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用FISP序列得到的腰骶段MRM图像能清楚显示腰椎脊神经节及节后的一段脊神经,而常规的MRI图像则无法显示此段结构。故当临床上有神经损害体征而常规MRI未发现病变时,可尝试一下FISP法MRM,以明确有无节后脊神经损害。

  • 标签: 磁共振 脊髓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主要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检查。方法从我院2011-2013年普通及增强扫描时不配合的150名患者中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有138例成功接受心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有效率为92%。结论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针对出现的疼痛也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磁共振检查 心理护理 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磁共振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医学中。医用磁共振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和损耗,为了确保医用磁共振机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磁共振机的维护和维修。本文分析了磁共振机的维护策略和磁共振机的维修措施。

  • 标签: 磁共振机 维护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例骨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探讨磁共振在骨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对2003年5月-2013年5月经临床确诊骨梗死并行磁共振检查的16例患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骨梗死磁共振可出现特异性地图样改变,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对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骨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诊断中运用磁共振(MRI)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能够准确评估瘘管的位置、走行以及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最终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肛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MRI检查,将其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准确性。结果本组研究的3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肛瘘;根据Parks分型,10例括约肌肛瘘,15例括约肌间肛瘘,6例括约肌上肛瘘,4例括约肌外肛瘘;28例患者的内口位置能够正确显示;12例单纯性肛瘘,23例复杂性肛瘘。结论对肛瘘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足够参考依据,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瘘诊断 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MRCP联合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和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计算和比较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率。结果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6.80%(96/125)、80.80%(101/125)和84.80%(106/1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良性梗阻74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91.89%(68/74)、86.49%(64/74)和90.54%(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恶性梗阻51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54.90%(28/51)、72.55%(37/51)和76.47%(39/51),其中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P=0.022)。结论MRCP联合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准确率高。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容积内插体部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16名肝脏正常的案例及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39例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肝脏弥散加权成像(多B值)进行信号对照及后处理得到ADC值。结果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弥散加权成像DWI大部分呈高信号,但意义不一,ADC值变化很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但一定要结合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肝脏
  • 简介:基于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建立了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输出功率随线圈、距离、频率等参数变化的解析表达式,设计了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基本正确。该研究成果对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无线电能传输 磁共振 电路模型 功率特性
  • 简介:磁共振成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902/R,ISSN1674—8034,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为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大16开,80页。2010年1月创刊,主编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教授。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征稿启事 杂志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天坛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实施磁共振探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2013年间我院接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实验对象,同时与其磁共振探查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32例病例均属于单侧发病,T1W1、T2W1图像分别是低信号、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其中有24例(75.0%)病例为浸润型导管癌,6例(18.8%)病例为腺癌,另有2例(6.2%)病例为导管内原位癌;经磁共振检查,显示22例(68.8%)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呈现类圆形,10例(31.2%)呈不规则形状;其中边缘有“毛刺征”者25例(78.1%),累及Cooper韧带者有18例(56.3%),病灶可见砂粒样钙化者有17例(53.1%),累及局部皮肤导致增厚者有14例(43.8%),另乳头塌陷者有6例(18.8%)。结论临床给予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检查,往往可见该部分患者的乳腺癌表现有明显的特征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认真落实磁共振检查,以此来做到尽早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重要作用,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磁共振 乳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60例,对其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脑膜瘤TI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特征性表现为脑膜尾征,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明确脑膜瘤的部位、大小、内部信号特点,还能够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定位及定性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疾病,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从磁共振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两个方面予以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断路径选择提供帮助。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早期脑出血病患中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脑出血与脑梗死病患,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各20例,分别对其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核磁共振可以有效的通过展现病灶组织边缘、ADC信号和形态等来进行诊断鉴别。结论核磁共振在脑出血病患中有较高的诊出率,诊断精准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共4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将患者的X线诊断结果、磁共振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结果X线诊断和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磁共振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为95.83%。结论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磁共振 交叉韧带 损伤 诊断
  • 简介: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部位,其脱落会导致下游血管的阻塞并引发卒中。由于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直接证据。本文将从临床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磁共振颈动脉斑块成像和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有助于从事斑块的临床和研究的人员了解目前的成像方法和未来趋势。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中。经组织学验证,这些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斑块负荷、组织成分、纤维帽完整性和炎症反应。本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价值:①在易损斑块表面破裂前,磁共振斑块成像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②颈动脉斑块磁共振特征可能有助于制订临床治疗策略;③磁共振斑块成像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脑膜瘤(meningioma)占颅内肿瘤的15%~20%[1],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影像学在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由于其具有多方位成像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在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包括形态、部位、强化方式和瘤周改变),为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影像分析 临床诊断 颅内肿瘤 随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