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在心脑血管临床上的应用更加的明显和广阔。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非常好的分辨率,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其发展前景也十分的广阔。本文主要分析了血管光学相干成像技术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技术 心血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OCT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DSA和OCT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有症状组21例,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纤维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38.1%对77.78%;P=0.023),而斑块破裂(38.1%对5.56%;P=0.023)和巨噬细胞浸润(42.86%对11.11%;P=0.037)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破裂(优势比6.982,95%置信区间1.068~45.660;P=0.043)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6.480,95%置信区间1.009~41.625;P=0.049)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O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特征具有评价价值。斑块破裂和巨噬细胞浸润为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OCT的应用在斑块的评估及性质判定、治疗策略的选择、不同支架置入后效果的评价、术后长期随访等方面有着指导意义,是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全新指导方式的探索,通过OCT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评估,可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本文讨论O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并对O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基于光的低相干干涉原理的光学成像技术,以无损、非接触、速度快及精度高为主要特点。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血流造影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是一种基于OCT的新型无创血流影像检测技术,无需荧光标记或其他外源造影对比剂,便可获得眼底毛细血管形态、灌注以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 OCTA 视网膜 血流造影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的局限性。本文对OCTA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编织冠状动脉(WCA)的血管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冠状动脉造影疑诊WCA的患者37例,进行腔内影像学分析,总结确诊为WCA患者的IVUS及OCT特点。结果37例入选者中,共确诊WCA患者9例(24.3%),其中累及右冠状动脉6例、前降支2例和回旋支1例;WCA病变节段平均长度2.2 cm(范围1.2~4.5 cm)。WCA造影的直接征象为冠状动脉的某一处分出多条细小管腔,这些管腔沿着主血管走形方向缠绕而行,形成"麻花辫"样的编织网,随后再次汇合成一条正常血管。病变血管段长短不一,除非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血流多数不受限。OCT及IVUS显示局部管腔存在多个螺旋管腔,彼此独立且每一隧道均有较为完整的三层血管结构。结论WCA具有典型的IVUS和OCT影像特征,借助IVUS及OCT有助于提高WCA检出率并指导治疗决策。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编织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及中心凹相关指标,分析影响FAZ面积的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53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4人,女29人,年龄19~53(31.7±8.3)岁。每人均行各项有关眼科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与FAZ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FAZ的面积为0.13~0.57(0.35±0.11)mm2。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中心凹两侧视网膜高峰处距离(CC),中心凹一半深度处宽度(FWHW)及中心凹深度(FD)均与FAZ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4,0.642,0.428;P<0.001)。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中心凹感光细胞层厚度(FPT)及中心凹血流密度(FBFD)均与FAZ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8,P=0.002;r=0.393,P=0.004;r=0.876,P<0.001)。而年龄、性别、屈光度和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axRT)均与FAZ面积无相关性(P=0.467,0.967,0.334,0.735)。结论FAZ的面积不受年龄、性别、屈光度及MaxRT的影响;而与中心凹的形态、FBFD及CMT有关。

  • 标签: 无血管区,中心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正常眼 密度,血流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的各层组织微结构,无需组织活检即可达到类似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有创操作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对于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CT关于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价值,并对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进行OCT检查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OCT确定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记录OCT观察到的斑块特征。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定义为在进行颈动脉相关检查前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黑矇或病变血管供血区相关卒中史。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基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DSA与OCT在颈动脉直径测量方面的一致性良好(r=0.93,P<0.001)。应用OCT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时,观察者间(κ=0.96,P<0.001)和观察者内(κ=0.96,P<0.001)的一致性均较高。有症状组Ⅵ型斑块(66.7%对34.5%;P=0.016)和巨噬细胞浸润(51.9%对24.1%;P=0.032)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纤维化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40.7%对69.0%;P=0.03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Ⅵ型斑块(优势比13.798,95%可信区间1.38~137.675;P=0.025)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5.856,95%可信区间1.405~24.406;P=0.015)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独立相关。结论OCT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复杂型斑块检出率显著较高,Ⅵ型斑块和巨噬细胞浸润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

  • 标签: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应用趋于广泛的一种辅助检查技术,目前在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黄斑病变的检查中非常重要。我们对其在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近视性黄斑病变、黄斑水肿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中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基于光的低相干干涉原理的光学成像技术,其成像深度受光学设计的限制,与成像分辨率互相制约。本研究在不影响成像分辨率的前提了,将成像深度扩大1倍,打破了应用局限性,使OCT在眼前节检查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 低相干干涉 成像深度 晶体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可高分辨率地识别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运动信息,对活体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进行成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管的分层分析并能够量化血管参数。OCTA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监测、管理和随访,如DR、脉络膜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该文就OCTA在D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形态学特征。方法评估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内动脉窦部OCT检查明确有管腔内血栓形成的12例患者。通过OCT评估血栓类型与血栓评分,测量其血栓长度、面积及体积,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斑块形态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结果12例患者的OCT显示伴有血栓形成的病变,其中8例为白血栓,2例为红血栓,2例病变中两种血栓类型均存在。OCT血栓评分为1~32分。OCT血栓评分与血栓体积呈正相关(ρ=0.739,P=0.006),与血栓长度呈正相关(ρ=0.932,P<0.001)。所有病变均伴有斑块纤维帽破裂,其中10例病变为薄纤维帽富脂斑块。对12例患者均在OCT评估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平均随访约14.2个月,评估侧血管病变无缺血事件发生或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论OCT可用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血栓及其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其血栓负荷。

