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病人转运交接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缩短用时的方法,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对急诊科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29日收入院的病人进行转运交接时间实时记录汇总分析。结果合计250人次,转运交接平均用时18.1分钟,其中转运途中用时5.57分钟,与接收科室交接平均用时5.4分钟,耗时最长。讨论急诊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是影响急诊病人转运交接时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诊病人 院内转运 交接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规范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针对患者转运交接的开展,采取品管圈活动管理方案予以规范,比较患者采取品管圈开展转运交接管理改善前后的合格率情况。结果未采取品管圈转运交接管理改善前,60例患者转运交接合格率为81.67%,采取品管圈转运交接管理改善后,患者转运交接合格率为96.67%,改善后的合格率明显优于改善前,改善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将品管圈管理活动应用其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转运交接合格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转运交接风险意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转运交接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急诊患者转运至病房中的时间交接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实施品管圈,对比品管圈进行前、中、后的转运时间。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较之前在转运前准备时间、途中转运时间、人均交接时间、病情变化抢救时间、交接单填写确认签名时间、以及合计时间方面均有所改善,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转运工作开展QCC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转运所需要的时间,规范转运交接的相关程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团结协作、相关创新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患者 转运 时间交接管理 应用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6-02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心内科c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转出交接表格,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选择2015年1~7月心内科ccu接受救治的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的5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医护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交接;观察组则采取SBAR沟通交接模式。结果在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的交接患者耗时为(5±0.15)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7)分钟(P<0.05);观察组交接问题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9%(P<0.05);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96%较对照组86%明显提高。

  • 标签: SBAR模式心内科监护室(CCU)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为明确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需改变或采取其它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院内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内进行安全转运的相应措施。结果危重病人在转运中存在很大风险,转运过程是否安全,对病人的生命、疾病的转归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结论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规范病人转运制度,制订转运流程,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病人 医院内 安全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功能及该部位的转运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和溶质载体转运蛋白),以及它们在血脑屏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和在体脑微透析技术,定性定量地探讨了转运蛋白在中药有效成分跨血脑屏障中的作用。

  • 标签: 血脑屏障 ATP结合盒 溶质载体 转运蛋白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480例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根据SBAR床边交接程序,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交班制度,对于护理交接班进行规范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约为7%;观察组患者输液脱出及渗漏、压疮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两组对比差异突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管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BAR床边交接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SBAR床边交接程序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标记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又向前迈进一大步,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纳米涂层细菌能有效转运口服DNA疫苗,这种疫苗能刺激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并摧毁癌细胞。这是第一次将纳米涂料用于经体内细菌转运口服DNA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干预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120例,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意外发生率与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在院内转运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不利于患者抢救治疗,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意外发生率,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 体会
  • 简介:总结了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主要方法、注意事项及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出诊、转运前的准备,救护车派发的注意事项,急救现场的评估,患者长途转运途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及目的地交接患者的处理,认为高效、快速、安全的院前急救方案,可赢得挽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提高院前长途转运的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长途转运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设计ICU病情交接查检单(简称查检单),指导医护人员在临床交接班实践中进行病情查检,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查检单应用于ICU的危重患者,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交接班查检,比较应用查检单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查检单后,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检单规范了ICU重症患者的病情交接方式与内容,有助于提高ICU的交接班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接班 查检单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并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准作业程序应用于手术患者交接中,比较实施前后交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交接时间和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后,交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降低至0.65%,交接时间由5-10min降至1-2min,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由90.4%提高至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标准作业程序规范了手术患者交接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步骤,提高了安全性,缩短了手交接时间,实现了交接的过程质控。

  • 标签: 手术患者 标准作业程序 患者交接
  • 简介:摘要护士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本文通过对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实习护士不能主动参与交接班的问题原因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实习护士能明确交接班的意义,以期提高自身参与交接班的主动性。

  • 标签: 实习护士 交接班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