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2202例,且按筛选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进行筛查,对照组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将两组标本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28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77%,对照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34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15%。结论NAT对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不仅避免了血液筛查中漏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保证了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筛查 窗口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无创样本沙眼衣原体的性能。方法以罗氏Cobas® 4800CT/NG作为参照试剂,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研究所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尿液样本(248份)及女性患者阴道拭子样本(224份),评估SAT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性能。结果最终有470份样本纳入统计。罗氏PCR检出阳性60例(12.8%),男性阳性数33例,女性27例;SAT检出沙眼衣原体阳性41例(8.7%),男性阳性数19例,女性22例。SAT试剂应用男性尿液检测的灵敏度为57.58%,特异性为99.06%;女性阴道拭子检测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性100.00%。结论SAT试剂可以应用于无创样本,但是其应用尿液检测沙眼衣原体上还需要对尿液的核酸提取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提高其检测的灵敏性。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无创性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核酸检测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对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方法以2014年7月到2015年5月我站采集的16808名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ELASE法对血样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对无反应性及谷丙转氨酶(ALT)合格标本进行核酸检测(NAT),并将NAT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往中国输血研究所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检中心进行确认。结果16808份样本中ELASE法初检和复检均为阴性且ALT合格标本16454份,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出HBV-DNA阳性标本27份。将27份阳性血样送往中国输血研究所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测,其中溶血拒收1份。最终结果为HBVDNA阳性9份,阳性率为56.25%(9/16),包括隐匿性感染8份,窗口期1份。结论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灵敏度较高,可弥补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E法的缺陷,减少对窗口期病毒或变异病毒漏检的可能,降低了临床用血的风险,可以推广应用于血站血液的筛查。

  • 标签: 无偿献血 ELASE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 血液筛查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者体内的病原传给受血者,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 ℃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HHV,分析这两类病毒在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感染率。其中132例患儿确诊为EV脑炎或HHV脑炎,比较分析病毒在各种标本中的检出时间。结果365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20.5%(75/365)的患儿诊断为EV脑炎,15.6%(57/365)患儿诊断为HHV脑炎。75例EV脑炎患儿以埃可病毒6型(echo 6)感染为主,占52.0%(39/75);其次为EV71感染(30.7%,23/75),echo11(6.7%,5/75),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4%,3/75)及echo30、echo9、echo4、柯萨奇病毒B组1型(CB1)、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例(1.3%,1/75)。57例HHV脑炎主要以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最多见,占35.1% (20/57)。其次为巨细胞病毒(CMV,31.6%,18/57),EB病毒(12.3%,7/57),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0.5%,6/57),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8.8%,5/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1/57)。患儿入院后病毒在脑脊液中的检出时间明显早于血清,脑脊液在发病后2~7 d可检出病毒,血清为7~26 d。结论采用一步法巢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病毒核酸极大程度提高了不明原因脑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肠道病毒Echo 6、EV71、疱疹病毒HHV6、CMV是导致本院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临床可根据发病时间合理选择标本类型进行测定。

  • 标签: 肠道病毒属 疱疹病毒属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箱体图法及峰度法对统一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探寻适合转录介导的扩增发使用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使用外部阳性标准物质,每日随当日血液筛查标本一同进行核酸单人份联检,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峰度法和箱体图法群值检验。结果HBVDNA、HCVRNA外部标准物质经检测95次结果,采用峰度法离群值检验分别发生1次、4次和3次离群;采用箱体图法离群值检测分别发生2次、5次和3次离群;外部标准物质检测值离群时诺华内部质控系统未表现出异常。结论使用外部标准物质进行室内质控,可以增强当批次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且根据实验检测结果是否离群进行分析,推断实验过程是否发生微小变化,对实验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室内质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逆转录解旋酶等温扩增(RT-tHDA)和侧流层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新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1至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共143份2019-nCoV PCR阴性核酸标本和20份PCR阳性核酸标本。针对2019-nCoV N基因和E基因保守区序列各设计5对引物,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筛选出RT-tHDA最佳引物。分别扩增高浓度(5×105 拷贝/ml)、低浓度(5×102拷贝/ml)模拟标本,利用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检测RT-tHDA扩增产物,使结果可视化。优化显色和扩增时间,建立tHDA-LFD最佳反应体系。该方法检测各低、中、高3种浓度的模拟标本15次,以阳性符合率来评估方法学精密度。制备模拟标本评价方法学检测限。分别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229E,评价tHDA-LFD法的交叉反应性。采用tHDA-LFD法检测本实验室收集保存的163份标本,进行临床诊断效能评价。结果采用一步法RT-tHDA结合LFD,建立扩增时间为60 min的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3种浓度的模拟标本,阳性符合率为100%,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且与其他6种呼吸道病原体均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N基因、E基因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102 拷贝/ml。诊断效能评价结果显示,该法敏感度为95.00%(19/20),特异度为100.00%(143/143),阳性预测值为100.00%(19/19),阴性预测值为99.31%(143/144)。和金标准qPCR法相比,两种方法的Kappa值为0.971(P<0.000 1),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tHDA-LFD法的2019-nCoV可视化检测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解旋酶等温扩增 侧流层析 可视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200例疑似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尿样以及拭子标本在同一时间完成SAT检测以及CT培养检测,对检测后表现出差异标本利用PCR方法针对拭子标本实施二次检测,最后由最终的检测结果对SAT技术在实施检测过程中具有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详细评估。结果对细胞培养以及PCR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分别得出SAT技术在对尿样标本进行检测以及对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后分别具有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仔细分析二者最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发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CT试剂盒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SAT技术表现出了诸多的优点,最终的检测结果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临床针对CT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沙眼衣原体 尿样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妇女生殖道病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疑似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法、SAT比较沙眼衣原体(CT)的阳性检出率。采用培养法和SAT比较解脲支原体(UU)的阳性检出率,采用SAT检测生殖支原体(MG)的阳性率。结果在CT检测中SAT的阳性率为6%,胶体金阳性率为4%,经卡方检验,χ2=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4份SAT阳性而胶体金阴性的差异样本进行双脱氧酶终止法检测,结果4份均为阳性。在UU检测中SAT的阳性率为35.5%,培养法阳性率为30.0%,经卡方检验,χ2=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4份培养阳性而SAT阴性的差异样本进行双脱氧酶终止法检测,结果1份为阳性,3份为阴性;对15份培养阴性而SAT阳性的差异样本进行双脱氧酶终止法检测,结果14份为阳性,1份为阴性。SAT检测MG的阳性率为3.5%(7/200)。结论培养法是UU检测的临床金标准,然而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费时、操作繁琐、敏感性低等,更需要进一步确认。胶体金法检测CT则耗时较长,且检测工艺较为繁琐。采用SAT检测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检测时间短、成本低,在临床可作为病原体感染判断依据。

