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 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氨酸硫酸化转移1(TPST1)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499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析TPST1 mRNA与P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芯片(TMA)中TPST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TPST1表达量与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PSA、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a癌组织中TPST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8.0%(39/50),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织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T1的TMA分析结果显示,TPST1蛋白表达量与年龄、肿瘤分级、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样本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ST1 mRNA高表达组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情况和无病生存情况差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ST1不是影响PCa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ST1在PCa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PST1高表达提示预后差,但其与PCa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不是影响PCa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酪氨酸硫酸化转移酶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肿瘤基因组图谱 组织芯片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腹泻、呕吐伴体重增长不良1年”的患儿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经基因检测提示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1(DGAT1)基因存在2处杂合突变,c.676+1G>T,c.367_368delCT,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免疫组织化学示患儿十二指肠肠上皮细胞DGAT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诊断为DGAT1基因缺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 78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39例痔瘘病人及 39例健康体检者,均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结果 78例受检对象中,经检测发现,有 43.6%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呈阳性,抗 -TP为阳性的仅为 2例,约占 5.1%。结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可对血液检测提供可靠依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0例痔瘘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3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对其血液进行检测,并跟踪随访,对血液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研究对象当中,经过血液检测之后,有 23.3%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呈阳性;根据回访情况得知睡眠不足、肥胖等是研究对象 ALT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对血液检测提供依据,在血液安全检测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检测 应用研究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6(β4galt6)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上的β4galt6基因;黏附试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构建成功;淋巴细胞在炎症条件下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野生细胞株MS1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结论在炎症条件下,β4galt6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迁移。

  • 标签: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6 淋巴细胞 迁移 炎症
  • 简介:摘要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糖基化的改变,尤其是蛋白糖基化的异常。研究结果显示岩藻糖基转移8(FUT8)的改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FUT8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通过上调底物分子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参与细胞的恶性化过程与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因此,利用FUT8的生物学特点,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岩藻糖基转移酶 肿瘤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小干扰RNA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磷脂酰基转移1(ALCAT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FFA;亚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空载小干扰RNA(siRNA)质粒和ALCAT1 siRNA质粒。以空载siRNA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组;以ALCAT1 siRNA质粒转染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ALCAT1干预组;以常规培养基培养的L-0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脂滴沉积、线粒体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自噬体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TOR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4-HNE)、活性氧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细胞模型中ALCA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26±0.83比1.02±0.12、0.35±0.02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83,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脂滴沉积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7.67±3.52和7.67±0.33比4.33±0.33),ALCAT1干预组脂滴沉积量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7.67±0.33比17.67±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7.07、2.8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而ALCAT1干预组线粒体肿胀程度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43±0.01比0.2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93±0.05比0.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AT1组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0.95±0.04比0.42±0.01和0.28±0.02、2.07±0.06比0.93±0.05和0.98±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15.63、14.05、13.0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mTOR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44±0.02和0.74±0.01比1.93±0.10),ALCAT1干预组mTOR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74±0.01比1.44±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12.04、32.14,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14±0.01和0.07±0.01比0.28±0.01),ALCAT1干预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0.07±0.01比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4.10、5.96,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丙二醛、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1.44±0.30)和(5.84±0.36) g/L比(1.72±0.38) g/L、(19.94±2.47)和(11.95±1.55) μmol/L比(1.47±0.18) μmol/L、(5.00±0.43)和(2.99±0.37) ng/L比(1.46±0.23) ng/L、(203.40±5.16)和(92.07±11.98) ng/L比(23.32±3.33) ng/L、(123.70±8.38)和(67.42±4.88) ng/L比(47.18±4.5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6、7.86、7.45、6.74、7.22、3.49、29.34、5.53、8.02、3.03,P均<0.05)。ALCAT1干预组的活性氧、4-HNE、IL-6和TNF-α的表达水均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5.84±0.36) g/L比(11.44±0.30) g/L、(2.99±0.37) ng/L比(5.00±0.43) ng/L、(92.07±11.98) ng/L比(203.40±5.16) ng/L、(67.42±4.88) ng/L比(123.70±8.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3.51、8.54、5.81,P均<0.05);ALCAT1干预组丙二醛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比较[(11.95±1.55) μmol/L比(19.94±2.47)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肝细胞中表达上调,敲减ALCAT1可抑制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标签: 氧化性应激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肝细胞脂肪变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锋 岳静 金瑞 陶丽新 郭秀花 闫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07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电力教学医院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10006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2015级,10006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2016级,10006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早期预防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06—2015年北京电力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队列数据,根据基线血清ALT水平的四分位数将体检人群分为4组(Q1~Q4组),Q1组作为参照。