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青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体外平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8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青连翘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phillygenin(1),(+)-isolariciresinol(2),phillyrin(3),forsythiaside(4)andlianqiaoxinsideA(5)。结论:连翘新A(5,3,4-二羟基-β-苯乙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3-O-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新化合物,咖啡酸苯乙类为连翘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 标签: 连翘 咖啡酸苯乙醇苷 连翘新苷A 抑菌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青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体外平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8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青连翘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phillygenin(1),(+)-isolariciresinol(2),phillyrin(3),forsythiaside(4)andlianqiaoxinsideA(5)。结论:连翘新A(5,3,4-二羟基-β-苯乙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3-O-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新化合物,咖啡酸苯乙类为连翘中的主要抑菌成分。更多还原

  • 标签: 连翘 咖啡酸苯乙醇苷 连翘新苷A 抑菌活性
  • 简介: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制备pPB修饰的肉苁蓉苯乙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二次包封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肉苁蓉苯乙脂质体,并对不同方法制得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进行比较。结果:薄膜分散法、二次包封法、逆相蒸发法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分别为(209.20±1.77)nm、(212.70±1.27)nm、(196.40±1.56)nm,ξ电位分别为(–43.35±2.17)mV、(–37.85±0.68)mV、(–47.95±2.62)mV左右,包封率分别为(28.55±5.61)%、(38.46±7.85)%、(33.88±3.50)%。结论:三种方法制得的脂质体的包封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二次包封法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因此选择二次包封法作为pPB修饰的肉苁蓉总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标签: 苯乙醇总苷 脂质体 包封率 粒径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苯乙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结果: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寻找高含量苯乙的资源植物及产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吊石苣苔 苯乙醇苷 UP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批次首乌藤、制何首乌及XX合剂中二苯乙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的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结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和制何首乌质量有差异,不同批次的XX合剂亦有差异。

  • 标签: 二苯乙烯苷 含量测定 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降脂颗粒中的虎杖、二苯乙、橙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283nm、320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虎杖质量浓度在5.12~38.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0.13%,RSD为0.63%(n=6);二苯乙质量浓度在1.91~19.0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0.63%(n=6);橙皮质量浓度在9.89~74.1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0.31%(n=6)。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

  • 标签: 降脂颗粒 虎杖苷 二苯乙烯苷 橙皮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肉苁蓉苯乙(CPhGs)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作用的机制。方法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6月收治的9例需要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后传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GF-β1)、阳性对照组(TGF-β1+5-氟尿嘧啶)、实验组(TGF-β1+CPhG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CPhGs对HSFbs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Smad7、Ⅰ型胶原(COL-1)和Ⅲ型胶原(COL-3)的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Smad7、COL-1和COL-3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0、90、120 mg/L CPhGs作用于成纤维细胞48 h后抑制率为[(36.87±0.06比43.52±0.04比78.11±0.03)%,F=45.073,P<0.01],CPhGs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COL-1、COL-3、Smad2、Smad3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4比0.3±0.25比1.56±0.01,F=39.755,P<0.01)、(0.55±0.04比0.27±0.04比1.66±0.22,F=61.997,P<0.01)、(0.55±0.03比0.78±0.76比1.06±0.15,F=17.769,P<0.01)、(0.46±0.08比0.55±0.10比2.05±0.29,F=56.796,P<0.01)、(1.77±0.59比0.11±0.02比0.04±0.04,F=14.78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p-Smad2、p-Smad3、COL-1、COL-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0.16±0.03比0.11±0.02比0.06±0.00)、(0.12±0.02比0.07±0.01比0.04±0.01,F=7.670,P<0.05)、(0.27±0.02比0.08±0.01比0.05±0.04,F=34.291,P<0.01)、(0.33±0.02比0.16±0.02比0.17±0.01,F=16.322,P<0.01)、(0.12±0.03比0.15±0.06比0.23±0.05,F=3.936,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hGs的可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SFbs活化和增殖。

  • 标签: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 简介: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技术测定了β-苯乙在5种多孔材料上的TPD曲线,并估算了它们的脱附活化能。同时还讨论了多孔材料的孔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β-苯乙吸附结合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β-苯乙在多孔材料上的脱附活化能(kJ/mol)由低到高依次为:B型硅胶(46.90)、SBA-15分子筛(56.16)、A型硅胶(67.92)、MCM-41分子筛(86.16)和XF型活性炭(91.87);(2)除XF型活性炭外,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其对β-苯乙的吸附结合力,β-苯乙在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随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含量的升高而增大;(3)与其它几种多孔材料相比,XF型活性炭与β-苯乙之间因存在π键吸附使得吸附作用力增强,脱附活化能也较高。

  • 标签: 活性炭 硅胶 分子筛 Β-苯乙醇 TPD 脱附活化能
  • 简介:2-苯乙是一种具有玫瑰香气的芳香醇,作为重要香味添加剂之一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烟草行业中。国内外崇尚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2-苯乙。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单相单菌株产量分别达到3.6g/L和3.8g/L。本文从9株酵母及9株白地霉中筛选出一株2-苯乙产量达1.6886g/L的酿酒酵母菌株TYQ和另一株产量达1.0025g/L的白地霉菌株GS10A。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酵母TYQ培养基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g/L,L-苯丙氨酸35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该菌株在接种量10%(v/v)、28℃、120r/min条件下发酵36h的2-苯乙产量为4.4025g/L。

