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血友(VWD)是最常见的遗传出血性疾病,但其诊断实验和分型流程复杂,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并未普遍开展,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对VWD进行精准诊断和分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临床及实验室专家总结了国内所建立的VWD诊断和分型体系临床应用结果,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形成了本诊断共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VWD出血评分工具、筛查实验、诊断实验、分型实验和基因检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对诊断过程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加以评价和建议。冀在诊断VWD时,不同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相关诊断和分型实验,提高国内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 诊断 分型
  • 简介:摘要例1,男,6岁,因间断鼻衄4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血管血友因子(vWF)基因c.3916C>T(p.R1306 W)杂合错义突变。例2,女,8日龄,因血小板减少5 d入院,予以人免疫球蛋白输注无效,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例3,因间断鼻衄3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外院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3例患儿均确诊为血管血友。例1及例3应用含血管血友因子的人血源凝血因子Ⅷ可止血,血小板可升至正常。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血浆血管血友因子(vWF)浓度,探讨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其血浆vWF水平,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作相关分析。同时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浆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1.24±26.56)%:(157.11±26.63)%,P〈0.01;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95.52±26.57)%:(165.24±26.90)%、(180.54±18.58)%,P分别〈0.01、〈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无差异。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02,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传统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较窄且存在再灌注损伤风险,故而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探索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文章阐述了血管血友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与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 GP)Ⅰb的功能及其在止血、血栓形成和炎症中的作用,认为通过药物阻断vWF-GPⅠb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脑损伤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小板糖蛋白GPⅠb-Ⅸ复合物 血栓形成 炎症
  • 简介:摘要:结合各类学术科研报告,简要论述近年来对于血友的研究。首先说明血友甲和血友乙的发现过程,在分析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在其基础上说明遗传机制和临床意义。其次,根据发病机制总结血友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并概括提出由临床经验得出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 标签: 血友病甲 血友病乙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IX 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友(haemophilia)是遗传出血性疾病,呈X联隐性遗传,可分为血友A(haemophiliaA)和血友B(haemophiliaB),分别由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factorⅨ,FⅨ)量的缺乏或质的异常而导致。

  • 标签: 血友病 基因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血友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管血友因子裂解酶(vonWillebrandfactorcleaving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血管血友因子水平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行PCI术治疗的患者102例,以及4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随访1年或至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时留取血外周血,检测血浆vWF活性水平。 结果 102例PCI术患者有1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90例无再狭窄,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术后24小时vWF分别为278.15±42.55、197.61±4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术后24小时血浆vWF水平预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6,截断值为253.525%,此时预测再狭窄的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933。 结论 PCI术后24小时vWF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先天性心脏(congenitalheartdefect,CH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发展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及预后.临床上评估PH的手段(如右心导管,肺活检等)因各有局限而影响其应用的广泛[1].多年来,寻求一种简便、无创或微创指标以准确反映PH程度是CHD外科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改变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键[2~4].在各种原因导致肺血管EC损伤时,EC通过产生及释放EC依赖因子,参与血管平滑肌的调节,导致PH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血管血友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是已经明确的反映血管内皮受损的指标之一.vWF是一大分子糖蛋白,由一系列高分子量的多聚体组成,分子量从500道尔顿(kDa)至12000kDa不等,可进一步分解成分子量更小的4种蛋白水解片断(189、176、150和140kDa)而失去生物活性.vWF由EC及骨髓巨核合成,其中EC是主要的合成场所.近年来vWF与CHD-PH相关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本文就各方面的研究及发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简介:血友是一组遗传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为特征。血友关节血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往仅限于临床检查的评价。随着影像技术与诊断水平的提高,影像检查和评估系统能早期、客观地对血友骨关节进行全面评估,在血友骨关节的诊断、分期、治疗、随访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血友关节的影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病 X线 超声 MRI 影像评分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献血者血浆中血管血友因子(vWF)。为其制备冷沉淀和I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中vWF含量。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浆中vWF含量为(125·81士48.71)%,去冷沉淀血浆中含量为(25.52土9.29)%。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采集后6h内分离的血浆,其vWF含量稳定,可用于冷沉淀制备和临床应用。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无偿献血者 冷沉淀 普通冰冻血浆
  • 简介:血友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凝血因子Ⅷ(FⅧ)或因子Ⅸ(FⅨ)编码基因分别导入血友A或B患者体内,产生“基因替代”或“基因修复”作用,以纠正血友基因缺陷.并持久分泌可满足止血需要的人FⅧ(hFⅧ)或人FⅨ(hFⅨ)蛋白,这将为根治血友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可能。改造目的基因、选择合适载体、靶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是基因治疗的5个环节.其中前3个环节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 标签: 血友病 基因缺陷 基因治疗 基因转导
  • 简介:摘要:血友是一组遗传出血性疾病。由于先天缺乏凝血因子Ⅷ或 IX,导致轻微损伤即可造成出血,重者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出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肌肉和滑膜关节是最常见的靶器官,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和负重关节。因为从关节腔对关节积血的清除能力的研究结论来看,在 4天内快速的将积血清除到损伤阈值浓度以下,小量反复出血 3-4次,对关节软骨和滑膜不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但如果单次大量出血,关节腔不能在 4天内快速将积血清除到损伤阈值浓度以下,关节软骨和滑膜也会出现持久的损伤。并且年龄越小,出血对骨骼、滑膜的伤害越大。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发现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关节稳定,能有效的减少出血频率,提高 ADL。因为出血减少,所用的凝血因子的量也会相应减少,出现抗体的概率也会减少,同时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减少。

  • 标签: 反复出血 康复训练 关节稳定 减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