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比总结了英汉使役的表达形式,指出英语和汉语典型的使役表达有着根本的不同:英语以词汇使役为主要手段,汉语以使役句为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英语使役表达上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英语 汉语 使役结构 使役结构习得
  • 简介:对比分析是掌握英、汉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异同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敏感性。本文从问候、道别、称谓、隐私和客套用语五个方面对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提出英汉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

  • 标签: 英语文化 汉语文化 对比研究
  • 简介:季节词的隐喻意义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但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其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形成的映射却不可能完全重合。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英汉语中"春"的概念隐喻,发现"春"在英汉语中都可以映射欢快之情、希望之境及生命之源,而在汉语中"春"还能映射男女之情,父母之恩及惜春之意等。"春"在汉语中的概念隐喻映射范围远远大于"春"在英语中的概念隐喻映射范围。

  • 标签: 概念隐喻 英汉对比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世界上具有多少种语言,就存在着多少文化差异。我们只能对不同语言的词汇进行透彻研究才能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其中,颜色词就是反映不同文化内涵的一面镜子。本文尝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让人们了解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更好地沟通。

  • 标签: 颜色词 内涵 差异 翻译
  • 简介:平行结构是英汉语篇中共有的一种十分常用的修辞手段,它能够起到表达思想、增强气势、抒发感情、阐明观点的作用,常用于诗歌、散文以及演讲中。平行结构在翻译中都有不同的表达。

  • 标签: 平行结构 英汉语篇 翻译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对大学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篇章层面、思维层面、文化层面存在的差异,并阐释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

  • 标签: 英汉对比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 促进作用
  • 简介:本文基于有声思维实验(TAPs)实验,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汉互译正反两个方向的翻译心理过程。翻译的基本心理过程大致分为理解-转换-重组等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英汉互译翻译过程中,操作方式个体差异显著但受翻译方向影响不显著;英汉互译都存在翻译的"主观"单位和"客观"单位,主观单位受翻译方向影响显著,英译汉过程中学生使用的主观单位多于汉译英;客观单位受翻译方向影响不明显,受学生翻译能力及源文难度影响明显;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的数量与翻译方向差异关系不明显,与译文难度关系更大;翻译策略使用类型与翻译方向关系显著;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在词典使用外,会关注译文期望值,而汉译英过程中,译者更倾向于释义源语,会关注译文准确性。

  • 标签: 翻译方向 认知心理过程 翻译单位 翻译策略
  • 简介: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不断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言的象似性体现在语言的多个层面,英语和汉语中的词组、句子乃至语篇都体现出语言的象似性。本文以象似性为理论依据,通过列举一些实例,来探析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象似性,并指出象似性对于语言习得的一些影响。

  • 标签: 象似性 认知 英汉对比 习得
  • 简介:近年来,英汉对比分析在宏微观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为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句型方面,英汉语句型迥异,英语中被动句、无灵主语句较汉语用得更广泛;词汇方面,英语作为综合语,词形变化多,介词数量多,使用频繁,汉语表达多偏好“同义反复”。这些英汉差异常常导致高职学生在汉译英句子翻译中频频出错,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增加英汉对比分析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注意到英汉差异,避免出错,翻译出更符合英文表达的句子。

  • 标签: 英汉对比分析 汉译英 翻译
  • 简介:在每年的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翻译试题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少误译现象,该文以历年A级真题翻译段落部分学生的误译实例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典型的误译现象,再根据这些典型的误译实例,深入分析其误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翻译误区,避免常犯的翻译错误,提高翻译能力!

  • 标签: 英汉误译实例 原因分析 教学对策
  • 简介: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对来自词典和互联网的大量英汉繁忙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与综合分析,探索英汉繁忙隐喻在认知和表达上的个性及差异性,研究繁忙隐喻与文化模式的关系,从而促进英汉繁忙概念隐喻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繁忙 概念隐喻 认知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是普遍的修辞现象,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语言是社会现象,中西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积淀各有不同,因此委婉语必然存在差异。避讳、礼貌、利益是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其次从宗教信仰、等级观念、价值观念、思维差异等方面来讨论英汉委婉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底蕴,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委婉语,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灵活地运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沟通障碍。

  • 标签: 委婉语 中英 文化差异
  • 简介:作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归化和异化打破了语言因素的限制。直译和意译的价值取向主要涉及语言层面,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文化层面。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和手段,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个成功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无所谓哪个多一些,主要目标是再现原作的风格,同时结合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充分结合归化和异化,充分体现其辩证的关系。

  • 标签: 翻译理论 归化 异化
  • 简介:一个句子的焦点是句子语义的重心所在。疑问词是疑问句的语义重心,因而疑问句的焦点就是疑问词。本文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依据,考察了英汉多个疑问词在特指问句中的句法位置,揭示出在特指问句中英语多个wh-词移位和汉语多个疑问词原位的原因。英语特指问句中多个wh-词必须有一个移至句首,这是其自身显性的焦点性和突显性的结果。

  • 标签: 疑问焦点 多个wh-词 句法位置
  • 简介:数词是观念和符号的结合,用以表示事物的数量或顺序。然而,在英汉民族中,数词被赋予了褒贬吉凶的象征意义,对不同或相同的数词有不同的崇拜或禁忌习俗,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数词文化观。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数词,探讨数词崇拜和数词禁忌的文化内涵。

  • 标签: 数词崇拜 数词禁忌 文化比较
  • 简介:外贸函电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运用在国际贸易交流过程中作用重大。但是通过常规的学习,学习者掌握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简要介绍了双语语料库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探讨了外贸函电双语语料库建设的原则,具体建库过程,以及在建库后的研究和应用。以期通过外贸函电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探索提高外贸函电教学与培训的新途径。

  • 标签: 外贸函电 双语 语料库
  • 简介:基于现有的主流英汉双语词典,从习语词条的收录和编排、释义和例证、翻译等方面对不同词典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现有词典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英汉双语词典 习语 收录和编排 释义和例证 翻译
  • 简介:英汉互译能锻炼学生思维,搭建语言对比的桥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正迁移作用,在英汉互译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句间逻辑关系、时态表达以及句间结构等,英汉互译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提高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激发学习动机,综合提高英语成绩。

  • 标签: 英汉互译 思维模式 迁移 语感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所处文化不同,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句法构成不同。在对英汉句法各自形合意合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后,本文基于句法构成特征总结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形合意合的相互转换以及应适当采取增减译法,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 标签: 形合 意合 句法结构 英汉翻译
  • 简介: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立一种整体性思维。生态学视域下的译者不是对原文本亦步亦趋的“传声筒”,译文本积极地参与原文本的意义生成,它与原文本共生共存、交互解读,共同服务于作品价值的生成和阅读消费。政治、经济、文化、主流价值观等因素共同组成译文本的生态环境,只有适应这环境的这些因子,译文本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生态学视域下的翻译观使翻译不再拘泥归化异化之争,而是从追求对两种语言生态环境的适应去达到原文本和译文本两个文本圈的整体平衡。生态学的整体和谐观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对英汉翻译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 标签: 生态学 英汉翻译 整体性 适应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