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引流(VSD)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为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实验组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应用持续引流(VSD)处理切口。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是(25±14)d实验组2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8)d,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控制速度更快愈合也更快,比较两组差异明显。结论持续引流(VSD)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持续负压闭式引流(VSD)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方式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胃肠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引流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虹吸引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较少,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虹吸引方式应用于胃肠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引流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方式 虹吸引流方式 胃肠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用封闭引流灌洗引流治疗疗效。方法本组1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治疗;B组采用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A组随访时间显著多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创面感染率和复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用封闭引流治疗效果优于灌洗引流治疗。

  • 标签: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闭式灌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引流与对冲引流治疗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封闭引流,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对冲引流,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髓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封闭引流,不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髓炎 封闭式负压引流 对冲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引流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7例胸腔引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及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7例胸腔引流患者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对胸腔引流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康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VSD)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近三年32例复杂创伤行VSD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20例一期治愈,6例二期中厚皮片植皮关闭;6例游离皮瓣移植二期愈合。结论在VSD治疗中正确、及时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VSD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值 创面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28-02摘要目的探索总结应用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小儿骨及软组织损伤的实用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对15例应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患儿进行观察护理,总结VSD技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取得了用传统方法治疗复杂创面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吸引,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和引流管的管理是VSD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小儿骨科 VS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技术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临床资料对我院33例复杂创面的病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取得了用传统方法治疗复杂创面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结论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腹部Ⅳ类切口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皮下留置引流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及吸引的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关腹方法,未留置皮下引流管。记录患者术前Hb,术前Alb,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术后1、3、7dHb和Alb,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及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均于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每2周复诊1次,复诊至切口拆线后3个月。记录拆线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3例患者纳入研究。65例试验组患者术后1、3、7dHb分别为(111±15)g/L、(107±18)g/L、(108±13)g/L;58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2±13)g/L、(106±16)g/L、(106±12)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7dAlb分别为30g/L(26g/L,32g/L)、31g/L(28g/L,33g/L)、35g/L(32g/L,37g/L);对照组分别为30g/L(25g/L,32g/L)、32g/L(29g/L,33g/L)、37g/L(32g/L,38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7,P〉0.05)。试验组术后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P〈0.05)。患者感染均发生在术后4~6d,感染均只限于皮下组织,未达肌肉层或以下组织,全部敞开引流后行清创缝合,均治愈。患者均未发生再�

  • 标签: 外科伤口感染 腹部Ⅳ类切口 引流 负压吸引 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采取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针对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使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降至最低,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科创伤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VSD对小腿足创伤的治疗护理疗效。方法对19例小腿足创伤的患者进行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采用心理疏导、皮肤准备、保持有效的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观察、引流瓶的处理、创面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17例经一次VSD治疗,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颗粒饱满,鲜红嫩活,再次VSD治疗7天后均一次全部成活;2例骨外露患者经VSD治疗3周后,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正确使用材料以及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加快了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减少了大剂量抗菌药物的应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 标签: VSD 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3~7d,15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7~14d,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封闭引流治疗,在此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97.7%,并发症发生率为2.3%,高血压发病率为2.3%,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9.3%,高血压发病率为6.9%。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并发症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低,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外科疾病 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利用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在创面处产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新颖治疗方法.为了研究VSD用于骨外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骨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组(VSD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组)之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骨外科创伤患者,总共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清创、换药以及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方法进行清创的基础上再采用连续VSD技术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创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出现并发症的比例及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1%,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比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于骨外科创伤患者护理,具有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换药次数少等优点,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封闭引流技术(VSD);骨外科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5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0例肠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多项指标结果分别是(158.09±11.17)次、(29.40±5.13)天、(55.49±7.17)天、(12488.09±1077??57)ml,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瘘患者采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后,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切口恢复,提高了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肠瘘口;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10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