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常被归纳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与二者相关的其他靶器官损害如心脏不稳定综合征。这种临床分类方法无法充分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本质,给临床诊治和科研操作造成了不少困惑。现提出宜以"急性肾动脉综合征"和"慢性肾动脉综合征"两个全新的概念取代既往的称谓,以更好地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本质,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操作。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血管重建术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常被归纳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与二者相关的其他靶器官损害如心脏不稳定综合征。这种临床分类方法无法充分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本质,给临床诊治和科研操作造成了不少困惑。现提出宜以"急性肾动脉综合征"和"慢性肾动脉综合征"两个全新的概念取代既往的称谓,以更好地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本质,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操作。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血管重建术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4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安排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且以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检测对比患侧和健侧肾动脉参数差异。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97.06%、阴性预测值为66.67%。相较于健侧,患侧肾内段动脉阻力指数明显更低,肾脏长轴明显更短,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中,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肾动脉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有效降低漏诊或者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参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维莫司对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Fischer-Fischer)、手术组(Fischer-Lewis)及依维莫司处理组(Fischer-Lewis)。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于术后2、4、8周及12周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检测各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收集术后12周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值,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手术组大鼠血清肌酐[(105.18±8.61) μmol/L]及尿素氮[(29.47±2.9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5.83±3.95) μmol/L,(7.72±0.67) mmol/L,P均<0.01],依维莫司组大鼠血清肌酐[(59.95±7.26) μmol/L]及尿素氮[(19.61±2.07) mmol/L]均低于手术组(P均<0.01);手术组大鼠可见明显肾脏损伤表现,依维莫司组大鼠肾脏损伤相对较轻。术后2周时手术组(0.70±0.05)及依维莫司组(0.65±0.04)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5,P均<0.01);术后4~12周,手术组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升高,而依维莫司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时,手术组肾动脉阻力指数(0.75±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48±0.06,P<0.01);依维莫司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0.58±0.05)明显低于手术组(P<0.01)。结论依维莫司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降低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血管阻力 依维莫司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可造成进展性的肾功能不全,但发展成急性肾衰竭者少见。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经皮介入血管治疗并不能改善主要心血管及肾脏事件。我们报告1例60岁双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女性患者,因高血压控制不佳,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经皮血管造影+支架置入治疗后血肌酐迅速下降,血压恢复正常且对降压药需求量明显下降。提示血管介入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功能快速下降有效。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动脉梗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导致肾动脉狭窄继发的高血压常为难治性高血压,通过合理的影像学诊断尽早明确病因是正确治疗的开端。该文报道了一例因脑出血就诊而发现高血压的青少年男性患者,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双肾CT血管造影及卡托普利介入肾动态显像等影像学检查最终诊断为孤立肾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致肾动脉狭窄,并分析了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孤立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中晚孕期特发性羊水偏少(isolated borderline oligohydramnios,IBO)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并评估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进行中晚孕期产前系统筛查的27例IBO胎儿(IBO组)和27例孕龄匹配的正常胎儿(对照组)进行肾动脉血流参数的测量,包括肾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RAPI)、肾动脉体积校正搏动指数(volume corrected ren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vcRAPI),比较两组间肾脏血流参数、母婴妊娠结局有无差异。IBO组一经诊断则建议前往产科门诊进行咨询及干预,评估干预前RAPI、vcRAPI与临产前羊水量以及母婴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预测参数。结果IBO组vcRAPI高于对照组(P=0.015),IBO组中临产前仍为IBO的胎儿其干预前的vcRAPI高于临产前羊水量恢复的胎儿(P=0.048),IBO组中干预前vcRAPI与临产前IBO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6~5.43,P=0.035),ROC曲线示vcRAPI对IBO预测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5(P=0.002)。