  • 标签: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病原体感染 生殖道
  • 简介: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术后外周血352份;利用NASBA检测外周血中HCMV基质外壳蛋白PP67(UL65)mRNA,并与HCM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2份血标本中,HCMVmRNA阳性105份(29.83%),HCMVDNA阳性183份(51.99%)。128例患者术后有45例发展为HCMV病,HCMVDNA和HCMVmRNA检测诊断HCMV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6%(43/45)、93.33%(42/45)和60.24%(50/83)、97.59%(81/83)。两者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PP67的NASB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HCMV病的方法用于临床。该法检测结果与移植受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故也可用作监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 标签: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支原体快速检测方法在病毒载体制品中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于PCR技术的两种支原体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对分别表达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gD和ICP27的重组仙台病毒载体疫苗(SeV-dF/HSV-2 gD、SeV-dF/HSV-2 ICP27)收获液及纯化液进行支原体检测,探究其特异性和最低检测限,并对多个批次的收获液及纯化液进行测定。结果普通PCR法在对本制品病毒收获液检测时无明显PCR抑制现象,但对病毒纯化液检测时发生明显的PCR抑制,并且未能检出100 CFU/ml限度的口腔支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对本制品病毒收获液和纯化液的支原体检测中均无PCR抑制发生,且该方法对口腔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等多种支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其中对口腔和肺炎支原体核酸拷贝数检测灵敏度可达到每毫升50基因组拷贝。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作为质量内控方法快速检测病毒载体制品,及时发现支原体的污染,保证制品质量。

  • 标签: 支原体 核酸扩增法 重组病毒载体制品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复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清汇集标本(8人份×150μL)进行HBVDNA检测,对初始反应阳性的汇集标本拆分后再进行单份检测,用国家标准质控品考评检测限量,用已知HBVDNA阳性血样评估检出情况。结果应用国家HBVDNA标准品考评,本方法的95%检测限量为98.0IU/mL,可信限范围为[55.8,5487。对9611份标本共1208个汇集池进行检测,初始检测阳性池7个,阳性率为0.58%,进一步拆分检测,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对检测阴性的汇集标本随机进行234份单份检测(1400μL上样浓缩),亦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结论同国际知名核酸检测试剂相比,国产核酸扩增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液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不孕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以及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581例不孕妇女和162例正常妊娠妇女,取尿液样本进行Ct和Uu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的检测。结果研究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24%和33%;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8%和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Tχ2=18.91P<0.05;UUχ2=15.63P<0.05;Ct+Uuχ2=6.7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和Uu的感染是引起不孕的因素;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病原体的检测技术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不孕症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 简介: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活检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但是,这些术中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低且过分依赖操作者的主观判断能力,而术后检测虽准确性高却耗时较长。近年来发展的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技术(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CR,QRT-PCR)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不能排除基因组DNA中假基因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标签: 术中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步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RT-PCR方法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7例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科就诊的具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的老年患者,年龄60~98岁,采集其抽吸痰液,提取病毒DNA/RNA,利用多重RT-PCR技术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并以直接测序方法和荧光实时PCR法为标准,评价该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使用直接测序和荧光实时PCR结果为参照,多重RT-PCR技术的准确性为99.93% (95% CI: 99.79%~99.98%),阳性预测值为99.24% (95% CI: 97.78%~99.74%),阴性预测值为100% (95% CI: 99.9%~100%),Cohen’s kappa值为0.9958 (95% CI: 0.965 2~1.026)。在317例老年患者中,呼吸道病原阳性检出率为75.7% (240/317),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高,为20.2% (64/317),主要为H3亚型(70.3% (45/64);其次为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5.5% (49/317)、13.6% (43/317)、11.0% (35/317)和10.1% (32/317)。此外,同时检出2种以及2种以上病原体的老年患者为81例,检出率为25.6% (81/317)。结论多重RT-PCR方法能满足临床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需求,并为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毛细管电泳 老年患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核酸是基因的本体,又是基因的营养源.基因是贮存、传递遗传信息的DNA功能片段.基因受损,可导致细胞老化,疾病丛生,加速肌体衰老.科学补充外源核酸,有利于受损基因修复,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水平,阻抑细胞老化,减少疾病发生,延缓衰老进程.

  • 标签: 核酸疗法 核酸 基因 核酸营养 基因修复 人体疾病
  • 简介:摘要等温扩增技术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的一类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基于该技术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在临床与科研等方面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交叉引物扩增、链替代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和滚环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重组酶类 DNA解旋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