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通过密闭封闭治疗,引流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腹部损伤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差异分为A(n=50),B(n=50),C(n=50),D(n=50)四组;A组患者引流袋及水封瓶更换频率为1次/d,B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3d,C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周,D组患者至拔管前不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比较4组患者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和水封瓶瓶内细菌阳性率。结果D组患者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C组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每周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机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损伤,密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水封瓶引流袋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总结临床工作中影响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因素,为提高VSD技术疗效提供借鉴。从护理方面的因素、医疗方面的因素、患者全身方面因素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响VSD技术的因素。

  • 标签: VSD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中抽选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接受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中采取封闭吸引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溃疡创面 临床应用
  • 作者: 洪祥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大安区牛佛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47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10-011负压吸引术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流产技术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终止意外妊娠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数量约占世界人工流产总量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育龄人数较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避孕措施、避孕知识的缺乏。人工流产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两种,目前常用的手段有负压吸引式人工流产、钳刮式人工流产等,其中负压吸引术作为我国首创的一种人工流产技术,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十周以内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2负压吸引术人工流产手术术前准备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正式进行人流手术之前,首先医生要对孕者进行病史询问,了解其婚育情况、月经史、疾病史等多项信息,其次会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尿妊娠试验、白带常规化验、超声检查子宫和孕囊大小等,常规妇科体检以及血压、体温、心电图等一般体检,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孕者患有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生殖器官炎症,必须先对以上妇科疾病进行治疗,然后才能正式进行流产手术。术前连续两次体温测量均在37.5℃以上的患者不能进行手术。如果孕者正处于传染性疾病发作期或者患有心力衰竭、血液病等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等待其治疗好转后才能安排入院进行手术。此外,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患者应考虑住院或转院进行手术,包括高血压、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患有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或生殖道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妊娠十周以上;早孕反应相对严重;尿酮体呈阳性、急性肝炎或者浸润型肺结核患者;脊柱或者肢体畸形无法顺利采取膀胱截石位的患者;子宫曾经遭遇穿孔或者阴道与宫颈穹隆部位有裂伤史的患者;一年内进行人流手术次数超过三次、产后三个月内再次妊娠、剖宫产手术半年内妊娠等高危患者。3负压吸引术人工流产手术临床操作法经过一系列检查和必要治疗之后,患者正式进入手术环节。在进行手术之前,手术者应先穿上清洁洗手衣,换上清洁鞋子,依次戴上手术专用帽子和口罩,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常规刷手。病人应排空膀胱,仰卧在手术台上,将双腿放置在床的架子上,臀部移动到床边,尽可能地将会阴部位暴露出来。手术第一步,手术者首先要对患者外阴和阴道进行冲洗消毒,然后更换臀部垫子或者双层的治疗巾,套好裤腿,铺上孔巾。复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利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 66例患者,并且在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所有病例均在清创后行封闭引流,创面缩小变浅,肉芽组织新鲜无脓性分泌物。再进行植皮或肌皮瓣转位术,术后愈合良好。结论: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是正确实施封闭引流技术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创面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利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66例患者,并且在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所有病例均在清创后行封闭引流,创面缩小变浅,肉芽组织新鲜无脓性分泌物。再进行植皮或肌皮瓣转位术,术后愈合良好。结论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是正确实施封闭引流技术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创面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VSD封闭引流术作为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已逐渐成为当代伤口治疗的主流,据统计,管道堵塞是封闭引流使用中的第一并发症1。现在临床上没有专门的VSD冲洗器,一般用的是输血器或注射器临时代替,存在很多弊端。且持续冲洗+脉冲两种方式结合能有效防止VSD管道堵塞的发生2。?故我们设计了一种冲洗器来更好的解决堵管问题。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冲洗器 设计
  • 简介:摘要VSD封闭引流术作为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已逐渐成为当代伤口治疗的主流,据统计,管道堵塞是封闭引流使用中的第一并发症1。现在临床上没有专门的VSD冲洗器,一般用的是输血器或注射器临时代替,存在很多弊端。且持续冲洗+脉冲两种方式结合能有效防止VSD管道堵塞的发生2。?故我们设计了一种冲洗器来更好的解决堵管问题。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冲洗器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换敷料治疗,观察组给予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坏死与骨髓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换敷料持续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敷料维持的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骨折患者创面的愈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科 创面 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4例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外伤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手术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封闭式 负压引流 手足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临床应用封闭吸引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使用同一厂家的VSD敷料、多侧孔引流管、三通接头、生物半透膜、医院中心源,对73例骨科患者的创面行持续引流,据不同类型的创面吸引7~27d不等,为二期缝合、植皮、皮瓣转位准备良好的手术床。结果60例一期痊愈,创面愈合率82.19%,11例好转,后经皮瓣转移或其它换药方法,创面好转率15%,2例吸引前后无变化,创面无效率2.7%。结论骨科临床治疗中使用封闭吸引技术效果显著,患者愈合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VSD 骨科临床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发性气胸低吸引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50 例入组,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胸管引流,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低吸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在气胸、肺不张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自发性气胸应用持续低吸引,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肺复张时间缩短,促进气胸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低负压吸引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总共有 50例骨科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引流治疗方式,命名为常规组,另一种则使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每组 25人,并对治疗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常规组有效治疗人数为 15例,治愈有效率为 60%,研究组的有效治疗人数为 23例,治愈有效率为 92%,明显要高于常规组。除了有效率以外,研究组的各方面数据记录都要远优于常规组。结论:使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骨科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治愈率,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骨科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接收的50例行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的VSD治疗中,加强患者心理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护理,应用综合护理方案,能够较好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 标签: 〔〕骨科创伤 VS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总共有50例骨科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引流治疗方式,命名为常规组,另一种则使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每组25人,并对治疗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常规组有效治疗人数为15例,治愈有效率为60%,研究组的有效治疗人数为23例,治愈有效率为92%,明显要高于常规组。除了有效率以外,研究组的各方面数据记录都要远优于常规组。结论使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骨科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治愈率,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骨科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 改良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与优势。方法:通过对我院 2018 年 11月 -2019 年 11月收治的各种骨科创面就诊治疗的 8 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 4 0例,施以常规封闭引流技术;改良组 4 0例,施以经改良后的封闭引流技术。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注射器冲管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治疗费用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封闭引流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更换敷料的次数以及治疗费用,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外 科 创伤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临床治疗上的治疗效果与优势。方法通过对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各种骨科创面就诊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20例,施以常规封闭引流技术;改良组20例,施以经改良后的封闭引流技术。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注射器冲管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治疗费用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引流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更换敷料的次数以及治疗费用,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科 创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临床治疗上的治疗效果与优势。方法:通过对我院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各种骨科创面就诊治疗的 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 20例,施以常规封闭引流技术;改良组 20例,施以经改良后的封闭引流技术。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注射器冲管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治疗效果、敷料维持时间、治疗费用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封闭引流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更换敷料的次数以及治疗费用,并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科 创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