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血管并发是2型糖尿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大型循证研究结果的公布,糖尿血管并发防治理念迭代更新,从“降糖为中心”逐渐向“控制血糖与改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结局并重”的综合管理预防模式转变。近年虽然不断有如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新的血糖控制评价指标出现,但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糖尿并发发生风险的关键指标,其重要地位仍不可撼动。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为糖尿患者带来新曙光,促使其临床应用地位急剧上升,但是仍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析的空间。

  • 标签: 糖尿病,2型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神经并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糖尿神经并发患者,给予患者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患者3个月治疗干预之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神经并发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缓和治疗作用,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 神经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糖尿重要的慢性并发,既往对于ASCVD主要聚焦于冠心病,而对在我国发病率更高的脑卒中关注较少。糖尿卒中较非糖尿有更高的致死及致残率,综合管理策略可降低糖尿卒中的发生并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涉及糖尿卒中的流行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一级预防综合策略,以及急性与慢性卒中血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糖尿及其并发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来本单位咨询的50例糖尿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当中所有病例都存在糖尿并发,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对A组进行重要治疗,对B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的控制程度以及体重变化指数等。结果:A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血糖水平比B组低,P<0.05。A组并发控制概率为95.23%,比B组的63.1%低,P<0.05。经过治疗以后,A组的体重指数为(19.15±1.64)kg/㎡,明显优于B组的(26.12±2.6)kg/㎡,P<0.05。结论:采取中药治疗方法,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糖尿及其并发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在很大几率上减少发生并发的几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中药治疗 糖尿病 并发症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并发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并发患者共计 200例,将其住院期间的各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感染发生率及具体感染情况。结果:糖尿并发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呼吸道感染,其次分别为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皮肤感染以及结核等。最常见导致糖尿并发感染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的细菌为奈瑟氏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结论:对于糖尿并发发生感染的患者来说,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 60岁)、性别(女性)及空腹血糖水平等方面。

  • 标签: 糖尿病 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2型糖尿患者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水平,探讨其对糖尿微血管并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10例2型糖尿患者按照微血管并发发生状况分为单纯糖尿组96例、单一并发组77例和多并发组37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微血管并发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对糖尿微血管并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纯糖尿组、单一并发组、多并发组病程[(5.02 ±1.00)、(6.26 ± 2.13)、(8.42 ± 2.82)年]、收缩压(SBP)[(131.81 ± 18.06)、(141.81 ± 22.51)、(142.88 ± 17.06)mmHg,1 mmHg=0.133 kPa]、高血压患病率[37.5%(36/96)、50.6%(39/77)、35.1%(22/37)]、餐后血糖(PPG)[(13.56 ± 2.02)、(14.94 ± 2.50)、(15.88 ± 2.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17 ± 2.17)%、(9.14 ± 1.51)%、(9.69 ± 1.58)%]及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水平[(1.18 ± 0.27)、(1.89 ± 0.53)、(2.21 ± 0.79)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一并发组和多并发组病程、SBP、高血压患病率、PPG、HbAlc、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组,多并发组病程、PPG、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明显高于单一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病程、高血压、PPG是糖尿微血管并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1.52 μg/L时(曲线下面积0.873),提示可能有单一微血管并发风险;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1.91 μg/L时(曲线下面积0.740),提示可能发生多种微血管并发。结论血清可溶性信号素4D是2型糖尿患者合并微血管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以作为预测糖尿微血管并发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2型 可溶性信号素4D 糖尿病血管病变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微血管并发的关系。方法入选的1 990例2型糖尿患者,根据并发糖尿肾病及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单纯糖尿组(N组)、单纯糖尿视网膜病变组(DR组)、单纯糖尿肾病组(DN组)、糖尿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肾病组(DRN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分析NLR、Cys-C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微血管并发的危险因素。结果DRN组NLR高于N组及DN组(P<0.05),与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N组Cys-C高于N组、DN组及DR组(P<0.05)。校正年龄、糖尿病程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NLR是2型糖尿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单纯糖尿视网膜病变还是单纯糖尿肾病,NLR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Cys-C仅与糖尿肾病有关,是糖尿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视网膜病变无关(P>0.05)。结论NLR与2型糖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肾病发生有关,而血清Cys-C仅与2型糖尿肾病有关,与糖尿视网膜病变无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胱抑素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普通群众对糖尿知识的不了解,使得糖尿在我国发展极快,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倘若糖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并发,如视网膜病变、糖尿足以及糖尿肾病等。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的研究,分析了糖尿慢性并发的中医治疗进展,以期为相关的行业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糖尿;慢性并发;中医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铁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铁代谢稳态对其发挥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较多研究表明,铁代谢异常导致的铁过载是引起糖尿的原因之一。体内铁过载会诱导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增强,引起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促使糖尿及其并发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铁代谢的相关指标参与糖尿及其并发的发生、发展,故铁代谢的干预可能在未来糖尿及其并发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铁 铁蛋白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糖尿并发患者采用常用中药及中医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糖尿并发的 3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饮食指导、知识宣教及降脂降糖等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干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 2小时等血糖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患者为 86.7%,对照组患者为 66.7%,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中医治疗干预措施可对糖尿并发患者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将该治疗措施广泛应用于糖尿并发患者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治疗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并发糖尿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对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肾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不能大幅度降低1型糖尿(T1DM)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多项研究探索了新的T1DM心血管并发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糖波动、低血糖、胰岛素抵抗、严重的糖尿视网膜病变、心脏自身免疫和抑郁状态。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心血管并发相关危险因素,是T1DM心血管并发管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糖尿病,1型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探讨糖尿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的特点。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分为糖尿组和非糖尿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超滤量、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并发的差异。结果显示,糖尿组平均超滤量、透析前收缩压、内瘘狭窄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占比、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组。血钙、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平均死亡年龄低于非糖尿组。提示MHD合并糖尿患者容量控制差,透析前血压高,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低,易发生内瘘狭窄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年龄较低。

  • 标签: 肾透析 糖尿病 手术后并发症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150例糖尿患者的并发及临床检验。 方法 随机抽取150例糖尿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析糖尿合并并发(甲组, n=75)及单纯糖尿患者(乙组, n=75)的临床检验指标,并纳入同期体检的 75例健康人员至丙组研究范围,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 结果 甲组与乙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丙组,甲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糖尿合并并发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更高,为提升糖尿患者预后质量,必须定期开展临床检测,合理控制血糖以此降低并发发生概率。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