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66例,抽签法分观察组(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与对照组(传统手术)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效果且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 标签: CT引导 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 胸腰椎脊柱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交替进行行走训练(12个月)①右下肢持重训练一段时间后,强直性脊椎炎晚期一级肢体残疾的患者,对如此严重残疾的患者能康复到何种程度

  • 标签: 康复治疗 强直性脊椎炎 脊椎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在脊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煤医中医医院60例诊断出脊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2个治疗小组,每个治疗小组30例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脊椎病患者实施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脊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脊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脊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70%,观察组脊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3%,两组脊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推拿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椎病的不良症状,提高脊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 脊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在脊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煤医中医医院 60例诊断出脊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 2个治疗小组,每个治疗小组 30例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脊椎病患者实施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脊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脊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脊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70%,观察组脊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93.3%,两组脊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推拿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椎病的不良症状,提高脊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 脊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骨折应用CT和MRI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椎骨骨折患者50例,作CT扫描和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终板骨折移位、椎体骨折、椎板骨折方面,CT检查明显优于MRI的检查结果;在椎体压缩、椎旁软组织和脊髓形态信号方面,MRI检查明显优于CT的检查结果。结论脊椎骨折采用CT、MRI能对脊椎骨折明确诊断,CT可明确椎管形态变化,MRI可确定病变节段水平和病变范围。

  • 标签: 脊椎骨折 CT检查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节段性不稳在脊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42例脊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 X线机拍摄腰椎正侧位、左斜位、右斜位 X线片,分析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及病段可逆滑移范围的关系。结果:对比临床症状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的滑脱程度,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对比临床症状轻度患者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的病段可逆滑移范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滑脱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节段性不稳的异常滑移是造成脊椎滑脱症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手术复位脊椎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节段性不稳 脊椎滑脱症 临床症状 滑脱程度 可逆滑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脊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术后患者 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优质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措施,每组各 39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优质组高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脊柱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脊椎术后
  • 简介: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30例手术患者术后X线片示脊柱后凸成角恢复正常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治疗分析 特点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骨折应用 X线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 92例脊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例,观察组接受 X线平片检测,对照组接受 CT设备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有效率以及诊断评分和患者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诊断有效率为 97.82%(45/46),对照组诊断有效率为 73.91%(34/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根据 X线平片检查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实施评分,明显可见评分越高的患者损伤程度越严重,且损伤程度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于诊断腰脊椎骨折患者,使用 X线平片检测,可以提高病情确诊成效,对于 X线平片诊断病情具有较高准确性,且患者损伤程度与诊断评分有着密切关系,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X线平片 脊椎骨折 病情诊断有效率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椎骨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4例脊柱骨折患者归入2组,A组(n=32)接受常规护理,B组(n=32)在基础护理下接受中医护理,对比A、B组的干预成效。结果与A组相比,B组护理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椎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及术后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 标签: 脊椎骨折 中医护理 干预价值 评估
  • 简介:本文回顾了1990年至1997年65例无、轻度神经症状的脊椎爆裂性骨折,治疗方法例数腰背痛发生率(%)神经症状恢复率(%)迟发性神经损伤(例)保守治疗19(7)52282手术组126(12)23670手术组220(20)10750,Holdsworth[1]基于脊柱的二柱生物力学概念认为脊柱爆裂性骨折是稳定的骨折

  • 标签: 爆裂性骨折 症状脊椎 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 放射平片、螺旋 CT 诊断应用于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中的效果 ,对影像学 图像 进行分析,探究诊断准确性。 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抽选时间段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 间收入的所有脊椎骨折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放射平片、螺旋 CT 两种方案检验, 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放射平片诊断骶髂关节病变 I 级患者的准确率高于 CT 诊断,但放射平片诊断与螺旋 CT 诊断 0 级、 II 、 III 、 IV 期骶髂关节病变差异不显著( P < 0.05 )。 结论:放射平片 以及螺旋CT在 脊椎骨折 诊断中,其诊断准确率总体差异不大,但对于脊椎骨折 来说,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和应用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 螺旋 CT诊断 放射平片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椎及骨关节结核患者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价值并总结CT表现。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脊椎或骨关节结核的患者46例,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3例。对照组治疗前接受常规X线检查;研究组治疗前接受CT检查。比较两组误诊和漏诊情况、治疗前发现例数与治疗后证实例数的符合率、检查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前发现例数与治疗后证实例数的符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65.2%;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误诊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充分把握脊椎和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可以使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脊椎 骨关节 CT 结核 表现 诊断
  • 作者: 章法权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甘肃省永昌县中医院    甘肃永昌    737200)  【摘    要】    目的:分析放射平片与CT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我院经诊断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然后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放射平片检查,研究组则实施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骨折程度评分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T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高,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可以联合放射平片提高诊疗服务准确性,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负责,是广大医务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如何对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护理。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在我院就诊的行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共计 88 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肺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体位管理工作、引流管护理工作,观察其神经系统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以及切口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共有 10 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6 例患者壁层胸膜撕裂行胸腔闭式引流, 4 例患者呼吸支持时间延长,脑脊液漏和切开感染各例,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护理后,症状都有所改善。 结论: 对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进行护理能够放大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侧后凸 全脊椎切除 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何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贵州贵阳    550002)     【摘    要】    目的:分析脊椎手术麻醉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脊椎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方面相较于参照组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等恢复情况临床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各对比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椎手术麻醉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但能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护理,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2008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60岁(41.7±3.5岁)。病变节段T71例,T113例,T126例,L110例,L210例,L37例,L44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8例,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4例,组织细胞肉瘤7例,脊索瘤2例。Tomita分型均为3~5型,WBB分型累及4~8区或5~9区29例,4~9区12例。其中30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1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渡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结论

  • 标签: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胸腰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