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代谢参与了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调控,涉及营养调节、激素调节和体内平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环状RNA作为一种新的非编码RNA,通过与相应的微小RNA或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在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环状RNA 脂代谢 脂代谢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痤疮皮损和健康婴儿面部正常皮肤表面质(SSL)的差异。方法2018年6-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收集36例新生儿痤疮(痤疮组)面部皮损及36例健康婴儿(对照组)面部皮肤质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得到质图谱,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得到质成分的具体信息。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痤疮组患儿面部皮肤甘油脂类和孕烯醇酮类显著增加(均P < 0.001),但脂肪酸类、甘油磷脂类、鞘类、固醇类、糖脂类、多聚乙烯类显著下降(P < 0.01或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痤疮组质总量、甘油二酯、蜡酯、角鲨烯平均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01或0.05),但亚油酸平均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新生儿痤疮面部皮损质总量较健康婴儿明显增加,质成分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寻常痤疮 婴儿,新生 皮脂 新生儿痤疮 脂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砷和高饮食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联素的影响。方法采用2 × 3析因设计,将9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16 ~ 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标准饮食(STD)对照组、STD+ 5 mg/L砷组、STD+ 50 mg/L砷组、高饮食(HFD)对照组、HFD+ 5 mg/L砷组和HFD+ 50 mg/L砷组,每组15只,在饮水中加亚砷酸钠(NaAsO2),自由饮水、进食。17周后,收集尿样、空腹血样和脂肪组织,原子荧光法检测尿砷含量,血糖仪检测血糖含量,试剂盒酶法检测血脂含量[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胰岛素、总联素和高分子量(HMW)联素含量。结果砷暴露和HFD对小鼠血糖、血脂含量无交互作用(P均> 0.05),对血清胰岛素和总联素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均< 0.05)。HFD可以显著增加小鼠血糖、血清TC含量(P均< 0.05),而血清TG和HDL-c含量未见明显改变(P均> 0.05)。另外,STD+ 50 mg/L砷组血清TG和HDL-c含量显著低于STD对照组(mmol/L:0.72 ± 0.14比0.88 ± 0.24,0.67 ± 0.03比0.80 ± 0.16,P均< 0.05)。与STD对照组比较,HFD对照组和STD+ 5、50 mg/L砷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HFD+ 5、50 mg/L砷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下降(mU/L:14.71 ± 4.16比11.42 ± 0.78、11.52 ± 1.53,P均< 0.05);与STD对照组比较,HFD对照组和STD+ 5、50 mg/L砷组血清总联素、HMW联素含量和HMW联素与总联素比值显著降低(P均< 0.05),而HFD+ 5 mg/L砷组上述3种联素指标显著高于HFD对照组(P均< 0.05)。STD时,经对数转换的小鼠尿砷含量与血清总联素和HMW联素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 0.549、- 0.608,P均< 0.01]。结论砷暴露和HFD均可以使小鼠糖脂代谢发生改变,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两者可协同降低血清胰岛素含量,对血清联素含量有拮抗作用。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高脂饮食 胰岛素 总脂联素 高分子量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NAFLD组和二双胍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高饮食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ALT、AST、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采用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根据操作分类单元聚类信息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α多样性分析(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等)和主坐标分析(PCoA)。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双胍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NAFLD组[分别为(58.43±4.89) U/L比(80.14±4.18) U/L、(160.14±13.04) U/L比(203.29±15.11) U/L、(1.534±0.113) mmol/L比(2.003±0.180) mmol/L、(0.724±0.105) mmol/L比(1.030±0.14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6、-5.719、-5.828、-4.446,P均<0.05)。H-E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二双胍治疗后大鼠肝细胞排列较整齐,肝细胞肿胀程度较NAFLD组减轻,脂肪空泡数量减少,肝细胞红染明显减轻,滴数量减少,滴体积小且分布不均匀。二双胍治疗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NAFLD组[690(668,703)比722(683,743)和4.16(4.09,4.42)比4.40(4.20,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6、-2.083,P均<0.05)。PCoA结果表明,NAFLD组和二双胍治疗组间的整体群落组成不同。在门水平,NAFLD组大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4.7%比45.5%、3.5%比2.1%、0.2%比0.1%),而拟杆菌门、柔膜菌门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41.3%比51.9%、9.4×10-7比2.7×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66、-2.726、-2.351、-2.901、-4.881,P均<0.05)。在属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丰度增加的菌属主要有布劳特氏菌属、拟杆菌属、罗斯氏菌属(0.6%比11.8%、0.9%比6.5%、1.1%比7.1%),而普氏菌属、未分类的紫单胞菌属、未分类的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丰度均较低(29.2%比25.7%、16.8%比6.6%、8.8%比4.1%、10.0%比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46、-4.192、-2.831、-1.993、-5.362、-3.405、-4.225,P均<0.05)。与NAFLD组相比,二双胍治疗显著增加了普氏菌属、未分类的瘤胃球菌科、未分类的紫单胞菌科、未分类的毛螺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ⅪⅤb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罗姆布茨菌属、气球菌属、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结论二双胍可明显改善NAFLD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NAFL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脂饮食 二甲双胍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腔软骨切取翻转治疗耳腔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例耳腔前突畸形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6~41岁。采用经颅耳沟切口,分离暴露前突的耳腔软骨背侧面,将前突的耳腔软骨作椭圆形的全层切开,并将之剥除,经十字划痕后翻转180°,重新植入耳腔相应区域,可吸收线适当缝合固定,耳腔打包包扎。术后早期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血肿发生,远期观察耳腔皮肤有无皱缩,耳腔有无继发畸形。结果所有患者耳腔前突畸形均得到明显的矫正,切口愈合良好,且无局部血肿,经6~12个月随访,耳腔区皮肤无明显皱缩,结构无明显变形,患者及家属均感满意。结论采用耳腔软骨翻转后原位移植,可有效矫正耳腔前突畸形,效果良好。