结论相比RAPI,vcRAPI能更及时地体现IBO胎儿肾动脉灌注阻力的增高;IBO组干预前vcRAPI升高的胎儿,临产前羊水量不易恢复,vcRAPI的升高为IBO的较好预测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特发性羊水偏少 肾动脉 肾脏体积校正搏动指数 搏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验证用于评估老年肾动脉狭窄(RAS)预后的超声造影(CEUS)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北京医院就诊的324例老年RAS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建模组174例,验证组150例)。收集患者的入院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血压、血肌酐、RAS程度和患肾的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和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CEUS评分系统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准确度,应用决策曲线分析和列线图评估CEUS评分系统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基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42(1.081~1.427),P<0.01]、糖尿病[OR(95%CI):1.545(1.107~2.156),P<0.05]、血压[OR(95%CI):1.328(1.056~1.670),P<0.05]、肾功能[OR(95%CI):2.374(1.216~3.887),P<0.01]和皮质血流灌注参数[OR(95%CI):2.646(1.553~6.369),P<0.01]是随访1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绘制CEUS评分系统模型的列线图,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5(95%CI:0.653~0.776)。建模组CEUS评分系统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824,约登指数为0.711(特异度为0.774,敏感度为0.837);验证组CEUS评分系统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853,约登指数为0.715(特异度为0.684,敏感度为0.889);两组R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387,P>0.05)。此外,建模组和验证组模型的校准图显示CEUS评分系统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US评分系统模型可用于预测老年RAS患者随访1年的肾功能恶化风险。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预后 预测 肾皮质血流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双侧肾动脉受累的CT血管成像(CTA)影像解剖学分型,并探讨不同分型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1 3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 008例、女323例,年龄27~66岁,均行胸腔入口到股骨头的轴向CT平扫及主动脉CTA检查。根据主动脉CTA表现,将一侧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T型(真腔型)、F型(假腔型)、B型(双腔型)、C型(挤压型)、S型(三明治型),共5型;据此,双侧的肾动脉受累情况可分为TT型、TF型、TB型、BB型、BF型、CF型、TS型等7型。分析并比较肾动脉受累不同影像解剖分型患者术后AKI发生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和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本组1 3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双侧肾动脉受累解剖分型为TT型者575例、TF型352例、TB型198例、BB型17例、BF型30例、CF型84例、TS型75例,各解剖分型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4.61%(84/575)、22.44%(79/352)、36.36%(72/198)、9/17、40.0%(12/30)、65.48%(55/84)、36.0%(27/75),术后CRRT使用率为3.48%(20/575)、6.82%(24/352)、12.12%(24/198)、3/17、10.00%(3/30)、32.14%(27/84)、9.33%(7/75),早期死亡率为4.17%(24/575)、4.26%(15/352)、11.11%(22/198)、2/17、13.33%(4/30)、17.86%(15/84)、5.33%(4/75),7种分型间AKI发生率、CRRT使用率及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CF型各项指标发生率均为最高,其次为BB型和BF型。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的不同解剖分型在AKI发生率、CRRT使用率及早期死亡率存在差异,其中CF型上述3个观察指标均较其他分型高。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急性肾损伤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 解剖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受累是否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9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8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以及肾动脉是否受累。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对患者术后肾功能进行分期。将患者术后出现AKI KDIGO 3期作为因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肾动脉受累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先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92例患者中院内死40例(8.13%),其中6例因术中严重出血死或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未出手术室无法计算AKI分期,因而未纳入研究。纳入研究的486例患者中有251例(51.64%)出现AKI。其中KDIGO 1期83例(17.08%),2期56例(11.52%),3期112例(23.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外周血D-二聚体、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肌酐清除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OR=1.94,P=0.02)、年龄(OR=1.03,P=0.02)、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2.28,P=0.001)以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1.01,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肾动脉受累组患者AKI发生率54.65%,显著高于肾动脉未受累组41.98%(P>0.05)。结论肾动脉受累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术后AKI 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AKI发生率显著增加。

