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溃疡性病临床多见,但病因多种多样,确诊常存在困难,尤其在疾病早期。克罗恩病、肠结核、贝赫切特综合征、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均可见肠道溃疡,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本文介绍1例疑难肠道溃疡性病,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曲折,充分体现了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病程中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与策略。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结核 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呈老龄化趋势,在老年人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已经成为了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而股浅动脉则是ASO的最常见部位,腔内治疗是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但在支架植入指征、长期效果等方面尚未达成统一标准及认识。本文基于此,展开术中B超联合动脉压力梯度测量在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术中B超 压力梯度测量 股浅动脉狭窄闭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41例泪腺占位性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141例泪腺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组织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分类,探讨泪腺占位性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患者中,男50例,女91例。按病变性质分类,良性病117例(83.0%),最常见的是IgG4相关泪腺炎55例(39.0%);恶性肿瘤24例(17.0%),最常见的是淋巴瘤10例。良性病患者年龄[(45.8±15.7)岁]小于恶性肿瘤[(56.3±16.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 P=0.001)。按病变类型依次为炎性病72例(51.1%),上皮性病33例(23.4%),淋巴系统病变17例(12.1%)。比较泪腺上皮性病、炎性病、淋巴系统病变3组患者性别构成、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影像学表现(双侧泪腺受累、眶骨质改变、鼻窦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在眼痛、眼外肌和三叉神经增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相比显示,泪腺上皮性病较泪腺炎性病的女性患者比例少,出现眼睑肿胀、泪腺双侧受累、鼻窦炎的患者比例少(χ2=17.01,P<0.001;χ2=32.34,P<0.001;χ2=10.43,P=0.001;χ2=10.12,P=0.001),而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骨质破坏的患者比例较高(χ2=18.71,P<0.001;χ2=7.64,P=0.006;χ2=7.32,P=0.012);泪腺上皮性病患者与淋巴系统病变相比,前者出现眼睑肿胀、双侧泪腺受累的患者比例低,眼球突出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χ2=6.38,P=0.012;χ2=10.14,P=0.001);泪腺炎性病与淋巴系统病变性仅在泪腺双侧受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01);淋巴系统病变与炎性及上皮性病相比,其余各组间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泪腺占位性病7例中未见上皮性病。结论:泪腺占位性病中最常见的是炎性病,其次是上皮性病;良性病平均年龄小于恶性肿瘤;儿童泪腺病变类型分布与成人不同;泪腺炎性病与上皮性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相对容易鉴别。

  • 标签: 泪腺 非上皮性病变 泪腺炎 IgG4相关眼病 眼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价值,以此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完成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所选10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且得到了病理证实,计算和记录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结果:本次实验所选10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检出人数为93人,检出率为93.00%;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良恶性诊断中,超声诊断准确人数为91人,准确率为91.00%。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中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且操作简单、价格较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诊断 检出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股腘动脉42例,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t=-25.160,P<0.01),卢瑟福分级为[M(IQR)]1(1),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Z=-6.825,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不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肺癌1例,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狭窄>50%,均位于股腘动脉,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2%、87.4%和51.4%,股腘动脉病变术后半年和1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4.3%。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安全有效,与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减少股腘动脉支架的应用。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完全闭塞 Rotarex机械减容 机械减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1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11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包括良性病60例、恶性病52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血流信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胰腺囊性病(PCL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行至少1次EUS检查且病理诊断明确的P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EUS影像特征、囊液生物化学检验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将病变归纳为黏液性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黏液性囊腺瘤)和非黏液性病(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恶性病(胰腺导管腺癌或发现异型细胞及癌细胞者)和良性病。根据黏液性与非黏液性病囊液CEA水平、良恶性病囊液淀粉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囊液CEA及淀粉酶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病患者EUS影像特征及EUS联合液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效能。结果211例PCLs患者中,201例次穿刺获得囊液,其中188例(93.5%)行细胞学检查,确诊33例,确诊率17.6%;41例次穿刺获取组织条行组织学检查,确诊23例,确诊率56.1%。良性病45例,其中黏液性病22例,非黏液性病23例,CEA水平分别为1458.16(19.80,1500.00)、4.40(0.50,341.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液CEA<10.15 ng/ml诊断非黏液性病的灵敏度为89.5%(95%CI0.686~0.981),特异度为66.7%(95%CI0.438~0.837)。胰腺囊性良、恶性病的囊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79.00(50.00,18405.50)、42.0(13.50,340.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液淀粉酶>747.50 U/L诊断良性病的灵敏度为91.7%(95%CI0.646~0.996),特异度为48.0%(95%CI0.300~0.665)。EUS显示,恶性病患者病灶囊壁增厚、主胰管扩张及囊内含实性成分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灶囊壁结节和囊腔内分隔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联合液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对恶性病的诊断准确率达80%。结论PCLs囊液CEA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黏液性与非黏液性病,囊液淀粉酶水平可辅助鉴别病变良恶性。EUS联合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对恶性或潜在恶性PCLs的诊断价值高,存在高危因素者建议尽早行EUS-FNA检查。

  • 标签: 胰腺 囊性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癌胚抗原 淀粉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的68例病例均为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中,检出轻度狭窄53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4例,轻度狭窄检出比例更高(P

  • 标签: 血管超声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剪影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血流参数。结果 观察组超声诊断血流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超声 血流参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年”就诊。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病程初期于外院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结节伴空洞形成,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炎性假瘤,未予治疗后症状再发,复查胸部CT新见右肺上叶斑片实变影,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理见血管炎改变,考虑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仍逐渐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诊断肺放线菌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本患者的诊治过程加深了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感染与血管炎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占位性病使用两种检测方式(CT和MR)的诊断效果。方法:参加研究的患者共30名,病例来源于影像科电子病历系统,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研究组代表核磁检测法数据、对照组代表CT检测法数据,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结果:两组检查方式的最终检出率相比较,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大于0.05。结论:在肾脏占位性病的检测中,核磁检测法最终检出率略高于CT检测法,两种方法均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选择。

  • 标签: CT MR 肾脏 占位性病变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57例肾脏占位性病患者(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为研究对象,进行CT与MR检查。比较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结果: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良恶性的准确性比CT高,但两者差异不大(P>0.05)。结论: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肾脏占位性病变 CT MR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在肺周占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肺周占位患者62例,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血流特征分为:无血流、点状血流、线状血流、树枝状血流,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分4类:向心性增强、离心性增强、树枝状增强、混合增强,分析病灶的增强时相及病灶-肺组织增强时间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个病灶,平均大小为(5.2±2.3)cm,其中良性25例,恶性37例。良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等回声,以楔形或三角形多见,边界不清晰,内多见支气管征,多呈树枝状血流信号,表面胸膜较平整。恶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低回声,多呈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病灶内部支气管气相少见,多见点状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表面胸膜凹陷或呈“兔耳征”,二者的病变形态、血流特征及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大小、回声及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良性病多均匀增强,呈树枝状及混合灌注模式,恶性病多不均匀增强,呈向心型及混合性灌注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开始增强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周边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可显著提高肺周占位的诊断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取血管超声诊断,并与血管减影造影(DSA)相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DSA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检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各6例、10例、12例,闭塞22例,血管超声将1例重度狭窄诊断为闭塞,1例中度狭窄诊断为重度狭窄,符合率为96.0%,与DSA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有助于评估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血管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组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病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 标签: 超声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94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准确度为95.74%,特异度为90.00%,敏感度为96.43%。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方向。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