  • 标签: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介入术后即刻重叠药物洗脱支架(DES)贴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中靶病变同时植入2枚或以上同种DES,存在重叠支架节段,且术后即刻行OCT检查的26例患者资料(DES共57枚,重叠支架节段31处),其中靶病变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8例,植入紫杉醇洗脱支架(PES)6例,植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12例。支架丝贴壁不良定义为支架丝与血管壁分离,即OCT测量支架丝表面至内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支架丝及涂层厚度加OCT分辨率。比较重叠DES节段与相邻单层节段术后即刻贴壁情况,亚组分析比较三种不同DES间贴壁情况。结果术后即刻支架丝总贴壁不良率为(8.20±6.26)%,其中重叠DES节段贴壁不良率为(26.87±9.04)%,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6.09±4.61)%(P〈0.05)。亚组分析显示,SES单层支架节段和总贴壁不良率均高于PES和ZES((11.37±3.11)%比(5.69±2.97)%和(4.99±3.03)%,(16.49±3.74)%比(9.57±4.07)%和(7.86±3.22)%,P均〈0.05)。结论DES重叠节段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率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重叠支架中SES贴壁不良率高于PES和ZES。

  • 标签: 重叠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支架贴壁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进的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S-OCT)探索在体高分辨率房水流出通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实证研究法。利用SS-OCT以及房角镜搭建房角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用于拍摄眼球虹膜角膜角横断面图像,同时建立了模型眼模型以及在体动物实验模型,并获取了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结果:基于自行搭建的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G-OCT),成功获取了眼球房角中小梁网和Schlemm's管的图像,并应用G-OCT来测量房水流出通道,并观察眼压变化对其的影响。在给眼球加压后,可以观测到Schlemm's管随眼球压力变化而容受性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搭建了基于SS-OCT和房角镜的G-OCT系统,并且获得了眼球房角横断面下小梁网的面积与Schlemm's管的面积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房角 房水流出通道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一种非染料的、无创的新型眼底成像技术,安全、迅速且清晰,是目前眼科检查中发展最迅速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中的微血管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且可以量化血流灌注,这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各个领域,现对OCTA在眼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 眼前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对黄斑疾病进行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诊断,黄斑水肿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例,黄斑裂孔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2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劈裂1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症1例。结论OCT应用于黄斑疾病诊断筛查,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黄斑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厚度(CT)和血管的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0名受试者,根据诊断分为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2组,其中高度近视组20例,病理性近视组20例,用VG200 OCT对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2 mm扫描区进行成像,然后利用实验室自行编写的软件对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6 mm范围内CT进行测量,并对图像二值化,计算出脉络膜血管指数(CV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差异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较于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以黄斑为中心6 mm范围内的CT及CVI均有所下降。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6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分别为(171±54)μm和(92±37)μm(t=5.269,P<0.001),水平方向上分别为(149±47)μm和(81±34)μm(t=5.132,P<0.001)。2组中央1 mm范围内CT在垂直方向(t=4.386,P<0.001)和水平方向(t=4.4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4.836,P<0.001)、下方(t=4.452,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001,P<0.001)、鼻侧(t=4.747,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5.149, P<0.001)、下方(t=5.390,P<0.001),水平方向颞侧(t=4.999,P<0.001)、鼻侧(t=5.646,P<0.001)的CT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直径6 mm范围内,2组间垂直方向CVI分别为0.593±0.030和0.535±0.069,水平方向分别为0.595±0.025和0.545±0.073;中央1 mm范围内CVI的在垂直方向(Z=-2.353,P=0.019)和水平方向(t=3.109,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t=3.339,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29,P=0.042)的CVI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 m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方(Z=-3.111,P=0.002)、水平方向鼻侧(Z=-2.083,P=0.037)区域2组间C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眼轴的增长,垂直方向(r=-0.814,P<0.001)、水平方向上(r=-0.798,P<0.001)在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603,P<0.001)、水平方向上(r=-0.506,P<0.001)CVI明显减小。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垂直方向(r=0.724,P<0.001)、水平方向上(r=0.742,P<0.001)直径6 mm范围内CT明显变薄;垂直方向(r=0.588,P<0.001)、水平方向上(r=0.520,P<0.001)CVI明显减小。结论:与高度近视眼相比,病理性近视的CT和血流有所差异,且随眼轴延长和近视度数增加而下降。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扫频光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