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动脉分支异常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漏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于北京协和医院经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诊断为肾动脉分支异常的80例患者共103个肾的超声检查结果,与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肾动脉分支异常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漏误诊原因。结果在CTA诊断的103个肾中,27个为肾动脉变异合并狭窄,76个仅为肾动脉分支异常不伴肾动脉狭窄。在肾动脉变异合并狭窄的27个肾中,2个超声正确诊断(检出率为7.4%),均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25个超声诊断不全面或漏诊,其中15个由低年资超声医师检查,10个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仅肾动脉分支异常的76个肾中,9个超声正确诊断(检出率为11.8%),其中8个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1个由低年资超声医师检查;67个超声漏诊,其中24个由低年资超声医生检查,43个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结论肾动脉分支变异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超声检出率较低,超声检出水平与工作年限可能有一定关系,提示在超声医师临床实践及教学培训过程中,注意强化对肾动脉分支异常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对肾动脉分支异常这类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水平。

  • 标签: 肾动脉 分支异常 狭窄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支架。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肌酐和尿量正常。本病例表明,对于预开窗支架EVAR后双肾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行碎栓、溶栓治疗和再次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 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腹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受累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5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和未合并肾动脉受累患者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Spe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动脉受累组较非肾动脉受累组易出现高血压[76%(16/21)和25%(21/84);χ2=19.291,P<0.01]、晕厥[19%(4/21)和4%(3/84),P=0.028]、头痛[52%(11/21)和25%(21/84);χ2=5.944,P=0.019],颈部疼痛[0(0/21)和26%(22/84),P=0.006]少于非肾动脉受累组。合并肾动脉受累者,肌酐更高[(67±30)mmol/L和(50±14)mmol/L;t=2.436,P=0.023],CD3+[1 299(1 261.5,1 313.45)个/μl和1 531(1 330,1 559.5)个/μl;Z=-3.12,P=0.002]、CD4+[793.6(715,804.32)个/μl和914.88(7 94.3,914.8)个/μl;Z=-2.597,P=0.009]、CD8+[451.09(451.09,489.5)个/μl和552.39(459.75,557.5)个/μl;Z=-3.271,P=0.001]淋巴细胞亚群较低。肾动脉受累组主动脉内径[(33±5)mm和(30±4)mm,t=2.62,P=0.01]、左心房内径[(35±4)mm和(32±4)mm;t=3.065,P=0.003]等大于非肾动脉受累组。肾动脉受累易同时合并腹主动脉(χ2=14.292,P<0.01)、髂总动脉(P=0.005)等受累,而颈总动脉(χ2=3.815,P=0.047)、锁骨下动脉(P=0.022)受累较少。大动脉炎患者肌酐水平与肾动脉受累的发生呈正相关(r=0.282,P=0.00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CD3、CD4、CD8)与其呈负相关(r=-0.306,P=0.002;r=-0.255,P=0.009;r=-0.321,P=0.001)。结论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受累易出现高血压、晕厥、头痛症状,心、肾功能更差,淋巴细胞亚群较低,易同时合并腹主动脉等血管受累,应尽早评估及治疗。

