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运用全程关护护理对膀胱根治切除患者应用的有效,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通过总结对80例膀胱根治切除快速康复患者应用全程关护护理实施护理服务,结果表明,全程关护护理服务可使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根治性切除术 全程关护护理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尿路上皮肿瘤,根治膀胱切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生育功能丧失及尿控功能障碍发生率极高,严重降低了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生育功能的改良根治膀胱切除是对传统手术方式的创新,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该式患者的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肿瘤控制、尿控、性功能和生育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改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04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LRC)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7 min,平均出血量478 mL,接受输血者16例(15.4%),平均输血量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9 d。尿流改道方式上,Bricker回肠膀胱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3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1%(49例),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尿路感染等,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取活检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前病理诊断:肌层浸润膀胱癌30例(73.2%),非肌层浸润膀胱癌9例(高危或反复复发)(22.0%),原位癌2例(4.9%)。41例均在全麻下先行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淋巴结清扫,之后在体腔内采用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进行尿流改道。距回盲部约30 cm向近端截取末端回肠约60 cm,将已截取的回肠近端10 cm移至远端,作为右侧输入襻,之后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U形缝合后反折缝合成球形,构建成顺蠕动双输入襻回肠新膀胱即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记录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术后<30 d和30~90 d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恢复情况(日间、夜间控尿满意均定义为需要尿垫≤1个)及预后。比较手术开展的前21例和后2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324.9(210~480)min。出血量平均177.6(50~700)ml。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105.5(60~178)min,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平均179.7(121~298)min。前21例与后20例的总手术时间[(365.1±61.7)min与(290.9±41.8)min,P<0.01]、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211.7±44.5)min与(170.1±29.1)min,P=0.001]和出血量[(207.1±144.3)ml与(128.0±63.2)m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40例(2例合并原位癌),小细胞癌1例。清扫淋巴结数量中位值为19(11~58)枚。淋巴结阳性7例(17.1%)。切缘阳性3例(7.3%),分别为输尿管切缘阳性1例,膀胱切缘阳性2例。病理分期Ta~T1期16例,T2期10例,T3期13例,T4期2例。41例术后下地时间中位值为1(1~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为3(1~18)d,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中位值为7(3~18)d,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9(3~23)d,输尿管支架拔除时间中位值为15(13~35)d,尿管拔除时间中位值为20(6~30)d,总住院时间中位值为21(11~35)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14(7~29)d。术后1例进入ICU病房。术后<3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19例(46.3%),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15例、感染2例、低钾血症1例、不全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lavien 3~4级并发症1例(2.4%),为空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治愈。术后30~9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2例(4.9%),分别为切口感染和低白蛋白血症各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无Clavien 3~4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2~64)个月。36例(87.8%)生存,其中2例(4.9%)转移,1例(2.4%)复发;5例(12.2%)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骨转移1例、多发转移2例,心脏疾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77.2(54.3~104.1)μmol/L;影像学检查40例无肾积水,1例出现肾积水。41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术后12个月37例(90.2%)日间控尿满意,29例(70.7%)夜间控尿满意。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尿控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完全腹腔镜 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史33例,高血压病61例,糖尿病28例,心脏病26例;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82例行LRC,136例行RARC。手术采用从右至左先清扫盆腔淋巴结再行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方式。保留输尿管周围血供及周围腹膜,采取筋膜内方式切除前列腺,取30 cm回肠末段利用切割闭合器制成U形新膀胱,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尿道残端与两侧输尿管,中使用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与导尿管一起引出体外。评估围手术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总体手术时间为281 (229,400)ml,中出血量为200 (100,480)ml,中输血24例,住院时间15 (13,22)d,11例(5.0%)中出现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2(1,3)d,进固体食物时间4(3,5)d。术后30 d内总并发症为61例(28.0%),术后30~90 d总并发症为81例(37.2%)。所有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 (14,24)枚,淋巴结阳性21例(9.6%),切缘阳性6例(2.7%)。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a/T1/Tis期48例,T2期134例,T3期36例。218例中位随访时间33.0(20.6,48.2)个月,77例肿瘤复发,55例死亡,其中39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5.4%、62.4%、66.4%。结论完全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能很好地应用于肌层浸润或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治疗,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术后肠道及新膀胱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远期肿瘤控制效果好。