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修饰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是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对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进行三甲基化,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在多种实体瘤及B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到EZH2过表达或突变,但EZH2在部分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在不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甲基转移酶类 淋巴瘤,B细胞 淋巴瘤,T细胞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数据集,分析组蛋白甲基转移(SETD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价值。方法纳入肿瘤蛋白组学数据库(TCPA)、基因预后分析数据库K-M作图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作图数据库乳腺癌相关数据集,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相关数据集分析SETD2的在癌与正常组织,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基因与蛋白表达差异与乳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ETD2 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中位数为878)低于正常组织(中位数为1 073,P<0.05);在Luminal B型中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分型(P<0.05)。SETD2高表达提示较高的乳腺癌的无复发生存[RFS,60个月比42个月,风险比(HR)=0.76,P<0.05]和较高的化疗后(pCR) pCR率,尤其在Luminal A型乳腺癌。结论SETD2在乳腺癌的中的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生存预后明显相关。

  • 标签: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 乳腺癌 生物信息分析 肿瘤蛋白组学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小干扰RNA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受细胞能量代谢影响并可调控细胞代谢,参与β细胞发育与凋亡、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过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针对该靶点进行对糖尿病治疗进行探索,但仍处于初期阶段。

  • 标签: 组蛋白乙酰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蛋白乙酰(HDACs)在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中的作用及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0~14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和HDAC抑制剂MS-275组(MS-275组)。S组3%七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MS-275组于剖腹探查术前0.5 h腹腔注射MS-275 10 mg/kg。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行水迷宫实验。于术后1 d时,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海马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HDAC1-3、PSD95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Nissl染色确定海马神经元密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密度降低,HDAC2及其mRNA表达上调,PSD95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S组比较,MS-275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密度升高,HDAC2及其mRNA表达下调,PSD95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3组海马组织HDAC1、HDAC3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HDAC2可能通过下调PSD95表达,参与大鼠PND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膜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较少且疗效有限。组蛋白乙酰抑制剂(HDACi)可以通过靶向抑制组蛋白乙酰(HDAC)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HDACi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复发难治NHL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现就HDACi治疗NHL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蛋白激酶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为表观遗传学转录调控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由组蛋白乙酰(HAT)与组蛋白乙酰(HDAC)共同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为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近年,研究发现HDAC在MM中过表达,并且伴HDAC过表达的MM患者预后较差。HDAC抑制剂(HDACi)治疗MM的疗效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为颇具潜力的MM治疗药物。笔者拟就HDACi在治疗MM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表观基因组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RA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关节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为滑膜炎症及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可逆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HDAC)失衡参与了RA骨破坏病理过程,HDAC可影响破骨前体细胞分化,调控核因子NF-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NFATc1相关信号通路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干扰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促进RA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细胞因子类 破骨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骨破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N-乙酰转移10(NAT10)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00例CCR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NAT10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100例CCRCC患者中,NAT10的表达率为100%,染色强度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其着色部位为细胞核及胞浆,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结论NAT10在CCRCC中高表达,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NAT10有望成为临床辅助CCRCC诊断及核仁的新标记物。

