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出于种种原因,生下孩子,甩手交给了奶奶或姥姥,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去,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接回身边,目的是监督读书,让孩子按父母的愿望去发展。于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孩子毕竟是灵与肉的统一体,不是随意再塑所能奏效的。这里从众多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抽出几个例子,也许对年轻父母有所启发。

  • 标签: 抚养弊端 隔代抚养
  • 简介:现代城市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职场,双职工的现象日趋增多,有了孩子后,多数没有时间照料,大多数年轻父母会选择请自己的父母帮忙,但由于两代人之间观念的差异,这就引发了议论:隔代抚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 标签: 抚养大家谈 隔代抚养
  • 简介:大凡做了祖父母的人们,都会坠入隔代亲的爱河而不能自拔,他们亲孙儿(女)如掌上明珠,呵护、溺爱、百依百顺,即便天上的星星、月亮也想摘下来相送。说起来,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须深思的是:如何使隔代亲的“亲情”走上理智的轨道?在物质投入上添加精神营养爱孙者多从衣、食、住、行上考虑,更有甚者,从孙一落地到满月、百岁、生日,每每迭上一笔笔保险金,什么“希望保险单”啦,“为了明

  • 标签: 隔代亲 隔代教育 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
  • 简介:小孙儿黄豆出世以后,家庭生活进入“新状态,多有“新体验”,那次副刊编辑来约稿,竟觉得唯孙儿题材新鲜,余皆陈旧不堪。当然,彼时以《果然隔代亲》应命,也有点适应“晚报文体”的消闲和愉乐的意思,没承想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新状态、新体验层出不穷,写孙儿的文字联翩而发,几年下来不下几十余篇,“月月红”似地开得欢。这结果,至少从两个方面造出戏剧效果。一方面,我家豆豆差不多成了“著名孙子”。电话里老友、新朋、外埠的、本地的往往会插进一句“豆豆好吧”不说,雨花社那位不苟言笑的梁晴女士。也几次通知说要到“府上”去看看“豆豆”,广电报的陆菁菁小姐来访,更为豆豆正巧去了外婆家而“虚却此行”似地扫兴。连文联的硬派汉子庞瑞垠先生也打趣说:阁下

  • 标签: 外婆家 庞瑞垠 戏剧效果 副刊编辑 陈旧不堪 小孙
  • 简介:隔代宠”当有度路边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开始步入独生子女社会,作为独生子女社会的派生现象──“隔代宠”也随之出现。一些爷爷奶奶把他们晚年的爱心、过剩的精力、多余的资金倾注到大多是独根独苗的孙子孙女身上,既让孙子孙女生活得幸福愉快,又让自己...

  • 标签: 有度 黑白颠倒 成长发育 一手包揽 造福子孙 读书学习
  • 简介:笔者曾碰到这样两个实例:其一,孩子吃糖成癖,刚长齐的牙已经被蛀了。当父亲告诫孩子糖吃多了会腐蚀牙,并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时,爷爷说话了:“别信那个,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爸舍不得花钱,我这有。”当孩子哭着要吃糖时,爷爷就去给买了好几斤。其二,父亲让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的孩子关上电视写作业,孩子冲着父亲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父亲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奶奶却在一旁说:“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 标签: 隔代亲 隔代教育 适应能力 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
  • 简介:一天,路遇原单位老同事的女儿小敏,怀中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小敏对我说,生下儿子之后,想外出工作.留下儿子由他爷爷奶奶照看。但听单位有经验的女同事说过,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因此还拿不定主意,便向我询问:“您在这方面有研究,能告诉我隔代教育究竟有什么利与弊吗?”

  • 标签: 隔代教育 儿童 家庭教育 心理状态
  • 简介:隔代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中的新话题。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职业流动的加速,中青年外出求学、打工、闯世界的人数剧增,妇女就业率高,离婚率上升,加上老年社会的到来,社会养老体

  • 标签: 家庭教育 新形势 妇女就业 职业流动 独生子女 老年社会
  • 简介:为什么隔代人会更亲一些呢?难道仅仅是血缘关系吗?不是,老年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光用血缘关系来解释是不够的,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共同之处,老年人爱和孩子一起玩耍,使得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另外,由于年轻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经常和老人聊天,孙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时间的空白和情感的空虚;最后,父辈和祖辈人在一起相处,往往由于双方都是成年人而各抒己见,年轻人更容易坚持自己的主张,更愿意追逐新潮,而这些又常常是老年人所不齿的东西。

  • 标签: 抚养 血缘关系 老年人 晚年生活 成年人 情感
  • 简介:去年10月中旬,我与老伴跟随小女儿(1998年赴德国留学,毕业后在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工作,已在德国定居)前往德国探亲。在德国生活了近两个月,并到荷兰、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等国家旅游观光,初步

  • 标签: 家庭抚养 抚养教育 西欧家庭
  • 简介: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塑造人格的基地,而人格又决定了人的命运。关于家庭与个人的关系,本体心理学认为:家庭需要每个健全的个体所组成,只有个人发展了,健康了,整个家庭才能健全。然而,家庭中的问题是最多的。误区也最多,最难解决的是人格冲突,尤其是关于两价人格(依赖人格)。在家庭中,最令人痛心的重大误区和悲剧是忽略了隔代寄养造成的严重心理问题.

  • 标签: 隔代寄养 人格障碍 家庭教育 心理卫生
  • 简介:本文在述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母亲抚养困难及其影响因素。母亲抚养困难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感受,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挫败感等,它是影响儿童发展和母亲适应母性角色转化的重要变量。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的特征、母亲的特征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 标签: 母秦 “抚养困难” 影响因素 抚养行为 心理结构 儿童心理学
  • 简介: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标签: 理论老年抚养比 实际老年抚养比 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