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予以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转运时间,并观察急诊期间死亡率、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胸痛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予以研究组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6.74±5.67)min,急诊停留时间为(51.22±1.34)min,转院时间为(5.43±0.78)min,常规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4.88±6.74)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6.09±3.85)min,转院时间为(10.45±1.02)min,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胸痛 绿色通道 提高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于脑卒中中心于2016年12月—2017年8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中心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按照制定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确诊时间、停留时间、转运时间、急救抢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 标签: 急诊 护理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经皮介入术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护理流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护理流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门-导管室时间、门-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经皮介入术患者可提高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经皮介入术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应用全程绿色通路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急诊收治的7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分组,观察组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应用全程绿色通路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急救时间、优化急救结果,保证患儿生命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急诊 小儿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急重”老年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112例危重症老年患者。对照组采用正常入院方式。观察组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入院。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就诊时间(2.59±0.62)min低于对照组的(13.85±2.36)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6.7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绿色通道对危急重老年患者急救发挥重要价值,不仅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得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确保患者生命,利于维护医院形象,调节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急重老年患者 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流程对重度颅脑损伤急诊ICU保守治疗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患者,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患者。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外和院内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急诊 绿色通道 重度颅脑损伤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CS并行急诊PCI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实施健康宣教;观察组自入院起按照ACS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4,P=0.004);观察组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3,P=0.0447)。结论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PCI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2012年~2014年间于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观察组患者在行PCI前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在30min进入介入室的患者以及60min进入导管室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30min以及60min进入导管室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PCI绿色通道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送入介入室的时间,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PCI介入手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CI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救治通道,并给予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本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患者接诊至入院时间为158~231min,平均时间(194.2±3.6)min。治愈58例,3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5.08%。结论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护理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救绿色通道 严重创伤 死亡三联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限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并辅以优质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绿色通道 优质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乙组是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而甲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总结急救效果、临床情况。结果甲组急诊的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救效果,并明显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绿色通道用于急诊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给予两组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常规流程,观察组35例以规范化绿色通道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等待时间(医师评估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护理人员准备时间)以及溶栓治疗1周、溶栓后2周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可缩短急诊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规范化绿色通道 急诊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成功地开发数学教材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教材上的教学素材是一个样本,或者是一种引子,如果教师原封不动地拿来照抄照搬不但缺乏新意,而且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这样的教学就会在不经意间人为地给学生设置了障碍,使数学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合理的在学生与教材之间修筑一条传递知识的“绿色通道”,使学生对教材的体验得到加深,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 标签: 学与教绿色通道二度开发
  • 简介:摘要针对东胜公司人才机制搭建、培训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应用等方面,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和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为企业持续盈利、安全稳定生产、人才输送、创立品牌、科技创新等方面保驾护航,实现人才强企目标。结果表明为了提供人才成长的优质土壤,精细打造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竞赛重奖重罚,营造学习氛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积分制,助力员工打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专项奖励机制,培育专业化人才。为了打通人才成长关键脉搏,培训机制包括全力支持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开展培训积分制,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利用高岗位人员开展“点”“将”公开课。为了鼓励员工参与创新的热情与能力,创新机制包括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突出个人创新品牌;制定创新项目奖励细则,开展厂级创新项目评审和认定。先进科技的大量应用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过程中不是盲目地引进和无序改造,科学论证、投入产出分析、投资回报测算、投入效果评估,每个环节均是对科技人才的最好锻炼和培养。

  • 标签: 燃煤火力发电 机制搭建 强化培训 &ldquo 点&rdquo &ldquo 将&rdquo 公开课 创新驱动 人才强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心律失常、休克、心衰、再次急性发作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为(7.35±2.76)min,短于对照组的(9.28±3.31)min(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57/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休克、心衰、再次急性发作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使急诊胸痛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优化流程 胸痛 抢救
  • 简介: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扩大放宽人才签证发放范围、期限,2017年11月28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的主要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人才签证发放范围,凡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中外国高端人才标准条件的,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导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都可申请人才签证,外国高端人才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资源供求状况实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