  • 标签: 大动脉炎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肾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血压、排尿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 1例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床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排尿困难,避免因排尿困难引起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高灌注。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管理及术后排尿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椎动脉 肾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同侧股动脉,15例经对侧股动脉入路治疗。4例单纯PTA治疗,8例PTA后置入支架,6例直接置入支架。共置入14枚支架,均为球扩式支架,其中2枚为药涂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造影剂用量64 ml,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50%~99%,腔内治疗后狭窄率降为10%~30%。收缩压由术前的(157.2±43.0) mmHg降至术后的(129.8±8.6) mmHg;血清肌酐(SCr)水平由术前的(258.8±214.7) μmol/L降至术后的(176.3±101.1) μmol/L,尿素氮由术前的(15.7±1.6) mmol/L降至术后(10.6±1.1) mmol/L(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42.4个月(3~93个月),治愈17例,无效1例,1例单纯球囊扩张后术后30 d出现再狭窄,予以置入支架。除1例移植肾动脉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常见血管因素,腔内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梗阻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采用超选择栓塞治疗的腹腔内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以微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其中10例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巩固栓塞。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栓塞假性动脉瘤的载瘤动脉近端血管,3例患者于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行"三明治"栓塞,技术成功率100%(21/21),初次栓塞的临床成功率81.0%(17/21),二次栓塞后总体临床成功率为85.7%(18/21)。4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腹痛,1例患者发生脾脏部分梗死,予对症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载瘤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超选择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超声检查对心肺复苏的指导价值及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抢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床旁肾动脉超声检查为指导的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主心律恢复、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78±2.93)min、(12.09±3.93)min、(17.29±5.8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63±3.13)min、(14.12±4.17)min、(21.03±6.12)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9、2.856、3.556,均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12.80±2.99)kPa、(92.33±5.81)%、(3.11±1.22)kPa,对照组分别为(10.45±2.86)kPa、(89.11±5.14)%、(3.98±1.35)kPa,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9、3.347、3.855,均P<0.05);复苏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血乳酸(L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MB)水平分别为(2.45±0.73)mmol/L、(57.23±6.11)ng/L、(26.12±4.37)U/L,均低于对照组的(3.07±0.91)mmol/L、(60.85±6.13)ng/L、(29.32±4.23)U/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3.272、4.242,均P<0.05);观察组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86.15%(55/65)、78.46%(51/65),均高于对照组的70.77%(46/65)、61.54%(40/65)(χ2=4.552、4.432,均P<0.05)。结论床旁肾动脉超声检查指导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的抢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的自主心律、呼吸、意识恢复,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超声检查 血气分析 乳酸 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肾动脉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创伤性肾动脉栓塞的临床病例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术中探查见腹膜后大量血肿及肾脏断裂伤,并行肾脏切除术。结论对于创伤性肾动脉栓塞,如果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肾性高血压,应及时行肾脏切除术。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teriosclerosis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肾动脉彩超检查的老年患者140例。比较ARAS患者与非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0例老年患者中ARAS 68例(ARAS组),无ARAS 72例(非ARAS组)。ARAS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年龄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AR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7、3.897,t=-2.970、3.989、-3.3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HCY、hs-CRP水平是老年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77(1.019-1.138)、4.814(2.006-11.552)、1.072(1.026-1.119)、1.345(1.190-1.520),P<0.01]。结论及早发现高危患者,并针对性改善危险因素,对于ARAS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CT资料,结合三维重建,对副肾动脉的共性解剖特征做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系或全腹增强CT检查,结果报告存在副肾动脉且无肾脏相关疾病的211例成年患者,获取研究对象的CT影像学资料,利用3D-Mimics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在二维、三维图像上观察、测量副肾动脉发生特征。结果211例研究对象中,共出现副肾动脉297支,67.77%为一支型,97.98%发自腹主动脉,77.44%经肾门入肾。经肾门下方入肾的副肾动脉较经肾门上方者直径粗(P<0.05)。右侧副肾动脉发出时位置与同侧肾动脉发出时位置距离中,走行于下腔静脉腹侧的副肾动脉较走行于背侧长(P<0.05)。结论结合临床精准手术需求对副肾动脉解剖观察、测量的数据,为影像三维重建后目标器官"智能定性、智能定位诊断"的进一步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精准医疗 副肾动脉 解剖 人工智能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危重的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报告2019年8月我科诊疗的1例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RAP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男,77岁,因"发现左肾占位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肾透明细胞癌,包膜完整。术后第8天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造影提示左肾RAP,介入下肾动脉造影再次确诊并同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成功栓塞动脉后患者无再发血尿,顺利出院。结论RAP是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疑患者应尽早行超声造影检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肾动脉假性动脉瘤 肾部分切除术 超声造影 肾动脉造影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左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左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肾动脉多普勒超声(RDS)对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自创刊至2018年12月的国内外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异质性检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RDS对PTAS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6篇合格文献,得到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89%,合并诊断比值比为83.33,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2,Q指数为0.8963。结论RDS在PTAS术后肾动脉再狭窄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价值。

  • 标签: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 再狭窄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患者,经肾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肾动脉 肾梗死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孕中晚期正常妊娠单胎肾动脉体积矫正搏动指数(vcRAPI),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前瞻性获取2019年1-7月在湘雅二医院行产前检查的22~36孕周正常单胎妊娠胎儿双肾矢状切面和横切面,测量双肾长径、前后径及左右径,使用椭圆体计算公式(长径×左右径×前后径×π/6)估测肾脏体积。应用脉冲多普勒在冠状切面检测肾门处肾动脉搏动指数(RAPI)。RAPI除以估测肾体积得到vcRAPI。建立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并绘制其与孕周的关系散点图,拟合多种回归模型,选出最佳拟合曲线并得出相关公式。结果成功测量540例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双肾的vcRAPI,并建立了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左、右肾vcRAPI与孕周呈显著负相关(r=-0.780、-0.793,均P<0.001),左肾参数与孕周以S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右肾参数以幂函数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双肾vcRAPI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妊娠正常胎儿的vcRAPI随孕周增加而降低,提示肾灌注量随孕周增大而增加。双肾vcRAPI并无差异,建立vcRAP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高危妊娠预测、监测提供参照依据。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胎儿肾脏 肾动脉 搏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