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肝炎孕妇围生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炎孕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生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过围生期有效的护理,只有1例发生率了感染,其感染率为3.33%,所有患者均对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依从性为100.00%。结论将全面的围生期护理给予妊娠合并肝炎孕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妊娠 肝炎孕妇 围生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戊型肝炎孕妇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并进行护理。结果对已不宜终止妊娠的孕妇,应做好隔离并定期检查,预防妊高征及贫血,若病情加重则需住院治疗,给予专人护理,进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质饮食,并给予大量维生素,有肝昏迷者,应尽快结束分娩。严密观察出血情况,有出血倾向给予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制剂,并配好新鲜血备用。结论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属高危妊娠范畴,对母儿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在重视优生优育的前提下,做好母儿的孕产期护理,对提高母儿安全,降低三率(孕产妇死亡率、早产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妊娠 戊型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并发疾病 妊娠
  • 简介:摘要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前、妊娠期以及孕后的相关治疗,大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始于幼龄期,其中,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慢性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传染源。育龄期慢性HBV携带孕妇一般相对年轻;大部分处在免疫耐受期,病毒载量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炎症。首先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妊娠用药的时间因素:育龄女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孕前)、病毒再激活与垂直传播(孕期)和产后肝炎突发与母乳喂养(孕后);孕妇和新生儿因素:育龄女性患者针对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孕期肝硬化失代偿、孕期和产后自发性病毒再激活情况下的管理,探讨新生儿子宫内发育和母乳喂养时暴露于抗HBV药物的安全性和HBV垂直传播风险。若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则其怀孕可能性小(怀孕率约为1/5 950),而自发性流产率、早产率以及围产期病死率均较高,胃肠道出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视频继续上期视频介绍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前、妊娠期以及孕后的相关治疗,若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则其怀孕可能性小(怀孕率约为1/5 950),而自发性流产率、早产率、围产期病死率均较高,且胃肠道出血也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治疗带来的效益可能大于胎儿承受的风险。分析产妇因素:许多非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分析正常的免疫耐受期则无需治疗,如果可接受疾病进展的风险,应考虑延缓治疗,在生育计划明确后再开始治疗。母婴传播因素:母婴传播率定义为血清HBV DNA> 20 IU/ml(检测下限为20 IU/ml)或HBsAg阳性率在婴儿28周龄时的比例。疫苗接种/免疫预防仍然是婴幼儿最重要的预防策略。产后因素:母乳喂养需监测产妇产后肝炎突发情况:分娩后延长治疗不能预防肝炎突发,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是否停药或延用,且免疫预防后母乳喂养不会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根据妊娠分级选择HBV抗病毒药物:妊娠分级B类:动物研究未见对胎儿有危险性,然而未进行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或动物研究显示药物对胎儿具有不良效应,但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未能证明药物对胎儿具有危险性。妊娠分级C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致畸性和胚胎毒性效应,且未进行妊娠女性对照研究或无动物与妊娠妇女研究资料可供应用。综上,对无进展性肝纤维肝硬化孕妇,孕早中期每6周检查1次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孕晚期每4周检查1次;产后3个月每4周检查1次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产后达半年再检查1次。肝炎突发时(ALT:300~500 U/L)开始抗病毒治疗,若HBV DNA > 200 000 IU/ml开始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通常于孕28~30周时开始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若HBV DNA > 8~ 9 log IU/ml应提早治疗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HBVDNA)现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2018年首次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就诊进行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孕妇,对HBsAg阳性者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量。结果 HBsAg筛查阳性并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者共3451例,HBV感染模式有9种,HBVDNA阳性者1111例,占32.19%。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占总孕妇的90.52%,“大三阳”孕妇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63%,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能真实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HBsAg、HBeAg双阳性者是HBV母婴传播的防控重点。围产期应密切监测HBVDNA载量,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预防宫内感染和垂直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HBV标志物模式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现状,加强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减少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生。方法来我院孕期保健科检查的孕妇共计3047人,按照感染模式进行分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047例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中HBsAg阳性的占2.56%(78/304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在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中极为重要,要最大程度了解孕妇的HBV感染现状,减少或杜绝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 孕妇 优生优育 诸城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乙型肝炎孕妇胎儿检查中,运用产前超声筛查办法,对胎儿畸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在2019.04~2022.06研究时间段内,本院收治100例乙型肝炎孕妇为样本,均对其实施产前超声筛查,记录胎儿检查中畸形率并与引产结果相对比。结果:产前超声筛查施行后,共计检出畸形胎儿17例,畸形率17.00%,引产后畸形胎儿17例,畸形率17.00%,组间数据无差异化(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在接受胎儿检查过程当中,实施产前超声筛查办法,可及时对腹中胎儿畸形状况进行全面检出,并采取适宜引产措施,避免畸形胎儿出生,以及在检查过程当中,可保障乙肝孕妇生命安全,检查效果积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筛查 乙型肝炎孕妇 胎儿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的成效。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中挑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具体划分为抗病毒治疗组(50例),以及护肝治疗组(50例)。