  • 标签: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受累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为探讨反复肾动脉造影在处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严重出血中的必要性,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于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27例进行2次以上肾动脉造影患者的治疗转归及随访情况。这27例反复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中,23例行2次、4例行3次,均诊断为肾血管性损伤,其中15例假性动脉瘤,4例肾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诊断明确后均行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血尿、腰部不适症状随即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至5年,无症状反复,肾功能与栓塞前相当。结果显示,反复肾动脉造影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合并严重出血患者的处置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辅助明确出血原因并给与恰当及时的治疗。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严重出血 肾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基线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中上升支曲线下面积(wash-in area under curve,iAUC)对重度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支架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82例单侧重度RAS行支架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前超声造影基线患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iAUC,分为灌注不良组(iAUC<850.0 dB×s)37例和灌注良好组(iAUC≥850.0 dB×s)45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影像学资料。随访(11.5±1.7)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心肾血管事件发生和高血压治疗情况。结果与灌注良好组比较,灌注不良组高血压病程长,糖尿病患者更多,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RAS程度更重,上升支和下降支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更低,平均渡越时间更长,降糖治疗率更高(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灌注良好组心肾血管事件(HR=0.361,95%CI=0.144~0.907,P=0.012)和肾功能恶化率(HR=0.286,95%CI=0.090~0.914,P=0.035)的发生风险均显著低于灌注不良组。灌注良好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灌注不良组(93.3%对59.5%,P<0.001),但两组高血压改善率(60.0%对43.2%)和治愈率(28.9%对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基线肾皮质血流灌注不良的重度RAS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更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和RAS更重,且支架植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动脉狭窄 肾皮质血流灌注 曲线下面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肾动脉狭窄(RA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皮质血流灌注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北京医院收治的82例单侧重度RAS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超声造影评估支架治疗前、后和随访3个月的皮质血流灌注特点。记录出院后12个月不良心肾血管事件(包括肾功能恶化、永久肾替代治疗、再次肾动脉重建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3±16.9)岁,男性44例(53.7%),33例(40.2%)有陈旧心肌梗死,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43.7%±12.6%,肾动脉狭窄程度为82.5%±10.2%。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较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上升支、下降支曲线下面积和峰值强度均明显增加,而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5);较支架置入后,术后3个月时的上升支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达峰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均为P<0.05)。平均随访(11.5±1.7)个月,共有16例(19.5%)发生不良心肾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4岁(OR=1.353)、糖尿病(OR=1.741)、高血压≥2级(OR=1.646)、左室射血分数<43.7%(OR=1.934)、肾功能≥3期(OR=2.551)和上升支曲线下面积<850.0 dB×s(OR=2.890)均是心肾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OR=0.80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重度RAS患者术后的皮质血流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而皮质血流灌注是影响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重度肾动脉狭窄 心肾血管事件 肾皮质血流灌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组271例。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死亡率进行生存分析,并对全因死亡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结果271例患者年龄(62±10)岁,男性201例(74.2%),随访时间[M(Q1,Q3)] 12.5(10.1,14.5)年,在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中,46例患者死亡(17.0%),20例为心源性死亡(7.4%),共38例发生心肌梗死(14.0%),15例发生卒中(5.5%),63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23.2%)。年龄(HR=1.041,95%CI:1.003~1.081,P=0.033)、肌酐(HR=1.028,95%CI:1.014~1.042,P<0.001)、糖尿病(HR=1.924,95%CI:1.053~3.514,P=0.033)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HR=0.972,95%CI:0.953~0.992,P=0.007)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位数长达12.5年的随访中,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尚可,年龄、血肌酐、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照明主干道照明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的效果和美观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的项目观察和分析主干道照明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并且从照明专项体系的合理规划入手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在主干道的照明规划设计中,重点从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个方面对主干道进行照明专项设计,并整体从供配电系统以及智慧照明系统入手做好规划,提升主干道照明设计的效果,切实发挥前期规划设计环节工作对于整个城市亮化建设效果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主干道照明 现状分析 规划设计 功能照明 景观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