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道解剖在男性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3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中优先游离盆腔输精管,并在后续分离输尿管、清扫盆腔淋巴结、分离膀胱后下方层面、离断膀胱侧韧带时以输精管作为解剖标志。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根治膀胱切除,无中转开放。中无直肠损伤、盆腔大血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包括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110~150 min,平均138 min。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中输血3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17个,平均12个。结论男性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中应用精道解剖有利于优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输精管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根治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荧光腹腔镜系统行根治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8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58~71岁,平均65.8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4例,T3a期2例。患者术前经硬性膀胱镜使用18G膀胱镜注射针在膀胱肿瘤及其周围的膀胱黏膜下层和浅层逼尿肌注射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2 ml(浓度2.5 g/L),后利用PINPOINT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实时进行手术,每5分钟对近红外荧光下的手术区域进行一次系统检查,观察和记录吲哚菁绿结合荧光腹腔镜对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的定位及识别。结果本组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肿瘤标记方面,膀胱镜下注射吲哚菁绿后,8例中7例在荧光腹腔镜下识别肿瘤区域。8例中6例淋巴结显影,其中3例淋巴结阳性病例均有荧光显影。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观察代膀胱及输尿管末端血运均良好。手术时间190~310 min,平均235 min;出血量150~380 ml,平均18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2 d,平均14.5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3例,T3a期3例;清扫淋巴结数量8~14枚,平均10枚。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5.5个月,无使用吲哚菁绿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根治膀胱切除中可对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及识别,可减少切缘阳性及不必要的扩大淋巴结清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荧光 吲哚菁绿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膀胱癌话患者进行治疗,探究腹腔镜 手术与 开放手术方式根治膀胱切除 的 临床疗效。 方法: 参与实验对象从本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接收的膀胱癌患者中选择 44 例,并将参与实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 同。对照组进行 开放手术方式根治膀胱切除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其病情好转情况,并分析对比手术流血量、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实验组手术流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在症状消失、住院所花时间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癌效果更加理想,而其创口小、手术中流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能有改善患者的术后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中标准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方法的改进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和改进的方法对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患者进行标准盆腔淋巴结切除的临床资料。本组145例中,男性133例,女性12例。临床分期T1期9例,T2期105例,T3期3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按改进的手术方法完成了标准盆腔淋巴结切除中出血平均25 ml。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时间35~62 min,平均42 min。清除的淋巴结8~32枚,平均16.3枚。中术后均未输血。结论通过对手术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可有效的减少标准盆腔淋巴结切除中的出血,提高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彻底,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根治性手术 淋巴结切除 层面解剖
  • 简介:摘要中切开回结肠血管蒂下缘系膜进入正确层面,处理回结肠血管并清扫203组淋巴结;继续扩展右结肠后间隙,处理右结肠血管并清扫213组淋巴结,处理中结肠血管并清扫223组淋巴结;裁剪右侧半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游离结肠肝曲,向下游离整个右半结肠;全腔镜下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标本装袋后取出。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作者: 赵钦欣 杨飞亚 陈东 吴丽媛 王明帅 李学松 吴松 史本康 邢念增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02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34 ,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深圳 51800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在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中处理膀胱侧韧带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可行和实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8例腹腔镜下根治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患者分为Endo-GIA组(18例)和非Endo-GIA组(2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手术中膀胱侧韧带处理时间、分离膀胱侧壁时间、切除膀胱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均在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根治膀胱切除(RC),无中转开放。Endo-GIA组中膀胱侧韧带处理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3.25±0.75)与(9.20±2.95)min,P=0.042];分离膀胱侧壁时间Endo-GIA器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8.06±1.66)与(14.30±3.37)min,P=0.016];膀胱切除时间Endo-GIA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47.06±4.70)与(61.60±14.91)min,P=0.003];中出血量Endo-GIA组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37.77±21.30)与(114.50±39.80)ml,P=0.015];Endo-GIA组拔除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5.83±1.54)与(7.30±3.00)d,P=0.002];Endo-GI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Endo-GIA组[(7.67±1.78)与(9.60±3.25)d,P=0.036]。