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动态的认知调控系统,作为其最重要方面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重要性及悦纳程度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它有力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知、情、意、行。自我价值的高低主要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气氛、过去经验、学业成就以及人际环境的社会期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效能感与成就、并采取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有助于个体提高和维持其自我价值

  • 标签: 自我 自我价值感 影响 提高
  • 简介:通过对目前有关自我价值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自我价值的概念、理论架构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自我价值研究的方向: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宽自我价值的研究范围,为后续自我价值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自尊 领域权变性 述评
  • 简介:生命的意义在于通过自我寻求以成为自己。留守儿童的各种反常行为亦是其自我寻求的表现。“坏孩子”是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场而给那些有反常行为表现的儿童所贴的标签,但在儿童看来,这些行为则是他们用以凸显其存在与价值的方式。留守儿童虽不如成人那般具备更多的经验、知识以及全面整合信息的能力,但他们亦有自己的存在意识和价值追求,而那些反常行为不过是确立存在和价值的非规范的表现。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者应意识到自己关于留守儿童的认知错误,帮助剪断留守儿童的“心理脐带”,并以社会所许可的方式来确证自我,并为留守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爱。

  • 标签: 留守儿童 自我寻求 反常行为 “坏孩子”
  • 简介:自我价值权变性是近年在西方关于自尊的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其对行为产生的调控作用,以9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测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自我价值、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被试的活动或任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权变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较少愿意参加助人活动,较少选择难度大但有利自身成长的任务。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自尊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 自我调控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对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解释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用于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有:大学生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自尊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结果自我控制能够调节由压力引起的忧郁情绪,但对其它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自我控制能够调节由压力引起的忧郁情绪。

  • 标签: 心理健康 调节作用 解释性研究 自我控制感 调节作 控制感
  • 简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三种类型.学生的自我有效由学习价值有效和个人能力有效组成.自我有效既制约学习动机,又制约学习结果.它能使学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努力程度;使学生发展平衡的控制结构;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把学生的自我有效和学习动机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学习动机 自我有效感 心理学 学习兴趣 自我评价
  • 简介:被洞悉是无意识的自我洞悉,产生于压抑,被洞悉强迫产生自我察觉,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的自我洞悉转化为异己洞悉,无意识的自我义论转化为异己议论,无意识的自害转化为被害,洞悉了无意识的遮蔽,就是提升了无意识,从无意识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同时了无意识。消除投影,消除幻听。

  • 标签: 幻听 被洞悉感 自我察觉
  • 简介:摘要大学生自我归属是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提升大学生自我归属,是对人才展开有效培养的根本条件。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三本学生自我归属现状,并研究提升三本学生自我归属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老师给予正确指导、完善学校建设环境三方面内容。

  • 标签: 三本学生 自我归属感 学习建设
  • 简介:介绍了自尊、自信与自我有效的关系,锻练与自尊之间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式,运动中自信心的作用和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以及自我有效的理论模式及其与运动锻练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体育运动 锻炼 自我有效感 理论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这个现代化发展迅猛的社会,大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况中,一方面是校园的单纯美好,一方面是社会上激烈的求职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个体就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大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表露和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自我表露是否在另外两个变量间起到中介作用。

  • 标签: 自我接纳 自我表露 生命意义感 大学生
  • 简介:为了探讨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我惩罚功能的情绪条件,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一包括2个实验,实验1对60名青少年、实验2对87名青少年进行行为实验;研究二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学生羞耻量表以及中学生内疚量表等对723名普通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行为实验的结果显示,内疚和羞耻均能有效诱发青少年的自伤行为,而自伤行为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的内疚和羞耻;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自伤与内疚有明显的负相关,与羞耻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维持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我惩罚功能的情绪条件是羞耻,而非内疚

  • 标签: 自伤 自我惩罚 内疚感 羞耻感 青少年
  • 简介: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无忧无虑,快乐活泼,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有焦虑和恐惧,也有忧郁和不安.其中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学前后期的孩子,还不同程度地受着自卑的困扰.根据我们对广州市四所幼儿园280名大班幼儿及其父母、老师的调查,有48%的父母反映孩子有自卑,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教师反映有39%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被调查的孩子中,有40%的对自己作出“很蠢”、“不能干”、“很差”等消极的自我评价.以上情况表明,自卑,在幼儿当中是存在的,应当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自我形象 自卑感 幼儿园 自我评价 心理机制 小朋友
  • 简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 标签: 留守儿童 自我存在感 剖析成因 应对对策
  • 简介: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耻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耻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在的高职院校,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羞耻意识淡薄。加强耻教育是新形势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让学生做到有耻且格,不耻下问,从而筑牢道德底线,提高学习动力,提升综合技能。

  • 标签: 新时代 高职学生 耻感意识
  • 简介:摘要: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环境中,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依靠创新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与单纯的创新行为行为相比,员工的双元创新行为同时拥有“探索性”和“利用性”两种属性。当员工对于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越强烈,员工参与双元创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在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引起员工双元创新行为时,如何促进其发生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支持性组织氛围 员工双元创新行为 自我价值感 工作控制感
  • 简介:目的:探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控制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68例足月妊娠胎先露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前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产前给予早期体位干预。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效能量表、分娩控制量表对两组孕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进行评价,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早期体位干预 初产妇 自我效能 分娩控制感
  • 简介:文章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自我价值量表为测量工具,随机抽取湖南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的467名学生被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整体水平较高;男女生总体自我价值差别不大;文理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一年级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和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上差异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价值感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 差异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学生孤独在高校时常存在,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孤独具有新的特点。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显著;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孤独与网络失望与痛苦表露,不满与愤怒表露呈显著正相关,和兴趣与快乐表露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不满与愤怒表露呈显著负相关,与兴趣与快乐表露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不满与愤怒表露和孤独关系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对大学生网络兴趣与快乐表露和孤独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孤独感 社会支持 网络自我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