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夏金根 巴文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在各种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膈疲劳、衰弱和收缩力下降等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延缓膈肌萎缩和增强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类固醇受体,广泛分布于骨骼、肝脏等组织。目前,已知的雌激素受体共有5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雌激素通过介导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在抗炎、促增殖以及抑制肌萎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骨骼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占体重比约40%。骨骼不仅起着运动、支撑的作用,而且在维持机体代谢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雌激素受体在骨骼疾病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被认为是治疗杜氏营养不良症、肌管疾病等骨骼疾病的潜在靶点。该文对雌激素受体在骨骼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肌管疾病 雌激素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呼吸疲劳及功能障碍是病情进行性加重的原因之一。膈作为最重要的呼吸,其功能状况将影响患者预后。膈超声技术近年来因其无创性、重复性好,以及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膈情况,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和危重症领域。本文就膈超声的概述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 膈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科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9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及发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了1例发绀(2.5%),对照组中出现了7例发绀(17.95%),经统计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降低发绀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肌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骨骼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是导致运动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且常伴随不良预后, 但目前对于肌肉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早期干预肌肉功能障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关于慢阻肺合并骨骼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治疗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而言,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会出现气道受限的现象,严重时候还会引起呼吸衰竭。中医治疗中的很多中医药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加强。比如一些由人参、山药、白术、麦冬等多中药材所制的中药,还能有效减轻隔疲劳、滋补元气的功效,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来说,是具有很大益处的。

  • 标签: 中医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康复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80例COPD康复期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锻炼,锻炼1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锻炼后,两组生理体征各指标均有较明显改善(P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临床症状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瓣在电烧伤后肩周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缺损6例、三角缺损3例、肱三头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瓣行肩周力重建,背阔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

  • 标签: 烧伤,电 肩周 肌力重建 背阔肌肌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2~S1 3例,L3~S1 13例,L2~L5 5例,L4~S1 17例,L3~L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脂肪浸润进展。

  • 标签: 腰椎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呼吸机训练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让患者依从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实际使用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背阔修复头顶枕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背阔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6~68岁。病变均为恶性肿瘤所致的颅骨缺损及硬脑膜外露。本组病例对斜方皮瓣切取进行了改进,利用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背阔修复上述缺损,即切取皮瓣时远端自背阔深层分离,组织瓣携带部分背阔,其大小视硬脑膜缺损大小而定。结果8例患者的创面面积为12 cm×8 cm~17 cm×15 cm,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7例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2 d组织瓣远端出现水泡和瘀斑,经换药10 d后痊愈。本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均存活,术后背部供区少许瘢痕增生,复查肩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下斜方皮瓣携带部分背阔修复头顶枕部组织缺损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斜方肌 背阔肌 头皮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膈起搏联合温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昆山市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为期8周的COPD的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辅以体外膈起搏联合温针治疗,体外膈起搏治疗(30min/次,1次/2d),温针疗法(30min/次,1次/2d),两种治疗在不同日进行;对照组辅以温针疗法(30min/次,1次/2d)。使用FEV1/FVC、FEV1%pred、FEV1、FVC、MVV对肺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MVV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MVV较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体外膈起搏联合温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外膈肌起搏 温针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形态超声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及其用于COP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COPD组)和同期健康受试者8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受试者肺功能指标、膈形态超声指标和活动耐力指标差异,统计COPD患者膈形态超声指标数值与肺功能指标和活动耐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56.27±8.9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87.42±6.29)%],而残气量/肺总容量(RV/TLC)[(54.81±6.9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27.59±3.92)%](t=14.583、17.904,均P<0.05);COPD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502.36±82.41)m]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824.59±63.37)m](t=11.726,P<0.05);COPD组平静呼吸膈移动度(DMQB)[(1.71±0.45)mm]、深吸气膈移动度(DMDB)[(4.03±0.81)m]和膈厚度分数(TF)[(117.56±24.83)%]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24±0.30)mm,(5.36±0.62)mm和(159.60±22.35)%](t=4.736~7.592,均P<0.05);COPD患者DMQB、DMDB和TF均与FEV1/ FVC和6MWT距离呈显著正相关性(r=0.705~0.819,均P<0.05),而与RV/TLC呈显著负相关性(r=-0.774~-0.847,均P<0.05)。结论COPD患者伴有膈移动度和TF下降,且与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超声检测膈形态变化对COPD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检查 膈肌 呼吸功能试验 身体耐力 相关性 诊断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呼吸训练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抽签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受治于我院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结局。结果:相较于A组患者,干预后B组患者的治护依从性更高、肺功能指标水平更优(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呼吸训练能显著强化COPD患者的遵医行为,使之肺功能得到更好改善。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95例COPD患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为轻-中度组(FEV1%pred≥50%,n=52)及重-极重度组(FEV1%pred<50%,n=43)2组。在平静呼吸及尽力呼吸下行动态胸部DR,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横膈移动距离、速率及尽力吸气末和呼气末右侧膈角(右侧膈顶点和右肋膈角顶点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的变化。2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左、右侧横膈移动幅度及最大运动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尽力呼吸时,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移动幅度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分别为左侧重-极重度(28.98±10.49) mm、左侧轻-中度(35.38±12.08) mm、右侧重-极重度24.87(12.77)mm、右侧轻-中度36.00(16.40)mm,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最大运动速率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尽力吸气末及尽力呼气末右侧膈角在重-极重度组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尽力呼吸时膈运动幅度与最大运动速率及FEV1/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与残气量/肺总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胸部DR可以简便、有效地对COPD膈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 膈肌 膈肌功能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