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FMD)。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 3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 32例高血压患者设定为高血压组, 3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设定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正常组不予以药物治疗,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采用采用药物治疗,对比 3组治疗前血清 TC、 TG、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 FMD改变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TC、 TG、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FMD对比差异显著( 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前后 FMD差异明显( P<0.05);治疗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FMD低于正常组、高血压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内皮功能损伤程度重于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使得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有叠加作用及哪种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的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动脉FMD。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静脉注射应用海洛因、静脉注射应用海洛因对机体动脉血管组织的内皮舒张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海洛因吸食者共48例,吸食时间均超过一年,根据其吸食方式的不同展开分组23例Ⅰ组为非静脉注射,25例Ⅱ组为静脉注射。同期选取38名健康人员(Ⅲ组)展开对照,均予以超声检查,并对其测定结果客观比较。结果23例Ⅰ组病例动脉组织内皮依赖舒张功能(EDD值)是(11.27±1.97)%,25例Ⅱ组是(10.59±2.77)%,38名Ⅲ组是(12.70±1.42)%,Ⅰ组与Ⅱ组均比Ⅲ组低,(P<0.05)。此外,Ⅰ组与Ⅱ组动脉组织非内皮依赖舒张功能(EID值)同样比Ⅲ组低,(P<0.05)。结论海洛因不同应用方式均会对人体动脉血管组织的内皮舒张能力带来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

  • 标签: 海洛因 EDD值 非静脉注射 EID值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时间依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未实施时间依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实施时间依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间依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进一步加强时间依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 标签: 时间依赖性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与垄断行为不同,不公平交易行为的定性重点并不在于市场份额,而在于交易关系中的依赖。现实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公平交易行为,均以交易一方享有相对优势地位为前提,而相对优势地位的产生又以依赖为基础。对依赖的经济学分析来源于资产专用性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其中,资产专用主要用于分析基于大型网络、平台等专用资产而产生的交易依赖,而资源依赖则侧重于对以销售渠道为依托的依赖关系进行解构。把握依赖的经济学分析路径有助于我们廓清不公平交易行为与垄断行为的边界,并能为我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不公平交易 依赖性 资产专用性 资源依赖性
  • 简介:摘要国际血液血标准委员会(ICSH)于1993年提出把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最佳抗凝剂。但是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时会引起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在血球分析仪检测时发生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血小板减少症。有极少一部分患者血小板是正常的,所以了解血小板的假性减低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抗体 直方图
  • 简介:摘要探讨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治疗激素依赖面部皮炎的临床效果。对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激素依赖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我们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4例患者,对照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西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治疗激素依赖面部皮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高,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因此,中医辨证分型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激素依赖面部皮炎的优选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曾经生育脊髓肌萎缩症(SMA)患儿家系及正常产检夫妇筛查同为SMA携带者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5个曾生育过SMA患儿的家系和1对SMN1基因筛查拷贝数为1的夫妇,抽取夫妇双方外周血及分离羊水细胞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夫妇双方及胎儿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拷贝数。结果6个家系的父母双方SMN1基因7、8外显子均为杂合缺失,为SMA携带者。5个家系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与父母相同,为SMA携带者;1个家系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为0,为SMA患者。结论MLPA技术为一快速而可靠的基因检测及定量分析方法,可准确检测SMN基因及脊髓肌萎缩症修饰基因的缺失突变并分析基因拷贝数,适用于脊髓肌萎缩症患者、携带者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SMN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入院,同期为患者先后开展颈动脉超声以及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此外为患者增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颈动脉超声与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检查的结果。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分别为78.33%、91.55%、59.18%、40.82%以及8.45%;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测定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67%、93.85%、56.36%,其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43.64%与6.15%,两种检查方式的各数据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且疾病预测的价值较高,值得今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心脏左室舒张功能 冠心病 早期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皮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2月间因激素依赖皮炎而入院治疗的病人,总数为102例,随机分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参照组给予自制制剂1号湿敷剂进行3周的湿敷冷疗,接着用盐酸非索那定片口服,每天2次,每次2片,同时用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用中药结合治疗,采取针刺与蓝科肤宁外敷,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参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3.21%(41/56);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1.07%(51/56),两组疗效相比存在着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激素依赖皮炎的临床治疗中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显著,简单快捷,应用价值大。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验方还颜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属毒热蕴肤证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的可行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验方还颜汤和西药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以数个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1)。瘙痒、不适感、潮红、肿胀及丘疹方面疗效及改善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的症状疗效及改善程度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验方还颜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毒热蕴肤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还颜汤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毒热蕴肤证
  • 简介:摘要激素依赖皮炎多指糖皮质激素依赖皮炎,突出特征为对激素有较强的依赖,患者临床表现通常有皮肤潮红、干燥、粗糙甚至萎缩,出现丘疹、痤疮样及酒渣鼻样的皮疹、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并伴有疼痛、瘙痒、紧绷甚至灼烧感,一旦停药将造成原有皮肤病复发或加重,出现反跳现象,患者因此被迫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针对该炎症的治疗,应以抗炎、抗微生物、恢复皮肤屏障、降低血管高反应为主,必要时可结合强脉冲光进行治疗。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临床表现 临床治疗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和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的毒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对人群健康的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的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的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的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的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的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的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的线粒体依赖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的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的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假性减少症(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症,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铁过载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铁过载均给予去铁胺治疗,每2周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铁蛋白水平为1222.14±342.14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032.19±982.44ng/ml(t=8.294,P<0.05)。5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反应34例,微小反应10例,稳定铁过载4例,无反应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0%,其中腹泻3例、腹痛4例、呕吐4例、头痛1例,都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去铁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铁过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铁蛋白水平下降,安全也比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去铁胺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依赖性铁过载 不良反应 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激素依赖皮炎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70)、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B6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2.9%、7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他克莫司软膏 临床疗效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顽固性激素依赖皮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对105例面部顽固性激素依赖皮炎患者,采用光纤980nm半导体激光进行皮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皮肤表面光洁、平整,无复发。皮肤状况在光导激光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顽固性激素依赖皮炎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操作简单,无复发。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半导体激光 光纤
  • 简介:摘要目的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的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在皮肤外部涂10g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主要常规的治疗方法,在皮肤外部涂雅莎尔美肤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样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面部激素依赖皮炎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激素依赖性皮炎 治疗 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但存在CSF的患者90例,依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分为OSAHS组(n=39)和非OSASH组(n=51),分别测定2组患者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OSAHS组患者的FMD、NO较非OSAHS组明显下降(P〈0.05),ET-1、TNF-α、hs-CRP较非OSAHS组明显升高(P〈0.01)。OSAHS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_2)〈90%时间与FMD呈明显负相关,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_2)与FM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OSAHS能明显降低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