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热化滞颗粒对大鼠十二指肠活动的影响  造模组大鼠造模后十二指肠MMC周期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延长,  本实验观察了清热化滞颗粒对积食大鼠一般状况及十二指肠活动的影响,清热化滞颗粒对大鼠十二指肠活动的影响(略)

  • 标签: 化滞 十二指肠肌 大鼠十二指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活动和心电图活动影响。方法给予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MECT治疗8周,在治疗前、每次MECT治疗后监测脑活动、心活动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PANSS总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疗效明显,显效率为57.5%;MECT治疗后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31.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2.8%。结论无抽搐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脑活动和心活动有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监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脑电活动 心电图
  • 简介:摘要:对于社会上肢体缺陷有运动障碍的群体来说,电动轮椅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生活。表面电信号 (SEMG)是一种复杂的表皮下肌肉活动,本研究是通过表面电极实现对表面电信号的采集,调理后送入 STM32单片机处理,运用幅值控制的方法对轮椅的电机进行控制。

  • 标签: 轮椅电机 表面肌电信号 STM32单片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筛选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抽取我院接收的挛型脑瘫患儿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痉挛型脑瘫 尖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实验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加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常规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性瘫痪 作业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面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通过多参数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通过对多参数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用&ldquo 瞬目反射&rdquo 的两通道界面 设置相应的参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面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 通过多参数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 通过对多参数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 设置相应的参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严重性后遗症,病程长,预后差,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临床诸多研究证实,针对性康复有助于受损功能恢复,有效预防残疾发生。矫形器是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重要有效方法。本文从腕手矫形器的作用原理出发,对其临床应用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腕手肌电矫形器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世界级别政治、文化、体育等活动持续开展,在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重要节日活动期间, 95598 服务作为电力窗口部门,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总结 12 次重大活动经验,并提出有效的质量管控模式,为同类的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如何做好 95598 服务保障带来启发。

  • 标签: 保供电 95598 服务 质量管控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头针同步吞咽刺激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6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头针同步吞咽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量表和功能性经口摄食(FOIS)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及FOI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SSA及FOI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早期头针同步吞咽刺激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头针 电刺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为27例,一组为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参照组,一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刺激治疗的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盆底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盆底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加以生物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盆底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生物电刺激 产后盆底肌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面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通过多参数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通过对多参数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用&ldquo 瞬目反射&rdquo 的两通道界面 设置相应的参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表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前后的临床疗效与血清脑肠肽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疗程后评定症状及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P物质等血清脑肠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血清脑肠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盆底表面生物反馈可以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影响脑肠肽的代谢。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 脑肠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患者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均分为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应用血管平滑刺激联合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能够获取较好结果,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宫腔粘连分离手术 雌激素 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88例脑卒中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88例脑卒中分组,对照组44例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结果观察组44例的有效率97.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5%(P<0.05)。两组治疗前的AROM、FMA评分、sEMG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44例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腕背伸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腕背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