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41例经病理科证实为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与病例组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不同肺部病理组织的CT影响,提高临床上肺部结节的诊断率。方法所及入院患者中141例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运用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后技术处理等CT扫描技术,关注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等,研究肺部结节的CT表现与病例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不同病理组织的CT。结果在病灶部位上,结核球的部位较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的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上,周围型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发病部位来说,结核球击中在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居多。从形态特征上讲,分页征、毛刺征、空泡征等以周围性肺癌居多。

  • 标签: 肺部结节 肺癌 CT扫描技术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表现病理基础,提高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脂肪坏死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主要表现为油脂囊肿11例(26.8%),局部不对称或结构扭曲20例(48.8%),结节或肿块8例(19.5%),未见异常2例(4.9%)。结论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油脂囊肿、局部不对称或结构扭曲及肿块是常见的征象,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并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及触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 脂肪坏死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2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结果所有患儿的首发症状均为胆汁性呕吐,23例患儿伴有血便,8例患儿中肠坏死,5例患儿伴有黄疸、6例患儿伴有腹泻,11例伴有影响营养不良,8例患儿伴有发育性障碍。结论小儿肠扭转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多与周围韧带先天发育异常有关,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主要临床表现为经常性的胆汁性呕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便秘、黄疸、发育不良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便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 标签: 肠扭转 患儿 临床表现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寻找有效方法提升早期胃癌诊断率.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对镜下可见病灶实施病理取材,并给予其病理活检,观察和记录病理特点.结果6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以胃窦居多,占55.0%;胃镜下肉眼分型以凹陷型居多,占71.7%;胃镜下肿瘤直径以2.0-3.0cm居多,占33.3%;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癌居多,占56.7%(34/60).胃镜下临床表现分别为上腹疼痛、消瘦、呕吐、食欲不振、黑便等.结论胃镜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创伤小、效果好、价格低等特点,对早期胃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关键词胃镜;早期胃癌;临床表现;病例特点Theanalysisof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arlygastriccancerbygastroscopeWangQi-Cai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arlygastriccancerbygastroscopetoincreasegastriccancerdiagnosis.MethodsChoosed60casesofEGCpatientsfromJun.2014toJun.2015todiagnosisbygastroscope.Formicroscopicallylesionspathologicmaterials,andgivesitspathologicalbiopGsy,observeandrecordthepathologicalfeatures.ResultsTherewere60cases(55.0%)gastricantruminthemajority.Macroscopicclassificationinthemajoritywithdepressedtubulovillousadenomaundergastroscopewas71.7%.Thediameteroftumorwere2.0-3.0cm(33.3),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inthemajoritywithtubularadenocarcinoma(56.7%).Clinicalmanifestationsofepigastricpainrespectivelyundergastroscope,angular,vomiting,lossofappetite,black,etc.ConclusionDiagnosisEGCbygastroscopeiseffective,littledamage,lowpricetoextendinclinic.Keywordsgastroscope,EGC,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而,普遍存在术前误诊率高和首次术后癌残留率高这两方而不足。本研究旨在对甲状腺癌的CT表现病理相关性进行探讨,发现甲状腺癌CT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其采用CT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00例甲状腺癌中63例密度不均匀,60例形态呈不规则状,74例肿瘤边缘模糊不清楚,31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22例瘤周“强化残圈”征;40例肿瘤出现钙化(其中18例细沙粒状钙化,10例混合性钙化,12例表现“囊内钙化性结节”);38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2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进行CT诊断有明显的特征,不同病理类型与患者钙化形式、外周受侵情况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出止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 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布氏杆菌性引起的脊椎炎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椎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布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对照结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120例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得出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表明,120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在乳腺脂肪癌、乳腺囊性病变以及乳腺癌等疾病的准确性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100%,对于所有患者所检测出来的肿块,在超声影像学中确诊的乳腺良性肿块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达到97.5%。结论超声影响表现在乳腺肿块中所诊断出来的良恶性肿瘤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依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和理论。

  • 标签: 乳腺肿块 超声影像表现 病理学 对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congenitalmelanocyticnevi,GCMN)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例GCMN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切取标本进行HE、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20例均为先天性散发病例,发病部位可为头面部、躯干部和手臂,典型皮损为大面积表面被毛(多为黑色浓密毛发)的浅棕至深黑色色素沉着样皮肤变化。镜下见痣细胞浸润至真皮深层,可达皮下组织。真皮浅层可见“境界带”和“色素沉着”现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GCMN中痣细胞Melan-A、S-100染色阳性;HMB-45染色呈局灶性阳性;PCNA染色见痣细胞呈高增殖状态。对部分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化学剥脱治疗后真皮浅层色素和痣细胞大量减少,而对深层痣细胞无明显影响。激光治疗后真皮乳头层色素沉着消失,局部皮肤黑色外观改善。结论GCMN中黑痣细胞浸润深度深,与神经嵴来源黑色素细胞具有同源性,且呈高增殖状态。化学剥脱治疗与激光治疗各有其特点,但均只能改善局部外观,为非彻底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针对累及大部分皮肤的GCMN治疗仍是难点,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64层CT灌注成像表现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通过对50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灌注扫描,测定SPN的灌注参数,如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渗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等?结果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患者的灌注成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S?BF以及B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TT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进行诊断鉴别的过程中,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64层CT灌注成像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和病理特征。结果:对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共发30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宫颈,12个病灶位于卵巢,6个病灶位于子宫体。其中2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10个病灶为极低回声,且所有的病灶均为后方回声增强,26个病灶边界比较清晰,10个宫颈病灶表现为叶状,10个卵巢的病灶表现为椭圆形,所有子宫内膜均完整,且病灶宫体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其中26个病灶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患者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布氏杆菌性引起的脊椎炎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椎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布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X线、CT、MRI表现病理特点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表现及治疗后追踪预后复查.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病理分型及低场MRI分型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证实,并做MRI检查的子宫肌瘤病例25例,扫描机器是0.35T永磁SIEMENSC!扫描系统。结果普通型17例,占68%,细胞型5例,占20%,退变型3例。占12%。MRI分型符合率88%。结论子宫肌瘤的MRI表现能客观反应肌瘤的病理分型。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分型 低场MRI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病理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集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甲状腺良性病变部位的CT表现病理结果,并对CT检查病理结果符合率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统计发现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CT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患者有55例(80.88%),恶性病变患者13例(19.12%)。病理结果诊断良性病变患者有56例(82.35%),恶性病变12例(17.65%)。结论CT扫面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区分患者病情良性还是恶性,可为临床诊断良恶性甲状腺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 良恶性病变 CT表现 病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