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具体数据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情报意识的现状、情报意识薄弱的原因,以及加强大学生情报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文献课应从三方面进行大学生情报意识的教育与培养:1.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2.实施案例教学法;3.加强信息跟踪练习。

  • 标签: 情报意识 大学生 情报教育 案例教学法 文献检索课 文献课
  • 简介: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基本上实现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自我认同。其前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天然自发的民族意识、情感和立场的表达,而后在提拉克以“印度自治”为宗旨的宗教一政治学说里臻于成熟和确立,并通过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政治实践使之化为现实。

  • 标签: 印度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提拉克 印度自治
  • 简介:关于1958年大跃进发动的原因,人们已经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的却很少.本文拟从研究毛泽东此间的忧患意识入手,通过对人的需要和满足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就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与大跃进的关系进行探讨.

  • 标签: 毛泽东 忧患意识 心理学 大跃进运动 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
  • 简介:侨批,仅福建、广东、海南3省特有,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机构,主要寄给中国国内侨眷的书信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是研究华侨史、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侨乡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珍贵档案文献。

  • 标签: 侨批 价值 华侨华人
  • 简介:未来大众意识对形成俄罗斯社会发展矢量的作用将提升。尽管俄国家政治制度至今仍存在保守主义倾向,但社会各阶层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完全可能加强。因此,政治制度显然面临演变,国家与社会的逆向联系将逐步放宽,政权对社会情绪的变化将做出更多回应。精英阶层意识直接形成国家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意识退居次要地位。归根结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大众意识

  • 标签: 大众意识 俄罗斯 国家政治制度 变迁 改革 社会各阶层
  • 简介:<正>在社会学上,对社会变革的解释,有两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发生变革是因为有伟大的人物、有非凡思想的超人、有发动群众能力的人.第二种观点认为,变革是由于社会自身的运动、历史的运动,个人的作用并不很重要。第一种观点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英雄人物上,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英雄并不重要,英雄是由社会运动产生和缔造的。

  • 标签: 社会变革 意识形态 菲律宾 社会运动 社会学 英雄人物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简称马华作家)在族群政治浓烈的氛围中所衍生出来的忧患意识。马华作家对文化传承及身份认同问题一向极为敏感,大部分的马华作家都摆不开政治议题的纠缠。在敏感的政治论辩及维护中华文化的浪声中,马华作家如何调适内心中的不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危机作出什么反应?如何面对马来霸权文化?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文作家 文化 忧患意识
  • 简介:目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成功融入国际体系。正面临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其难度和复杂性均在增加。中国等新兴大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美国需要调整心态,改变1945年以来的一些基本外交思想和原则。同时,中国也应该对国际意识形态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中美关系、国际体系、意识形态
  • 简介:政策意识是编辑对政策的重视、认识和理解。政策水平是编辑对政策的认识、理解的准确程度。新闻编辑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1)能否将直接解释政策的新闻阐述清楚;(2)能否将政策报道的分寸和时机掌握得当;(3)能否发现和纠正新闻中出现的政策性错误。新闻编辑要增强政策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必须对新闻本身的政治色彩有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必须积累知识,深入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遇事多用政策的尺度把握和衡量。

  • 标签: 政策意识 政策水平 政治色彩
  • 简介: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是现存唯一最为完整地记载东南亚华人城社区历史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系统和全面论述吧城华人公馆历史沿革及其档案文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公馆档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评述,旨在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公馆档案的文献史料价值以及其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吧城华人公馆 档案文献 研究
  • 简介:“阿拉伯之春”激烈震荡中东格局,各国所受波及影响不一,其中突尼斯可以算是较为成功的转型国家之一,取得了通过新宪法、组建新政府、世俗派执政等政绩。但是突尼斯仍未能解决一直困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面临恐怖主义挑战,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突尼斯政治转型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以及国际和地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线,回顾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后意识形态矛盾发生的背景,梳理突政治进程中意识形态冲突的表现及其对国家稳定和改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希望能为突尼斯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 突尼斯 冲突 变革 社会问题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举措之一。纵观16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发展史,成功的崛起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强国和海权大国。从17世纪英国崛起到19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美国崛起,海洋强国始终是过去4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引领科技、产业、教育和体制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同时,科技、产业、教育和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 标签: 21世纪 海洋 战略意识 19世纪末 强国战略 世界文明
  • 简介:向顺畅的出口产业转换在六十年代,先从纤维纺织等进口替代产业的工业化开始,八十年代,成功发展家庭电气和电子学、机械等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展中世界的东盟和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亚洲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使“亚洲的停滞”化为废话的亚洲经济却戏剧般地增长起来。在这种增长的情况下培育起来的新的政治力学眼下正在将新的形象投射到政治与社会上去。这种新政治力学是如何改变以传统的政治基础

  • 标签: 出口产业 东亚经济 进口替代 新兴工业化国家 产业转换 八十年代
  • 简介: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 标签: 中国 缅甸 华侨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这一短篇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与视角转换等主要意识流写作技巧。小说在表现她致力于写作方式的革新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的精神追求

  • 标签: 意识流 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 时间蒙太奇 视角转换
  • 简介:一直以来,佛教所强调的是“忍耐原则”与“和平主义”。但是在斯里兰卡,大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却信奉族群中心主义,有时候甚至是暴力主义。僧伽罗佛教国家主义者强调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罗佛教徒是国家中唯一合法的族群身份,如果赋予其他宗教以平等地位,那么斯里兰卡将会变为一个世俗国家。本文认为,如果这一根植于僧伽罗佛教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日益制度化为国家政策,那么斯里兰卡的族群冲突可能会重新爆发。斯里兰卡的国家意识形态赋予了僧伽罗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并将其对少数宗教族群的歧视、排斥与镇压加以合法化,这将进一步妨碍国家政治的改革进程。

  • 标签: 佛教国家化 宗教对抗 佛教政党 国家意识形态 族群政治
  • 简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 标签: 归因 外交决策 政治心理学 冷战 档案内容分析
  • 简介: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国交界(tri-bordcrarea)被视为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和相关犯罪中心。这一地理空间是一个著名的武器、爆炸物和人员通过区域,同时,也是本地和跨境恐怖组织的主要后勤走廊。美国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当地的海上安全倡议(initiative),并且通过各种能力建设(capacity-building)引导三国的主动性。这种做法必须侧重具体国家,旨在推动适用于具体国家的解决方案。但是,最终目标旨在推动受助国家之间,以及各国与美国的合作(cooperation)与协同(interoperability)。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菲律宾 监视系统 非传统 海岸 意识
  • 简介:1944—1945年间,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尝试与苏联在原子能研制开发领域进行合作,苏联方面也对此积极反应。1945年6月,居里应邀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庆祝活动,其间,致信斯大林,希望就合作问题进行会谈,他还多次与苏联科学家进行谈话,表明自己的合作意愿。由于国际形势、双方合作诉求的差异以及原子能研发的高度机密性等因素影响,居里与苏联的合作最终失败。

  • 标签: 约里奥·居里 苏联 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