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注射与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组高血压危象患者,分别静脉滴注配制4h内(A组,n=28)、12~14h内(B组,n=29)、24~26h内(C组,n=33)注射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氰酸盐含量,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的用量;对配伍后26h配伍液的降解度和氰化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按常规配制,使用注射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26h内是安全有效的。结论临床上延长注射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使用时间至26h是可行的。

  • 标签: 硝普钠 稳定性 氰化物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头孢呋辛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产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使用头孢呋辛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类型、症状、发生时间以及处理方法等情况。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年龄在18-60岁范围内的人数较多,并且多数患者使用该药物来治疗感染,另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多数用药剂量都较大,并且不良反应多数为皮肤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对于使用注射头孢呋辛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在药物使用剂量上加倍注意,从而能够降低发生率。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反相HPLC法测定注射氨苄西林的含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以pH=4.5的醋酸盐为本次研究的缓冲液以乙睛(8020)为本次研究的流动相,检测波长则为254nm,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氨苄西林在20-1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结论采用此方法可以简单有效的测定注射氨苄西林的含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反相色谱 测定 注射 氨苄西林钠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聚合物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样品,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作原研样品,参考《中国药典》以及其他青霉素类聚合物项下标准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前有一个杂质峰。杂质峰、哌拉西林峰按顺序依次出峰。杂质峰与哌拉西林峰分离度为5.15,他唑巴坦峰包含于哌拉西林峰内。结论以上流动相A、B、C均能检出聚合物。流动相A、C中聚合物与主峰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5.15和6.53。流动相A中聚合物峰的理论塔板数高于流动相C中,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8647和17298。因此,选取流动相A作为本品聚合物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聚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注射头孢美锉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妇产科、儿科、外一科、内二科收治并已经出院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使用注射头孢美锉的合理性。结果使用注射头孢美锉的有120例,内科预防用药者7例,治疗用药者103例,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者10例,不合理用药的有109例。结论本院注射头孢美唑在联合用药、使用剂量和时间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应加强管理,并多普及宣教。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实验考察方法对注射奥美拉唑在不同浓度pH值的输液中的反应进行观察,进而分析注射奥美拉唑溶液的稳定性。方法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碳酸氢(等量)中添加相同量的注射奥美拉唑,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度药液的颜色、吸光度、澄清度进行观察,并做详细比较。结果四种输液的pH均在添加奥美拉唑后发生变化,主要变化趋势为pH上升,且在2h内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随着放置时间的不断延长,输液pH值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同时,输液>pH5加奥美拉唑2h内呈现出稳定的状态,输液pH越小,则药液稳定性越差,且发生变色的速度越快。同时,<pH5的输液,颜色会逐渐变黄,且出现微粒逐渐增多。结论注射奥美拉唑溶液保持pH在5-8之间进行输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临床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药液配制的实效性。

  • 标签: 奥美拉唑钠 pH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头孢地嗪输液时发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特点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12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结论,临床应用头孢地嗪输液时,护士不仅规范执行输液护理操作规范,还要加强巡回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 输液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上腹剧烈疼痛、恶心欲吐超过3天”于2015年7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36.7℃,P54次/min,R17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未闻及特殊气味,舌淡,苔薄白,脉弦滑,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正常。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柔软,上腹伴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

  • 标签: 急性喉头水肿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结 右下腹压痛 剧烈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头孢呋辛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产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社区收治的使用注射头孢呋辛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类型、症状、发生时间以及处理方法等情况。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年龄在18-60岁范围内的人数较多,并且多数患者使用该药物来治疗感染,另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多数用药剂量都较大,并且不良反应多数为皮肤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对于使用注射头孢呋辛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在药物使用剂量上加倍注意,从而能够降低发生率。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奥美拉唑与常用大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奥美拉唑分别与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配伍后,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其外观、测定溶液的pH值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的含量。结果注射奥美拉唑与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配伍6h后溶液由澄明状态转变成澄明淡黄,与0.9%生理盐水配伍6h后溶液未出现颜色变化;奥美拉唑与3种大输液配伍6h后含量均未出现显著下降。结论注射奥美拉唑最佳配伍大输液为0.9%生理盐水,应避免与偏酸性稀释液配伍使用,若与偏酸性稀释液配伍使用,必须在3h内用完。

  • 标签: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配伍稳定性 大输液
  • 简介:病例:患者,男,26岁。因"高处跌落致颅脑损伤"入院。因颅脑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2014年3月11日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华北制药,批号:F4013401)4.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抗感染。3月12日血常规:白细胞6.02×10~9·L^-1,血小板275×10~9·L^-1。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呼吸道症状体征逐渐改善。

  • 标签: 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 华北制药 氯化钠注射液 肺部感染 症状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研究组34例,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注射。患者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Hp阴转率分别为69.7%和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1.8%,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奥美拉唑 胃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配伍禁忌。方法将注射奥美拉唑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碳酸氢、维生素C、盐酸氨溴索进行配伍,观察药液颜色、吸光度、澄清度变化情况。结果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碳酸氢与奥美拉唑配伍后,pH值均呈上升趋势,配伍2h内呈现出稳定的状态;注射奥美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一定的配伍禁忌,并出现沉淀、浑浊及变色等反应。pH、温度及光线等均会对药液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注射奥美拉唑与多种溶液存在配伍禁忌,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不合理配伍现象,充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标签: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沉淀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2011年以来出现的几起注射头孢西丁溶液变色问题引起了头孢粉针剂2号车间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稳定性,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品牌优势,头孢粉针剂2号车间成立了QC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及相关质量检测人员组成,并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为工作核心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QC攻关,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注射头孢西丁溶液的变色问题。

  • 标签: 黄色5号标准比色液 pH值 充氮 胶塞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硫普罗宁的有关物质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的分离。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硫普罗宁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钠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03-02
  • 简介: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1和28岁)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给予注射头孢西丁静脉滴注,分别于用药21和7d后腹痛缓解而停药,并分别在停药后3、2d出现双前臂肿胀疼痛、穿刺点发红、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局部喷液体敷料、湿敷硫酸镁等处理,分别在3、4d后红、肿、痛症状消失,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基本消退。

  • 标签: 头孢西丁 静脉炎
  • 简介:目的研究SD大鼠连续静脉给予注射右旋雷贝拉唑13周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190只,雌性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注射雷贝拉唑市售对照80mg·kg-1组、注射右旋雷贝拉唑80、20、5mg·kg-1组及注射雷贝拉唑注射右旋雷贝拉唑各剂量毒代卫星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3周,停药恢复4周。试验期间,全部动物每周称量体重和摄食量,给药13周及停药恢复4周时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剖检摘取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卫星组动物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给药后颈静脉采血进行毒代动力学检测。结果注射右旋雷贝拉唑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俯卧不动等症状,血液中RBC、HGB、HCT含量降低、甲状腺出现小滤泡形成增多,停药4周后血液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但甲状腺病理学改变未能完全恢复。结论重复静脉注射给予注射右旋雷贝拉唑80、20mg·kg-1剂量下可导致SD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可逆性改变、甲状腺病理改变。

  • 标签: 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 重复给药毒性 毒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头孢唑肟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研究的注射头孢唑肟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案作为本次的回顾性分析对象,并观察两种成分在温室下的含量变化以及检查配伍液外观和PH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两组药物配伍后0、1、2、4、6、8小时后的溶液相对百分含量、外观变化以及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二者无配伍禁忌,但临床中,为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二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分开使用二者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奥硝唑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方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