  • 标签: 2-苯乙醇 酿酒酵母 白地霉 培养基优化
  • 简介:何首乌中的二苯乙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衰老、降低胆固醇和保肝作用。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制首乌中的二苯乙,可提高二苯乙成分的提取效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工艺条件对超声提取二苯乙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二苯乙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制首乌粉末粒度80目、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料液比为(质量:体积)1:60、提取时间为7min。

  • 标签: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超声波 提取工艺
  • 简介:为调控活性炭材料对β-苯乙的吸附结合力,改善β-苯乙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性能,以葡萄糖作为碳化剂,考察不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酸性基团含量以及吸附和脱附β-苯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葡萄糖对活性炭的改性未显著改变材料吸附储存β-苯乙的性能;但当碳化温度为300℃时,由于活性碳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升高,削弱了表层碳原子的π电子与β-苯乙上苯环的π电子之间的π-π色散作用,从而使其对β-苯乙的吸附结合力下降,脱附性能得以提升。

  • 标签: 活性炭 葡萄糖 改性 吸附 脱附 Β-苯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THSG)对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WHO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二苯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同样外观的维生素B2做安慰剂治疗,一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12%,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腹胀、餐后不适、早饱、恶心、上腹部疼痛、便秘的改善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反酸症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苯乙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动力紊乱 二苯乙烯苷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SG冻干粉针剂中二苯乙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TSG冻干粉针剂中二苯乙含量测定标准曲线,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对标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二苯乙进样量在0.05~0.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TSG冻干粉针剂中二苯乙含量测定。

  • 标签: 冻干粉针剂,二苯乙烯苷,高效液相,含量测定
  • 简介: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特征性香气成分——2-苯乙以及合成2-苯乙的前体物和中间产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并结合产地气温变化,探讨2-苯乙的合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葡萄中2-苯乙的合成途径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花后130d,即当地气温骤降后苯丙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苯乙胺含量迅速降低,2-苯乙醛含量维持在低水平浓度,而2-苯乙含量显著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威代尔葡萄后熟期间特征性香气成分2-苯乙的合成源自苯丙氨酸,其中间产物可能为苯乙胺和2-苯乙醛。2-苯乙的合成,含量的显著提高与产地气温的骤降有关联。

  • 标签: 威代尔 香气 2-苯乙醇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并对不同炮制品二苯乙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生品,黑豆汁何首乌炮制品及九蒸九晒何首乌炮制品中二苯乙含量。结果二苯乙的含量为九蒸九晒炮制品>生品>黑豆汁制品>。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制成的何首乌中二苯乙的含量不同,九蒸九晒炮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炮制方法。

  • 标签: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 二苯乙烯苷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制首乌膨化前后二苯乙的HPLC图及提取率-时间关系分别精密吸取制首乌、膨化制首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如图2),制首乌膨化前后二苯乙的最佳提取时间分别是60min和120min左右,方法用超声波分别提取膨化前后制首乌中的二苯乙

  • 标签: 中二苯乙烯 制首乌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干热对何首乌饮片与配方颗粒中二苯乙的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经各种温度下烘烤后的何首乌饮片与配方颗粒中二苯乙的含量。结果检测方法可靠、简便、灵敏。结论何首乌饮片与配方颗粒中二苯乙的热稳定性良好。

  • 标签: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稳定性
  • 简介:摘要二苯乙类成分是何首鸟中的特有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本文综述了二苯乙(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抗氧化、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抗肿瘤等药效学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同时对其吸收和代谢等药动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苯乙类成分的药学特点和药物研发方向提供思路。

  • 标签: 二苯乙烯苷 药效学 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SG)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牙龈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TSG刺激后HO-1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CoPP、ZnPP干预处理后分别检测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结果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随TSG浓度增加而升高,并于TSG处理后12h达到最高值;用HO-1抑制剂ZnPP处理后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SG对照组(P<0.05),而添加了HO-1激动剂CoPP后牙龈上皮细胞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与TSG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苯乙能够通过上调HO-1,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LPS诱导的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生发胶囊中二苯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检测方法,从指标成分角度来探讨养血生发胶囊毒性与何首乌的关系,并且为养血生发胶囊的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C18柱(4.6mm×250mm,5μm);测定二苯乙采用流动相:乙腈-水(1981),检测波长:320nm;测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二苯乙在0.005~0.5mg/mL,大黄素在0.00168~0.084mg/mL,大黄素甲醚在0.00104~0.052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二苯乙98.66%,大黄素为95.80%,大黄素甲醚为97.70%;RSD:二苯乙为1.23%,大黄素为1.63%,大黄素甲醚为1.89%。结论本方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线性关系、重现性、稳定性较好、回收率较高,可用于养血生发胶囊的含量测定。初步证实养血生发胶囊的毒性可能与何首乌有关,蒽醌类物质可能是养血生发胶囊的毒性成分。

  • 标签: 养血生发胶囊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