)周,平均体重(1.70±0.46)kg。顺产1146名,剖宫产1217名。有吸氧史2333名。观察多胎ROP检出率以及ROP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生产方式、首次ROP诊断时间以及ROP严重程度。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均数比较行t检验。结果多胎组758名中,检出ROP 68例(8.97% )。其中,双胎64例(8.71%,64/735 );三胎4例(17.39%,4/23 )。单胎组2363名中,检出ROP 187例(7.91% )。随胎数增加,ROP检出率逐渐升高,但不同胎数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7,P=0.213)。多胎组、单胎组受检儿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5,P=0.355 )。单胎组、多胎组ROP患儿性别构成(χ2=0.069 )、生产方式(χ2=1.900 )、出生体重(t=0.139 )、出生胎龄(t=-0.478 )、首次ROP诊断时间(t=0.3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93、0.168、0.889、0.633、0.371 );不同病变程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3 ,P=0.223 )。结论与同等条件单胎儿比较,多胎儿ROP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重、ROP诊断时间以及ROP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妊娠,多胎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讨论早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筛查及疼痛管理。方法:随机选择 300例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对选出的早产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经过筛选后可知 300例早产中有 60例发生视网膜病变,将患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和眼底正常的早产分为两组对比可得知,病变组的早产在孕龄、体重和氧疗时间和正常组有着明显差别。病变组早产孕周为( 32.2±1.2) 周、体重为(1946.8±213.4) g、氧疗时间为( 56.7±5.3) h。结论:对早产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早产的孕龄、体重和氧疗时间是早产是否患上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临床筛查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8岁段早产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患儿的屈光状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早产及ROP对屈光状态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孕周(33.6±4.1)周,出生体质量(2 099±779)g,按有无ROP分为ROP组和早产无ROP组(简称早产组),并将同龄足月儿作为对照,共纳入112例(222眼),其中ROP组24例(47眼)、早产组55例(110眼)、足月组33例(65眼)。纳入研究第8年行RNFL厚度、眼轴长度及睫状肌麻痹视网膜检影检查,比较屈光不正发生率及RNFL厚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ROP组及早产组的近视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8.062,P=0.018;χ2=3.671,P=0.036);ROP组、早产组及足月组的远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10,P=0.250);ROP组及早产组的散光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7.758,P=0.023;χ2=3.710,P=0.034)。ROP组及早产组眼轴均较足月组短(均P<0.001)。早产组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足月组薄(P=0.030),早产组颞侧RNFL厚度较足月组(P<0.001)、ROP组(P<0.001)薄。结论:8岁段早产及ROP患儿眼轴较足月儿短,更易发生近视和散光,ROP和早产共同影响其屈光状态,其中早产起主要作用。早产与ROP对RNFL厚度影响不同,尤其是颞侧象限,在随访中需与其他疾病所致的RNFL厚度异常鉴别。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和外院转运早产视网膜(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诊断为ROP的755例早产的临床资料。本院出生组239例,外院转运组516例。收集2组患儿的胎龄、体质量、性别、ROP病变程度及手术治疗等资料。结果外院转运组ROP早产出生体质量[(1 290.64±392.87) g]低于本院出生组[(1 586.21±512.7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诊断胎龄[(35.53±2.81)周]高于本院出生组[(34.51±2.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严重ROP[如病变Ⅰ区、急进性后部型早产视网膜(AP-ROP)、合并Plus病变]所占比例高于本院出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行激光光凝术、玻璃体注药术、二者联合术、补激光术治疗所占比例均高于本院出生组[60.1%(310/516例)比20.9%(50/239例);10.9%(56/516例)比2.5%(6/239例);8.1%(42/516例)比1.7%(4/239例);4.5%(23/516例)比1.3%(3/2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院转运ROP早产出生体质量较低,ROP病变较重,手术干预率高。提高基层医院早产ROP筛查水平,及时诊断和高效转运可有效防止ROP进一步恶化,提高早产生活质量。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婴儿,早产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早产视网膜(ROP)的相关性,为更好防治RO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出生即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住院时间≥2周、出生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后即时心率、血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出生第1、7、14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围生期资料,根据视网膜筛查报告结果将其分为ROP组及非RO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R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 119例研究对象,检出ROP患儿105例,ROP患病率为9.4%,其中需要治疗的阈值前病变1型及阈值病变者共12例,占总筛查早产的1.07%。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总氧疗时间、宫内生长受限均为ROP的影响因素外,两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生后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胎盘前置或早剥也与ROP有关(OR=0.604、0.647、1.276、2.361、1.688、2.506,均P<0.05)。结论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参与ROP形成,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相关机制。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围生期 血流动力学 N末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世界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目前的防治工作主要借助间接检眼镜和广角数码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完成。针对婴幼儿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ROP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的动态变化,对于疾病认知、鉴别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价和随访观察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FFA在ROP诊治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40-345)

  • 标签: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行ROP筛查并诊断为急进性后极部早产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3眼病变复发,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不同剂量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早产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阈前1型ROP 6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0.15 mg/0.015 ml)和高剂量组(0.25 mg/0.025 ml)。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单次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成功率为94.17%(113/120)。经1次或多次注药病情控制者,低剂量组26例(52眼)的成功率为94.23%(49/52);高剂量组34例(68眼)的成功率为94.12%(64/68)。两组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979)。单次注药的成功率低剂量组为76.92%(40/52),高剂量组为61.76%(42/68)。两组间单次注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78)。结论低剂量康柏西普治疗ROP的治愈率与高剂量康柏西普一致。