  • 标签: 耳软骨 耳甲腔 畸形 回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针运动记录系统在吸术中对吸针运动数据的检测效果,并分析检测数据与吸效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脂肪抽吸手术患者。分别由A、B 2位术者抽吸患者吸区域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操作记录系统,采集术者250~400 s的操作轨迹数据和力数据,测量试验时间内吸出的脂肪量,分析比较2位术者吸针运动的幅度、频率、前进阻力,计算并对比吸效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7岁。吸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术者A的吸针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分别为(11.43±1.23) cm和(9.35±2.24) N,高于术者B的(10.00±2.33) cm和(8.20±3.0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3,t=2.328、P= 0.033)。术者A吸针运动的频率为(2.14±0.19) Hz,术者B为(2.19±0.55) Hz,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719)。术者A的吸效率为(19.20±9.36) ml/min,术者B为(15.27±8.05) ml/min,A比B高3.93 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2)。结论基于光学追踪和力传感技术的吸针运动记录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和分析吸术术者的操作轨迹和阻力,并发现吸针的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较大时,吸效率更高。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生物医学工程 吸脂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嵌切除术治疗嵌甲沟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嵌甲沟炎患者共81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改良式嵌切除术治疗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两组分别为40例患者和41例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结果:对比最终治疗效果,即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反馈的疼痛程度、手术花费时长、恢复花费时长、治愈率、复发率作为对比依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花费时长、恢复花费时长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综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综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综合观察观察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嵌甲沟炎患者,采取改良式嵌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即降低手术时间,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 嵌甲甲沟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MSDF数据库探究阻断RBD-ACE2结合或能特异性识别RBD-ACE2结合物的质分子。方法:借助Pymol、Autodock、Ligplot等软件及LMSDF 数据库。结果:筛选出可紧密与RBD-ACE2结合物结合的质分子。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脂质
  • 简介:摘要指甲和床是指端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美学功能;指甲和床的损伤会对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产生损害;对于床的损伤,应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就指甲和床的生理功能、床损伤的分型、疗效评定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床缺损 指甲 修复 移植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确诊的9例外源性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57~79岁,均有肠梗阻及口服液体石蜡史。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发热,5例患者合并憋喘,所有患者均可闻及干、湿啰音。受累肺叶以右肺下叶最常见,9例患者均累及右肺下叶,其次受累肺叶为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及中叶(分别6例)。胸部CT表现以渗出(7例)和实变(6例)最多见,其次为小叶间隔增厚(5例)及胸腔积液(4例);病灶呈近似脂肪低密度改变(3例)为其相对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结果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及脂肪细胞样细胞。经糖皮质激素及反复肺泡灌洗治疗后好转6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提示外源性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技术是有效的确诊手段,反复肺泡灌洗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效。

  • 标签: 肺炎 脂质性 支气管镜 诊断
  • 简介:摘要膜炎病因繁多而复杂,感染为重要病因之一,在欧美等结核低发区,以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但在结核高发地区如我国,结核杆菌感染是膜炎的重要因素,以Bazin硬红斑和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Bazin硬红斑与结核关系最为密切,常表现为下肢屈侧结节、斑块,可出现溃疡,病理表现为小叶性膜炎。结节性红斑可作为结核的早期症状出现,可作为结核的预测指标,常表现为双下肢伸侧红斑、结节,极少破溃,间隔性膜炎是其病理特征。Bazin硬红斑和结节性红斑的抗结核治疗常可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明确结核分枝杆菌与膜炎的关系,在膜炎的治疗及预后方面,尤其在结核高发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脂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结节性红斑 Bazin硬红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2周后因诱发粒细胞缺乏症停药。约1个月后遵医嘱再次服用硫咪唑10 mg、3次/d,分别于第1次服药后约2 h、第2次用药后约0.5 h出现高热、寒战,最高体温39.5 ℃。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5.99×109/L,中性粒细胞0.91,C反应蛋白2.3 mg/L,细菌血培养阴性。考虑为巯咪唑引起的药物热,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4.5 h后患者体温降至36.5 ℃。随访1年,患者未再服用巯咪唑,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症状。

