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疾病发病机制及其复杂,是一大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虽然药物治疗能减少部分症状和减慢发病进程,但迄今为止治疗效果仍不尽如意。突触可塑性的损伤与神经退行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突触可塑性可能成为新的突破点。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热门课题。研究发现,β2微球蛋白与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对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对神经退行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脑脊液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背景:腰椎退行疾病是骨科的研究热点,融合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长期存在争议。目的:探讨腰椎退行疾病应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30例腰椎退行疾病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33~58岁,平均(49.7±3.4)岁。术前完善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椎体加间隙平扫+二维重建CT,腰椎MRI及腰椎功能评分,手术方式采用后路相应病灶节段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采用腰椎障碍功能指数ODI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90个月,平均(61.1±1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为93%(28/30)。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显著下降,疼痛评分VAS也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Dynesys非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有效方法,能保留腰椎生理性运动功能的作用,改善腰椎失稳的效果确切,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腰椎退变 非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热门课题。研究发现,β2微球蛋白与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对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对神经退行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脑脊液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退行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科室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颈椎退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每组43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围手术期护理组中,4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且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7%;常规护理组中,31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72.1%,28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1%。可见,围手术期护理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颈椎退行疾病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颈椎退行性疾病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失血 手术 输血 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 腰椎推行性疾病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行疾病患者,共11例,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60.4±8.7岁。其中9例患者固定4个节段,5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3-S1,4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2-L5,2例患者固定5个节段,均固定至L2-S1。根据病变的情况在固定节段内选择性行椎间融合,其中2例患者融合了2个节段,7例患者融合了1个节段,2例患者未行椎间融合。通过术前、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functionalIndex)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通过腰椎侧位X线观察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指数(DHI),腰椎过伸过屈X线观察椎间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变化情况,术后2年CT二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情况,术后2年CT三维重建观察有无PEEK棒断裂或变形。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24.6±1.7(22~28)月。平均手术时152±25(120~210)分钟,平均术中失血518±248(300~1000)mL。ODI评分术前49.6±12.2,末次随访15.5±3.7,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AS评分术前8.1±0.8,末次随访时1.7±0.6,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融合节段的DHI术前0.343±0.091,末次随访DHI0.321±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24个非融合节段中,ROM术前平均9.3°±1.5°,末次随访2.3°±0.5°,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行椎间融合的11个节段在术后2年随访时共8例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72.7%。术后2年随访时无PEEK棒断裂,变形情况出现。结论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病变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PEEK棒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多节段
  • 简介:背景:腰椎传统入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大。目前已有多种改良入路和手术技术在改进和减少传统手术入路带来的相关问题。目的目的:比较采用腰椎改良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16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改良组(n=70)和传统组(n=95)。改良入路保留胸腰筋膜和竖脊肌总腱膜在棘上韧带处的附丽部,在后正中线旁开1.5-2.0cm,纵行切开胸腰筋膜及竖脊肌总腱膜,其他步骤同传统入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融合节段、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下地时间早,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但手术时间稍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但改良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结论:改良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腰椎退行疾病时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腰椎改良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其学习曲线较短、操作简单。

  • 标签: 腰椎 胸腰筋膜 改良入路 传统入路
  • 简介:背景:Wnt信号通路作为一条多环节、多作用位点的开放通路,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inoMed等数据库有关Wnt信号通路、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Wntsignalingpathway,Nervoussystem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Wnt信号通路,神经系统疾病",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62篇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结论:无论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还是在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均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但Wnt信号通路在各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比如Wnt信号通路功能的缺失使得神经元形成能力下降,直接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加快。Wnt信号通路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新生、细胞存活、突触发生,从而影响帕金森病发生发展。因此,了解Wnt信号中各配体、受体及基因在神经系统疾病存在的互作关系,有利于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的开展,同时对于发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靶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WNT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神经系统 组织工程 WNT信号通路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退行骨关节病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老年退行骨关节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患者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日常活动,乏力等主要症状减轻,改善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经指导或协助患者可达自理,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有所缓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保证营养,促进了身体的全面恢复,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退行骨关节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焦虑、恐惧、疼痛等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发生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全面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在神经根型退行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78例神经根型退行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炎症介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疼痛及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在神经根型退行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疼痛与炎症介质表达的控制效果较好。

  • 标签: 推拿 神经根型退行性颈椎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退行骨关节炎患者给予X线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退行骨关节炎患者80例,时间段为2016.5.10-2017.5.10,分别给予不同的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X线、MRI诊断方式均可将患者的关节间隙狭窄情况、骨质增生情况详细显示出来,两组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在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软组织肿胀方面的阳性检出率均差异显著,P<0.05;进行MRI诊断得知存在关节间隙滑膜上褶襞增厚的现象,存在稍高的压脂序列信号;对关节腔进行观察得知存在长T1信号与T2信号;给予X线检查得知存在局部关节面硬化现象,髌骨增生、胫骨增生、股骨增生情况,存在对称的关节间隙,较为狭窄的髌骨间隙与关节间隙。结论对退行骨关节炎患者来说,给予X线诊断属于基础的检查模式,MR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使得检查时可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影像学诊断。

  • 标签: 诊断 X线 退行性骨关节炎
  • 简介: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伴有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成人脊柱侧凸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所有原因引起的脊柱畸形,根据Aebi分型,可在病因学角度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4型(表1)。

  • 标签: 脊柱侧凸 分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在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3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的有效率及异常阳性率1。结果超声诊断有效率(93.98%)明显高于CT诊断有效率(84.34%)(P<0.05);超声检出的异常阳性率(95.18%)明显高于CT检出的异常阳性率(81.93%)(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蛇式瑜伽对腰椎退行变患者腰痛及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腰椎退行变患者根据锻炼方法分蛇式瑜伽组和传统腰背肌锻炼组。观察患者锻炼后腰部的症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锻炼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症状改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判定。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蛇式瑜伽组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治疗后1、2、3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蛇式瑜伽组ODI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锻炼方法均对腰椎退行变患者腰痛及功能改善有效,蛇式瑜伽组在功能改善方面优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蛇式瑜伽组在腰腿疼痛改善程度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组疗效差不多。

  • 标签: 腰椎退行性变 蛇式瑜伽 腰背肌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的结果,根据结果进行总结采取超声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患者108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其结果,观察心脏瓣膜中易患病部位及患病情况。结果损伤瓣膜中主动脉瓣较多,70岁以上患者有44例(60.27%),70岁以下患者有14例(40.00%),瓣叶钙化粘连70岁以上患者25例(34.25%),70岁以下患者4例(1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有重要价值,在超声检查的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多数为主动脉瓣病变,且一旦瓣膜受到破坏易导致心房的舒缩功能改变。

  • 标签: 超声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 应用价值
  • 简介:近年来,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日趋年轻化,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手段从根本上去阻止和治疗,而反观中医药传统疗法却均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因此,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中西医学相关文献,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生理解剖入手,对其疗法的机制和优劣进行阐述,并对其临床运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医疗法 膝骨关节炎 中医证候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