抗病毒治疗组在护肝治疗的前提下,运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护肝治疗组只是保肝降酶治疗,比较组间两组肝功能、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改变,相比一般组,数据不同,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妊娠期肝炎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标记物检测及高危因素与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 Apoh)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早期流产的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和血液样本,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测定绒毛组织中HBV DNA含量,并检测孕妇入院时血液HBV DNA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蛋白1、HBsAg和Apoh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血液HBsAg阳性孕妇的绒毛组织HBV DNA的阳性率为29.27%(12/41),显著低于孕妇血液中HBV DNA的阳性率(53.66%, 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5, P=0.043);绒毛组织中,HBsAg和Apoh阳性率分别为17.07%(7/41)和19.51%(8/41);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sAg阴性组(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87,P=0.000),Apoh在绒毛组织HBsAg阳性组表达率71.4%(5/7),高于HBV DNA阳性组2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9,P=0.048)。结论血液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绒毛组织可检测出HBV DNA和出现HBsAg表达;绒毛组织中Apoh表达在绒毛HBsAg阳性者高于绒毛HBV DNA阳性者。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绒毛膜绒毛 载脂蛋白H 生物学标记物 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泰州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及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其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至2017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泰州市中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其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成无免疫者、免疫成功者、既往HBV感染者、HBV感染者和非典型表现者。以1992年为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年,按孕妇分娩年度及实施疫苗接种前后分别分析其HBV感染状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最终被纳入的31 449例孕妇中,无免疫者13 203例(41.98%),免疫成功者10 123例(32.19%),既往HBV感染者6 409例(20.38%),HBV感染者1 566例(4.98%),非典型表现者148例(0.47%)。1992年前和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率分别为42.07%(10 794/25 657)和41.59%(2 409/5 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51)。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为28.95%(7 428/25 657),低于1992年后(含1992年)的46.53%(2 695/5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4,P<0.0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02.11,P<0.01)。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阳性率为8.81%(510/5 792),低于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22.99%(5 899/25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0,P<0.01),且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78.72,P<0.01)。1992年前出生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5.46%(1 402/25 657),高于1992年后(含1992年)出生孕妇的2.83%(164/5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1),且总体呈下降趋势(χ2=49.25,P<0.01)。HBV感染孕妇中,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率为78.16%(1 224/1 566)。结论泰州市HBV感染孕妇以HBeAg阴性者为主;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降低了孕妇的HBsAg和抗-HBc的阳性率,提高了抗-HBs阳性率,但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率降低不明显,水平传播仍可能是HBV现症与既往感染的风险因素。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疫苗 孕妇 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对该类孕妇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产检的132例感染慢性HBV病毒孕妇为例,观察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的比例及临床特征,将其均分成两组,分别采取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2例研究对象中共有86例在妊娠期发作肝炎,占比65.15%,妊娠期肝炎发作多发生在孕中期,多表现为孕妇肝功能异常、HBV DNA和HBeAg转阳,对其实施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能在短时间内转阳,妊娠结局良好,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早产率等与保肝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应加强孕期产检,尤其在孕中期如发现ALT持续增高、HBV DNA和HBeAg转阳,应积极参与抗病毒治疗,从而保障自身的妊娠安全,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V病毒感染 妊娠期产妇 临床表现 抗病毒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患者180例,按照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掌握率[95.56%(86/90)]、服药遵医行为掌握率[96.67%(87/90)]、护理技巧知识掌握率[97.78%(88/90)]、满意度[97.78%(88/90)]均高于对照组[80.00%(72/90)、77.78%(70/90)、76.67%(69/90)、81.11%(73/9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3.991、4.018、3.671,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症知识掌握评分[(88.13±8.65)分]、治疗依从性评分[(89.76±7.07)分]均高于对照组[(74.92±5.65)分、(75.81±4.32)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8、6.028,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76±1.11)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6.23±1.01)分]均低于对照组[(11.87±2.43)分、(10.87±2.46)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9、5.118,均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患者中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提升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健康教育 肝炎,乙型 孕妇 抑郁 焦虑 药物治疗依从性
  • 简介:语文课上,喜羊羊正低头看一本厚厚的武侠小说,她一边看一边偷偷地笑。懒羊羊老师发现了,便叫道:“喜羊羊站起来,你在干什么?”

  • 标签: 孕妇 武侠小说 语文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产检的16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PBSES)、HBV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表以及HBV传播途径及阻断知识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HBV携带孕妇PBSES平均得分为(52.7±7.9)分,最高79分,最低25分,各维度修正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P<0.05),行为坚持维度的修正得分最高,信息获取维度修正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孕妇PBSES得分与产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产假时间、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均有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自己或周围HBV母乳喂养成功经验、HBV母乳喂养知识和HBV母婴传播及阻断知识是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HBV携带孕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体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制订孕期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孕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