而两组患者其他的基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是安全、可行的,操作简便、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缝合器 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与普通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膀胱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8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经膀胱镜活检或诊断电切病理确诊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且后尿道及膀胱颈口活检未见肿瘤侵犯。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均≥21分。84例术前PSA均<4.0 ng/ml,直肠指检均正常,经直肠超声、MRI检查均未见前列腺结节,均排除前列腺癌可能。84例手术均由同一医疗团队施行。45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RARC组),39例行普通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LRC组)。RARC组45例,年龄53(50~67)岁;肿瘤临床分期为cT1期10例,cT2期21例,cT3期14例。LRC组39例,年龄56(52~65)岁;肿瘤临床分期为cT1期6例,cT2期23例,cT3期10例。RARC组与保护性功能有关的主要手术步骤:①探查腹腔脏器,显露盆腔,观察髂血管和输尿管,在输尿管髂血管交叉处旁开l~2 cm打开腹膜,沿髂外动静脉及闭孔神经周围行标准或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本研究遵循无明显可疑淋巴结转移者按标准范围切除两侧盆腔淋巴结,尽可能保护盆底的神经。②用机器人第3臂将膀胱提起,观察到隆起的精囊和输精管壶腹部后在该处打开腹膜,向两侧与已经打开的腹膜连通,沿输精管和精囊游离,交替提起输精管和精囊,打开狄氏筋膜,暴露前列腺后方。观察脐正中韧带,第3臂向下牵拉帮助暴露,打开腹膜至耻骨后,显露前列腺区。继续向下游离膀胱前间隙直到暴露盆筋膜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用Hem-o-1ok结扎两侧膀胱侧韧带并离断,于筋膜内层面切除膀胱前列腺,保留两侧血管神经束至前列腺尖部,暴露尿道,拔除导尿管后,于前列腺尖部用Hem-o-lok夹闭尿道并离断,创面彻底止血,取少量远端尿道组织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在切除前列腺时,不离断耻骨前列腺韧带,并行前列腺筋膜内切除。③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NVB),尽量避免损伤NVB。保留膀胱侧韧带和前列腺侧韧带的NVB,保留1.2~1.5 cm长的尿道及尿道周边控尿结构,尽量用冷刀分离,用血管夹止血,保留少量的前列腺尖部组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IIEF-5评分和性伴侣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无严重中术后并发症。RARC组和LRC组的手术时间[(313.5±31.9)min与(276.5±32.3)min,P>0.05]、中出血量[(190.1±44.1)ml与(212.3±39.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14.3±2.1)d与(15.2±3.0)d,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4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6、12个月RARC组的IIEF-5评分分别为(18.5±1.6)分和(18.6±2.4)分,均优于LRC组的(10.6±1.3)分和(11.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RARC组性伴侣的满意度分别为44.4%(20/45)和51.1%(23/45),均优于LRC组的25.6%(10/39)和28.2%(1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RC相比,RARC+原位回肠新膀胱对患者术后性功能恢复更有优势,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及性伴侣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活动在根治膀胱切除患者中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0—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240名泌尿外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泌尿外科护士对行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2±1.23)、(30.40±3.18)、(10.65±2.2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在泌尿外科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所在科室是否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对于根治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的态度较好,但知识储备较为薄弱,行为现状不理想。应加强护士对早期活动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制订早期活动方案,促进早期活动在临床上科学、有效的实施。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泌尿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活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cystectomy, RALC)患者的可行和有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行RALC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了传统方案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术后康复的指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恢复较快,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能整体改善RALC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2aN0M0期6例,T2bN0M0期1例,T3aN3M0期1例,TisN0M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有经验的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 标签: 膀胱肿瘤 机器人单孔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经阴道自然腔道标本取出(NOSES)的安全、可行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行3D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经阴道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9~84)岁。4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2例有子宫全切史。平均体质指数25.4(22.0~31.2)kg/m2。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3(2~5)分。平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1~3)分。术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8.5±1.8)分。17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结果:肌层浸润膀胱癌12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3例(高危或反复复发),原位癌1例,腺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建立气腹,置入5个套管。17例均行3D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经阴道NOSES,其中12例行女性前盆腔脏器切除,标本切除后经阴道放入阴道保护套,将标本通过保护套取出;3例保留子宫、双附件,在膀胱与子宫及阴道前壁之间游离切除膀胱,切开阴道后穹窿黏膜约2 cm,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经套管置入EndoCatch袋,将标本放入EndoCatch袋后经阴道取出。用2-0可吸收倒刺线缝合阴道。17例尿流改道分别为原位回肠新膀胱3例,回肠通道11例,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1例因尿毒症行腹腔镜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根治切除和子宫附件切除。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及肿瘤预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总手术时间(309.8±55.7)min,平均NOSES时间(14.0±5.2)min.平均中失血量(260.0±233.2)ml,2例输血。术后平均正常饮食恢复时间2(1~4)d。17例均未发生中并发症。6例术后≤30 d发生Clavien-Dindo 1~2级并发症,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3例、疼痛2例、发热伴疼痛1例;1例术后>90 d发生Clavien-Dindo 1级并发症,为轻微肾盂积水。