采用门诊随访方式,记录随访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采用二次推断函数方法分析血清ALT水平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共入选研究对象11 601人,其中男性7 796人。随访期间共有553人发生糖尿病,发病率为4.8%。男性和女性的ALT水平不同[(30.32±22.77)U/L比(20.23±58.20)U/L,t=13.36,P<0.0001],因此分别进行分析。多变量二次推断函数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ALT_Q4的RR值为2.908(95%CI:2.236~3.783),女性ALT_Q4的RR值为1.797(95%CI:1.121~2.882),因此血清ALT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和女性的血清ALT水平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二次推断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转移蛋白16(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ETTL16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检测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取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和细胞中的表达。22RV1细胞株稳定转染相关慢病毒。以RT-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ETTL16的效率。以细胞迁移实验检测22RV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测定的数值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采用t检验。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中,METTL16在mRNA水平的都呈现出过表达的趋势[癌组织为1.00±0.43,癌旁组织为2.12±0.68,t=-5.405,P<0.05;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为1.00±0.17,22RV1为2.16±0.93,t=-8.568,P<0.05;LNCaP为1.51±0.17,t=-3.0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水平,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的METTL16依旧呈现高表达的趋势(WPMY-1为1.00±0.23,22RV1为2.91±0.85,t=-3.038,P<0.05;LNCaP为1.99±0.43,t=-2.89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METTL16后导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相对细胞量为过表达空载体组(ON-22RV1)为1.00±0.04,过表达METTL16组(OE-22RV1)为3.18±0.10,t=-34.951,P<0.05]而敲低METTL16则导致相反结果(相对细胞量:SCR-22RV1为1.00±0.06,sh1-22RV1为0.47±0.06,t=3.862,P<0.05;sh2-22RV1为0.64±0.05,t=9.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TL16在前列腺癌的生理过程中可能起原癌基因的作用,并且调控着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N6-甲基腺嘌呤 前列腺癌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Ⅰ/Ⅲ(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Ⅰ/Ⅲ,MAT 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364 545份新生儿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MAT Ⅰ/Ⅲ缺乏症患儿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变异位点。采用MutationTaster和HSF软件对发现的新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预测。结果新生儿筛查检测出3例MAT Ⅰ/Ⅲ缺乏症患儿,发病率为1/121 515。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分析结果显示3例患儿的血甲硫氨酸浓度在筛查和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访期间生长发育正常。3例患儿均被检测到MAT1A基因变异,共发现3种变异类型,包括2种错义变异c.776C>T(p.Ala259Val)、c.791G>A(p.Arg264His),和1种同义变异c.360C>T(p.Cys120Cys)。MAT1A基因c.776C>T(p.Ala259Val)和c.791G>A(p.Arg264His)变异为已知的致病变异,c.360C>T(p.Cys120Cys)为尚未见报道的新变异。用MutationTaster和HSF对c.360C>T(p.Cys120Cys)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会引起剪接改变,进而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本研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本地区MAT 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阐明了本地区MAT Ⅰ/Ⅲ缺乏症的发病率,发现1个新的MAT1A基因变异,丰富了MAT1A基因变异谱,为MAT Ⅰ/Ⅲ缺乏症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变异 MAT1A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7个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缺陷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家系进行OTC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7例经串联质谱筛查或临床诊断可疑OTCD的患儿或其母亲进行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panel检测,发现可疑致病变异位点后,应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进行变异验证分析。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抽取绒毛或羊水细胞进行相应基因变异检测,用于产前诊断。结果7个家系中共检测到7种OTC基因变异,分别为c.583G>A(p.Gly195Arg)、c.626C>T(p.Ala209Val)、c.674C>T(p.Pro225Leu)、c.482A>G(p.Asn161Ser)、IVS1-2A>G、c.116G>T(p.Gly39Val)、c.898delT(p.300Phefs*22),其中IVS1-2A>G、c.116G>T(p.Gly39Val)和c.898delT(p.300Phefs*22)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产前诊断家系中3例胎儿基因测序均发现携带OTC基因变异半合子,性别为男性,孕妇选择终止妊娠,胎儿流产组织基因变异分析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另1例胎儿为OTC基因杂合变异,性别为女性,出生后新生儿筛查结果阴性,随访12个月,生长发育未见异常。结论OTC基因变异为7个OTCD家系的致病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症 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 OTC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法原理测定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m-AST,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检测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观察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比较各型肝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结果:各型肝病患者m-AST,AST,m-AST / AST的值显著高于临床病理诊断(P<0.05);各型肝病患者各指标LDH,ADA,ALP的结果显著高于临床病理诊断(P<0.05)。结论: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为临床对心、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及预防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同工酶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种肝细胞或肝移植中,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α-1,3-半乳糖基转移基因敲除猪肝细胞(GalT-KO-hep)的作用。方法利用永生化GalT-KO-hep,与经脂多糖+聚肌胞苷酸激活的h-PBMC共培养。生化分析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白蛋白、ALT、AST和尿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lT-KO-hep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lT-KO-hep中Caspase-3剪切体表达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和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时间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共培养模型不同时间点上清液生化指标含量、GalT-KO-hep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6 h组上清液中ALT含量高于共培养24 h和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培养48 h组AST含量高于共培养6 h和24 h组(P均<0.05);共培养24 h和48 h组尿素含量均高于共培养6 h组(P均<0.05)。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24 h和48 h后,细胞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程度逐渐增加。与活化h-PBMC共培养0.5、1、6和12 h后,GalT-KO-hep磷酸化蛋白p-STAT3、p-JNK、p-IκBα、p-P38 MAPK、p-AKT和p-ERK(1/2)均被不同程度激活。结论h-PBMC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诱导GalT-KO-hep损伤和凋亡,并促进炎症相关分子通路的激活。

  • 标签: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肝细胞 异种肝移植 免疫排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修饰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是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对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进行三甲基化,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在多种实体瘤及B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到EZH2过表达或突变,但EZH2在部分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在不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甲基转移酶类 淋巴瘤,B细胞 淋巴瘤,T细胞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医院就诊的患者50例和我院患有肝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急性心肌梗塞组(n=30)、病毒性心肌炎组(n=21)、肝硬化组(n=31)、肝炎组(n=48)、正常体检者组(n=50),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的m-AST、AST、m-AST/AST的动态变化比较及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率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毒性心肌炎组,肝硬化组,肝炎组患者在治疗后的m-AST、AST值、m-AST/AS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心肌梗塞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