  • 标签: 甲巯咪唑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并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血常规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9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患者 46例作为甲亢组,同期收治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减 )患者 46例作为减组, 2019年 1月 -2019年 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4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 3组血清 TSH、 FT3、 FT4、血脂、 HCY、血常规等项目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LDL-C、 TSH 均明显降低, HDL-C、 FT4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LDL-C、 HCY、 WBC、 TSH均明显升高, HDL-C、 FT4、 RB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并且可引起外周血细胞不同程度的改变。

  • 标签: 亚临床 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与血脂,联素等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全世界发病率为20%左右,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我国临床发病率也逐年上涨,方法140例NAFL患者,其中老年前期组占47例。B超确诊。记录所有对象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日本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脂,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测联素。结果老年前期组NAF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酯(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酯(LDL)高于老年期组(P0.05)。TG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其中男性肥胖与非肥胖、女性非肥胖者LDL均值均高于正常值。结论老年前期NAFL主要与TC、TG、LDL增高有关。

  • 标签: 血脂,脂联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星玉 唐婉琦 陈涛 罗莉 梁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氧合酶(12-LOX)抑制剂ML355对小鼠经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拮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100 μL二亚砜(DMSO)后1 h再给予0.9%的生理盐水〕、LPS组(腹腔注射LPS 20 mg/kg)、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腹腔注射ML355 15 mg/kg、30 mg/kg进行预处理)。制模后12 h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腹腔灌洗液和腹腔巨噬细胞(PM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含量、腹腔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中IFN-γ、IL-1β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小鼠PMs中IFN-γ、IL-1β及花生四烯酸-15-氧合酶(Alox15)的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原代PM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0.3%的DMSO)、LPS组(给予LPS 20 mg/L)、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加入25 μmol/L、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于LPS作用不同时间点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团块,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ML355对PM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PMs中12-HETE、IFN-γ、IL-1β、TNF-α、IL-6、IL-10的含量,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FN-γ、IL-1β及Alox15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12/15-氧合酶(12/15-LOX)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作用12 h,LPS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以及腹腔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血清中IFN-γ、IL-1β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与LPS组比较,15 mg/kg和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及血清中IFN-γ含量均明显减少〔12-HETE:血浆(mg/L)为11.59±1.80、11.58±1.75比18.59±1.68,腹腔灌洗液(μg/L)为355.80±59.47、196.30±88.98比712.10±44.55;血清中IFN-γ(ng/L):147.60±2.94、114.20±2.94比326.40±2.22,均P<0.05〕,用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FN-γ水平明显降低(ng/L:228.70±6.94比309.80±16.37,P<0.05);qRT-PCR结果显示,给予LPS后,PMs中IFN-γ、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用15 mg/kg和30 mg/kg ML355作用后均可明显下调IFN-γ及Alox15的mRNA表达水平〔IFN-γ mRNA(2-ΔΔCt):1.25±0.25、0.33±0.07比2.32±0.13,Alox15 mRNA(2-ΔΔCt):0.10±0.01、0.18±0.02比0.91±0.18,均P<0.05〕。②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PMs 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25 μmol/L ML355预处理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较LPS组明显降低(μg/L:39.92±6.22比79.01±9.82,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PMs上清液中IFN-γ、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给予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后,PMs上清液中IFN-γ明显降低(ng/L:255.30±8.82比303.10±6.76,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刺激12 h后,PMs中炎性因子IFN-γ、IL-1β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Alox15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细胞外信号调节微酶(ERK)、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LPS组比较,用50 μmol/L ML355预处理后IFN-γ、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IFN-γ mRNA(2-ΔΔCt):0.16±0.05比1.25±0.03,IL-1βmRNA(2-ΔΔCt):4.57±0.19比7.83±0.56,均P<0.05〕,ERK、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JNK磷酸化水平的降低以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更显著(p-JNK/JNK:0.96±0.04比1.20±0.04,P<0.05),而25 μmol/L和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后ERK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ERK/ERK:1.49±0.18、1.40±0.07比2.04±0.07,均P<0.05)。结论ML355对小鼠经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拮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12/15-LOX、p-ERK、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标签: 12-脂氧合酶 ML355 脂多糖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外耳道胆瘤患者实施局麻耳内镜下外耳道胆瘤取出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