  • 标签: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乙酰基转移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决定干细胞分化方向的重要机制。组蛋白乙酰抑制剂(HDACi)通过影响不同亚类的组蛋白乙酰(HDAC)活性,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沿神经元、心肌和造血等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HDACi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体细胞重编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替代致癌因子c-Myc和Klf4,促进体细胞克隆。研究显示,HDACi的效应与药物剂量、细胞类型和细胞分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HDACi在干细胞分化和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所涉及的分子通路进行讨论,有助于揭示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优化干细胞定向分化诱导策略,对干细胞诱导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重编程
  • 简介:摘要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研究证明组蛋白乙酰化可调控脏器的纤维化进程。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关于组蛋白乙酰化调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面,本课题组和其他课题组均发现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调控TGF-β信号通路传导、炎性因子和血管增生等作用,本文将针对组蛋白乙酰化在腹膜纤维化发生与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纤维化 乙酰化作用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蛋白去甲基转移Jmjd3在先兆子痫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介导的表观修饰调控先兆子痫患者的Th1/Th2失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23例初产妇先兆子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分娩的19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即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先兆子痫患者和正常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 cells,PBMC)中组蛋白去甲基转移Jmjd3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RT-PCR检测先兆子痫和对照组小鼠脾脏中Jmjd3、Tbx21和Cxcr3的mRNA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出对照组和先兆子痫小鼠脾脏初始CD4+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H3K27me1和H3K27me3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分析先兆子痫小鼠脾脏中H3K27me3去甲基化修饰水平。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较,先兆子痫患者PBMC中Jmjd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先兆子痫小鼠脾脏Jmjd3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在先兆子痫小鼠中,Tbx21和Cxcr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先兆子痫小鼠初始CD4+T细胞H3K27me3水平明显降低(P<0.05),H3K27me1则没有变化;ChIP分析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先兆子痫组小鼠CD4+T细胞H3K27me3在Ifng启动子区的募集明显降低,而在Il4启动子区的募集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论是在先兆子痫患者还是小鼠中,组蛋白去甲基转移Jmjd3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进而诱导Ifng启动子区的H3K27me3发生去甲基化修饰,促进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发育,导致Th1/Th2失衡,这可能是促进先兆子痫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先兆子痫 表观修饰 组蛋白去甲基转移酶Jmjd3 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Ⅴ和Ⅲ(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2001年至2007年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83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nT-Ⅴ和GnT-Ⅲ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GnT-Ⅴ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GnT-Ⅴ和GnT-Ⅲ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分期显著相关(P<0.05);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表明胰腺癌的GnT-Ⅴ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结论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胰腺癌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对A549细胞组蛋白乙酰-2(HDAC-2)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1(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H2O2(0、100、200、400、600、800 μmol/L)干预A549细胞2 h、4 h、8 h、12 h、24 h和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A549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LDH)实验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A549细胞生长受抑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2 h时HDAC-2和MK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2O2干预A549细胞,与对照组(H2O2浓度为0 μmol/L)相比,随H2O2浓度提高,不同干预时间点(2 h、4 h、8 h、12 h、24 h和48 h)A549细胞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2.LDH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2O2干预A549细胞,与对照组(H2O2浓度为0 μmol/L)相比,随H2O2浓度提高,不同干预时间点(2 h、4 h、8 h、12 h、24 h和48 h)A549细胞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3.不同浓度H2O2干预A549细胞12 h时,随H2O2浓度增加,HDAC-2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F=14.588,P<0.01),MKP-1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F=64.297,P<0.01)。结论H2O2可通过调控HDAC-2及MKP-1的表达,参与肺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

  • 标签: 过氧化氢 A549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 78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39例痔瘘病人及 39例健康体检者,均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结果 78例受检对象中,经检测发现,有 43.6%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呈阳性,抗 -TP为阳性的仅为 2例,约占 5.1%。结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可对血液检测提供可靠依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0例痔瘘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3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并跟踪随访,对血液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研究对象当中,经过血液检测之后,有 23.3%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呈阳性;根据回访情况得知睡眠不足、肥胖等是研究对象 ALT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对血液检测提供依据,在血液安全检测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基转移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和去甲基化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在H7N9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METTL3和FTO的表达。敲低和过表达METTL3和FTO,H7N9病毒感染后用WB和TCID50检测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METTL3或FTO敲低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水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24 h后METTL3的表达上调,FTO无明显变化。敲低METTL3和FTO后,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显著下降,过表达METTL3和FTO后,病毒滴度显著增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METTL3或FTO敲低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别发现314和5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宿主免疫应答相关。结论METTL3和FTO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在H7N9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METTL3 FTO H7N9 转录组分析
  • 简介:摘要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糖基化的改变,尤其是蛋白糖基化的异常。研究结果显示岩藻糖基转移8(FUT8)的改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FUT8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通过上调底物分子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参与细胞的恶性化过程与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因此,利用FUT8的生物学特点,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岩藻糖基转移酶 肿瘤 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