  • 标签: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不同剂量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 成功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2015年中期以来早产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苏黎世大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胎龄小于29周的所有早产。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严重的ROP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R语言的广义加性模型。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超早产的存活率增加。最严重ROP分期的显著预测因子包括胎龄、机械通气天数和多胎妊娠。严重合并症对最严重的ROP分期无显著影响。胎龄是最严重ROP分期的唯一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苏黎世大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早产存活率提高与ROP发病率增加有关。尽管发病率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未发现其他的附加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发生早产视网膜病变(ROP)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BPD早产12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BPD分级Ⅰ、Ⅱ、Ⅲ级分别为63、40、23例。根据有无ROP将患儿分为ROP组、非ROP组,分别为48 (38.1%)、78 (6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BPD早产发生ROP的危险因素。BPD严重程度与ROP严重程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与无ROP组比较,ROP组患儿出生胎龄小(t=5.988 )、出生体重低(t=7.371)、氧浓度>30%(持续使用时间>24 h)比例高(χ2=17.244 )、无创通气时间长(t=-7.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创通气时间是BPD早产发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4,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是BPD早产发生ROP的保护因素(OR≈0.938、0.99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PD严重程度与ROP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s=0.306,P<0.035)。结论小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高氧和长期无创机械通气是BPD早产发生ROP的主要危险因素。BPD严重程度与ROP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学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早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院眼科中心一共获取500张早产眼底筛查图像,建设眼底图像数据库,由本科5名眼科医生标注,创建深度学习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智能系统训练其自动诊断早产视网膜病变的功能,评估深度学习智能系统的自动化筛查早产视网膜病变分期、附加病变的价值。结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诊出473例早产视网膜病变,准确诊出率为94.6%。其中Ⅰ期患儿诊出139例,Ⅱ期患儿诊出124例,Ⅲ期患儿诊出94例,Ⅳ期患儿诊出71例,Ⅴ期患儿诊出45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系统诊出附加病变有439例,黄斑有402例,视盘有469例,激光治疗瘢痕有481例。结论:给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创建的智能系统可准确诊出早产视网膜病变,可用于早产视网膜病变的辅助诊断及疾病筛查,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临床辅助诊断 分期 附加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处于严重活动期的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患儿氧疗情况和所患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早产,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对其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氧疗情况的记录,根据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2组间发病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 U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464例,其中眼底正常或轻度活动期ROP的轻症组426例(91.8%),严重活动期ROP的重症组38例(8.2%)。在337例接受氧疗的早产中,重症组的氧疗时间明显长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74,P<0.001);吸氧浓度的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吸氧方式按照单种与多种方式进行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重症组机械通气的使用更为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4,P=0.043)。对所有早产所患疾病进行分析,发现重症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BPD)的概率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5,P<0.001;χ2=4.601,P=0.03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氧疗时间是影响严重活动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8.127,P<0.001)。结论:更长时间的氧疗和机械通气的频繁使用增加了严重活动期ROP的发生。新生儿窒息、NRDS、NBPD在严重ROP患儿中更多见。氧疗时间、给氧方式以及吸氧浓度是发生严重的活动期ROP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氧疗 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底筛查的早产中连续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急进性后部型ROP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减量组、对照组。减量组、对照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0.00 mg/ml康柏西普0.015、0.025 ml(含康柏西普0.15、0.25 mg )。检查并记录病变区域、分期、范围(按时钟范围)、附加病变(plus)等。治疗后7 d内应用小儿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观察plus、嵴和嵴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至锯齿缘或瘢痕化情况。随访时间≥24周。疗效评价分为治愈、好转、复发和加重。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NICU住院天数、首次检查时间、首次注射时间、随访时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ROP分类以及疗效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3例84只眼。其中,减量组21例40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χ2=1.169)、出生胎龄(t=0.283)、出生体重(t=0.547)、NICU住院天数(t=1.187 )、首次检查时间(t=1.811)、首次注射时间(t=0.492 )、随访时间(t=0.899)以及ROP分类(χ2=0.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减量组40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1 (52.5%)、17 (42.5%)、2 (5.0%)只眼。对照组44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4 (54.5%)、14 (31.8%)、6 (13.6%)只眼。两组患眼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05 );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4,P=0.269 )。结论0.15、0.25 mg两种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可有效治疗ROP。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清谷氨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并诊治的92例ROP患儿及同期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筛查的50例健康早产(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92例ROP患儿根据病变分期分为轻度ROP组和重度ROP组,依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自然消退组和病情进展组,通过测定各组儿童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分析其与RO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重度ROP组患儿出生1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22.08±14.55) mmol/L]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07.13±13.20) mmol/L]最高,轻度ROP组患儿次之[分别为(98.60±14.48) mmol/L、(85.41±14.49) mmol/L],对照组患儿最低[分别为(68.52±7.69) mmol/L、(54.97±6.31) m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均与RO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69、0.875,均P<0.05)。病情进展组患儿出生1周及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107.18±17.62) mmol/L、(92.94±16.21) mmol/L]均显著高于自然消退组患儿[(131.53±10.22) mmol/L、(118.82±8.18) mmol/L],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预测ROP病情进展患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55、0.936,根据ROC曲线结果,分别确定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7.83 mmol/L(敏感性为0.909,特异性为0.728)、106.69 ng/L(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0.790)。结论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与RO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出生1周和出生6周血清谷氨酸水平最佳临界值预测患儿疾病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谷氨酸 病情进展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知信行管理模式在早产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早产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20名家长,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知信行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长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筛查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疾病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信行管理模式 视网膜病变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