术后第1、2、3天VAS中位值分别为2、2、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0±10.9)(34~60)个月。术后3、6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9.8±1.9)分和(9.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15)。1例术后1年发生肾脏转移,1例术后2年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3D腹腔镜根治膀胱切除+NOSES是可行的,具有减少术后腹壁疼痛,利于腹壁恢复美观等优势,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腹腔镜 3D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根治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和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金标准,但手术步骤繁琐,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男,50岁。机器人根治膀胱切除后3个月出现粪尿,诊断为回肠-新膀胱瘘和右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膀胱镜检查见新膀胱顶壁瘘口直径5 mm。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回肠-新膀胱瘘修补+右输尿管新膀胱再植。术后随访4个月余,效果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新膀胱 并发症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接受胃癌根治切除的5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10、60、1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围手术期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等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麻醉后10、60、120 min,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指标无明显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心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60、120 min,对照组患者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体温持续下降,中心静脉压指标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麻醉后10 min,2组患者上述所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麻醉后60、12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麻醉后眩晕及术后恶心和呕吐;另外,对照组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观察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51±2.28) min]低于对照组[(16.42±4.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其苏醒评分[(5.58±0.46)分]与对照组[(4.71±0.8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16)。观察组疼痛等级(1.3±0.6)低于对照组(4.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P=0.024)。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60±1.05) d]、平均下床时间[(4.60±0.56) d]以及进食时间[(7.33±1.04) d]均低于对照组[(6.13±2.16)、(8.37±1.31)、(11.40±0.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ERAS能有效减轻胃癌根治切除中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根治性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前列腺切除(RARP)中不同膀胱颈分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5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并接受RARP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膀胱颈分离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A组500例,年龄63(62.5~67.0)岁,PSA 13(9.0~22.0)ng/ml,穿刺Gleason评分6.9(5~9)分,前列腺体积66(42~78)ml,体质指数≤25 kg/m2 300例(60%),>25 kg/m2 200例(40%);T1c期75例(15.0%),T2a~2b期255例(51.0%),T2c~3a期170例(34.0%);中采用顺向剥离方式,在膀胱颈前部12点部位行1 cm切口,切断逼尿肌并切开膀胱颈。B组133例,年龄65(61~68)岁,PSA7.4(6.4~26.0)ng/ml,穿刺Gleason评分7(6~12)分,前列腺体积70(50~89)ml,体质指数≤25 kg/m2 85例(63.9%),>25 kg/m2 48例(36.1%);T1c期43例(32.3%),T2a~2b期56例(42.1%),T2c~3a期34例(25.6%);中采用T形切开膀胱颈方式,正确识别膀胱与前列腺交界,T形切开膀胱颈前壁。C组81例,年龄66(64.5~70.5)岁,PSA 6.2(5.3~27.0)ng/ml,穿刺Gleason评分9(8~16)分,前列腺体积53(43~72)ml,体质指数≤25 kg/m2 52例(39.1%),>25 kg/m2 29例(60.9%);T1c期39例(48.1%),T2a~2b期27例(33.3%),T2c~3a期15例(18.6%);中采用顺向剥离方式联合T形切开膀胱颈方式。D组36例,年龄62(59.5~66.5)岁,PSA 14(8.4~21.0)ng/ml,穿刺Gleason评分10(6~18)分,前列腺体积80(68~92)ml,体质指数≤25 kg/m2 15例(42.0%),>25 kg/m2 21例(58.0%);T1c期6例(16.6%),T2a~2b期17例(47.2%),T2c~3a期13例(36.2%);中采用侧方会师方式,沿一侧的膀胱颈外侧及前列腺侧后韧带内侧进行分离,与事先建立的狄氏间隙汇合。4组患者的年龄、PSA、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体质指数及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者完成。比较4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近端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术后6个月尿控率。结果本研究7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A、B、C、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70~120)min、89(70~95)min、105(80~127)min、110(90~13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出血量分别为40.5 (30.0~55.6)ml、52.8 (41.5~53.6)ml、50.5 (35.6~72.0)ml、55.3 (42.0~60.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时间分别为20.5(18.0~25.0)min、16.1(10.7~17.3)min、25.4 (18.9~27.0) min、28.5(21.0~32.0)min,B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3 (8.0~13.0)d、8.4(6.0~16.0)d、10.8(8.0~16.0)d、7.8(7.0~14.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各3例,其余3组中均无严重并发症。近端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A组40例(8.0%)、B组0例、C组6例(7.3%)、D组3例(8.3%),B组切缘阳性率低于其他组(P<0.05)。A、B、C、D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6~8)d、6(4~8)d、12(6~18)d、10(6~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尿控例数分别为381例(75.2%)、102例(76.9%)、61例(75.4%)、27例(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RARP中各膀胱颈分离方式均安全、可行,均能有效避免输尿管损伤,术后6个月均能获得较好的尿控率,且T形切开膀胱颈方式的术后近端切缘阳性率低于其他手术方式。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膀胱颈分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