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1号-2019年1月1号期间内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种随机选择152例,对其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患者临床上的不同CT表现,并且观察患者的病变特征在不同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这一疾病是否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并发症状况1。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152例尘肺病患者当中,矽肺患者占比最多,一共有112例;其次是煤工尘肺患者,有30例;剩下的10例患者所患的是其他类型的尘肺疾病。在对各类尘肺病的病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形状呈不规则或者圆形小阴影的病灶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最少的是PMF。而形状呈大阴影的病灶或者是PMF病灶出现的频率会随着后期感染尘肺病的患者的临床分期数量的增加而升高1。除此之外,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引发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在统计学上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1。其中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尘肺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清晰准确的观察,来帮助医师进行确诊,对后期治疗该疾病具有非凡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尘肺患者 矽肺 螺旋CT 煤工尘肺 临床表现
  • 简介: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但病灶残留或复发是影响TACE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影像学检查在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影像学诊断进展与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活性病灶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灶患者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病灶 临床效果
  • 简介:本组3例3级骨巨细胞瘤却采取肿瘤段骨-关节截除,肿瘤名称例数部 位手术治疗方  法骨愈合骨连接时间成骨肉瘤2股骨远端跟骨肿瘤段骨-半关节切除,治疗各类骨肿瘤病人53例

  • 标签: 低温骨关节 清除低温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灶患者抽取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病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3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65例单纯给予有限病灶清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65例实施有限病灶清除手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椎愈合时间;治疗前后伤椎平均高度、触觉评分、运动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2年后脊柱结核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各项结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

  • 标签: 有限病灶清除 局部化疗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中实施螺旋CT与MRI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抽取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MRI诊断、螺旋CT诊断。结果MRI诊断结果(病灶总数、原发性肝癌)显著优于螺旋CT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中实施MRI的诊断效果明显更为理想,优于螺旋CT。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病灶诊断 螺旋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例腰椎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X线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均表现良好,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效果显著。

  • 标签: 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腰椎结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灶直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患者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患者95例,按照超声测量的病灶直径大小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组为A组(n=48例)和B组(n=47例),其中B组病灶直径<35毫米,而A组病灶直径>35毫米,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比较方面,A组的诊断准确率95.83%显著高于B组的诊断准确率76.6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病灶直径较小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患者,病灶直径较大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患者在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病灶形态多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丰富,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动力。

  • 标签: 病灶直径 乳腺单纯黏液腺癌 超声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肺内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为了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对肺内小病灶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肺内小病灶的CT征象及其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cm以下肺内孤立小病灶进行薄层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2mm,CT机为TCT-600XT型,CT扫描后2周内进行手术切除,切除标本固定后;按CT扫描横断方向连续做成病理大切片。将术前CT片与病理大切片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2例肺内小病灶中64例为肺癌,CT正确诊断60例,正确诊断率为93.75%,其中45例为早期肺癌。CT值64例肺癌平均CT值为32.7Hu,良性病灶平均CT值为75.9Hu,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CT-病理对照研究,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CT值等征象对小肺癌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其他CT征象综合判定,能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X线计算机断层 病理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肺内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 ,为了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我们对肺内小病灶进行了 CT-病理对照研究 ,探讨肺内小病灶的 CT征象及其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cm以下肺内孤立小病灶进行薄层 CT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 2mm,CT机为 TCT-600XT型 ,CT扫描后 2周内进行手术切除 ,切除标本固定后 ;按 CT扫描横断方向连续做成病理大切片。将术前 CT片与病理大切片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72例肺内小病灶中 64例为肺癌 ,CT正确诊断 60例 ,正确诊断率为 93.75%,其中 45例为早期肺癌。 CT值 :64例肺癌平均 CT值为 32.7Hu,良性病灶平均 CT值为 75.9Hu,两者差异显著 ,P<0.01。结论 :通过 CT-病理对照研究 ,棘突征 ,空泡征、血管集束征、 CT值等征象对小肺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结合其他 CT征象综合判定 ,能提高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X线计算机断层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应用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患15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A组、B组、C组,分别实施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药物杀胚联合清宫术,对比三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A组患者施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治疗B、C组,且施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治疗A组的治疗一次性成功率高于治疗B、C组;治疗A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血β-HCG水平正常时间均短于治疗B、C组,三组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应用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安全性高且手术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缓解,提高康复率。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宫腔镜 阴式手术 血&beta -HCG水平
  • 简介:治疗16例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有学者报告采用该术式治疗颞叶癫痫150例,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颞叶内侧占位所致癫痫

  • 标签: 内侧占位 切除治疗 切除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