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的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的“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的疑难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的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的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 简介:当年,孙策临死前对其弟孙权有一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很快到了赤壁之战之际,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张昭直言相谏:“曹操其势正大,恐难抵挡,一旦硬战,恐怕凶多吉少,不如先送人质给他,以息战火,来日再战!”对于张昭的投降主张,周瑜却坚决反对,痛斥为“迂儒之论”,并在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大忌之后,十分坚定地对孙权说:“江东拒险,交通便利,兵精粮多,能割据,不必向曹操低头。送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

  • 标签: 君子 赤壁之战 交通便利 曹操 张昭 孙权
  • 简介: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是由历代”君子”所承担的。然而何谓“君子”,本文依据《论语》拟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包括“君子”的世界、“君子”的意义、“君子”的困惑及“君子”的本质个方面。目的在于澄清“君子”的原始形态,为进一步探求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与现代文化之关系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 标签: 君子 境遇 不愠
  • 简介:2016年4月7日至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君子与家风文化”高端论坛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梅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上海社科院 君子人格 科研机构 科学院哲学所
  • 简介:《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 标签: 《易经》 君子观 卦爻辞 中国传统道德 有德者 理想人格
  • 简介:南阳汉代画像石(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部分,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画像石(砖)中的南阳汉代亭、街亭图像,为历史、考古学家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图像史料。从艺术审美角度来看,南阳汉代亭画像石(砖)又形成了一个独立有序、内容丰富、形式成熟的艺术系统。尤其是汉画像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且造型与表现手法的古拙使其更增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美。

  • 标签: 画像石(砖) 艺术价值 汉代 南阳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价值
  • 简介:春秋中期之前的“君子”、“小人”概念,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道德褒贬含义,而是指代两大不同等级的社会人群,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春秋中后期,即孔子时代,“君子”、“小人”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有了道德含义,进而“君子”成为道德、文化的代名词,失去了与人的出身等级之联系。这一转变的背后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历史由传统的贵族制时代向官僚制时代演变,推动了君子、小人概念的演变。亦即词汇意义的演变过程,打下了深深的中国文化平民化走向的烙印。

  • 标签: 孔子 君子 小人 平民化 春秋时期
  • 简介:重建道德中国,推动移风易俗,必须造就大批新时代的君子去参与去带领。君子文化曾长期被冷落,而今又逐渐升温,其顽强生命力来源于:一是合情合理,二是文明需要。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滋养着君子群体。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差别,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又是动态的可以转化的。梁启超有《论君子》之作。今日新的君子之论把君子道德人格概括为“六有”: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我们要突破“君子不器”的局限,改曰“君子能器”,呼唤各行各业都有大批君子出来肩负重任。全国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山东威海倡导“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成绩,都增强了我们重建礼义之邦的信心。

  • 标签: 君子人格 君子能器 移风易俗
  • 简介:禅宗发展至赵宋为之一变,伴随着有宋一代“郁郁乎文哉”的时代精神,“文字禅”这种样式也应运而生了。从汾阳善昭的“颂古”问世以来,雪窦重显、丹霞子淳、宏智正觉等禅师均有颂古之作流传,至圆悟佛果的《碧岩录》(一作《碧岩集》)刊行,则集有宋文字禅之

  • 标签: 《无门关》 禅宗 慧开 佛教文化 教义思想
  • 简介:邓小平提出'有'新人和'化'干部的要求与标准,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的'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好'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有'新人和干部'化'的内涵,'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的前提条件,'化'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的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的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的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化'干部科学标准的深刻理论品质。'有'和'化'对当前的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干部“四化”
  • 简介:  三峡地区天井窑院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应用自然材料构筑房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环境自身的特征和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与大自然融合的心理要求.注重周围环境的营造,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天成.三峡地区天井窑院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朴素的生态学建筑思想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意义.……

  • 标签: 三门峡地区 地区天井 天井窑
  • 简介: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价值追求。"个全面"的实施必须把握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金规则"。就目的而言,实施"个全面"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就手段而言,实现好"个全面"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指标在于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凸显公平公正;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任何违背公平正义的做法将难以真正落实"个全面"。因此,当代中国实践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制度的公平正义,既要保证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撑。

  • 标签: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公平正义 价值导向
  • 简介:本文深刻揭示了《易·系辞》所云“生生之谓易”的思想内涵,以及这种思想同基督教神学的相融相通之处,指出了“基督徒君子”所应具备的体察天心人事的生命素质: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遵循正道。

  • 标签: 生生神学 基督徒君子
  • 简介:净土法门,其大无外,竖穷三际,横超三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因为其殊胜稳妥,万修万人去,所以,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大乘各宗行人亦多兼修净土,如天台、贤首之教观,参禅者乃至持密者,无不盛赞念佛,栖心净土。

  • 标签: 净土法门 行门 修行方法 念佛法门 净业 佛经
  • 简介:邓小平'有'新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选择,其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新人思想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科学价值选择,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重温邓小平'有'新人思想,紧密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把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大力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知行统一作为三大着力点,其主要途径宜从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传播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之中等方面入手。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比德于玉"的相关说法见于《礼记·聘义》、《荀子·法行》、《孔子家语·问玉》。关于"比德"多见于美学的讨论中,就"比德"出现的文本语境来看,"比德"原本不是一个文学的话题,而是一个伦理学的话题。"比德"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比喻的手法,而是一个伦理学的方法,是一个说明美德的方法。"比德"的方法具有伦理学上的自然主义的某种特征。"

  • 标签: 比德 “子曰” 君子 文献 文学比喻 伦理学
  • 简介: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期待,它产生于传统政治等级结构之中,是各种政治主体的抽象综合体,具有道德与政治的双重属性。王朝体制架构下,君子表现出维护王权思想、完善权力结构、整合协调政治秩序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掘君子人格的价值,首先要破解概念转换中的障碍,进而寻找其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契合性,最后要发挥政府公民教育职能以弘扬其积极意义。

  • 标签: 君子人格 王权主义
  • 简介: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女性并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而作为青楼女子,她们并不像闺阁女子一样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体现自己的文化艺术才能。她们为了生存,为了介入高层次的文人圈,除了自身的条件和天赋之外,还要刻苦于笔墨技法的练习。妓女画家的题材范围要比闺阁画家窄得多,她们主要表现兰、竹,因为它们似乎更适合这些妓女画

  • 标签: 女性画家 素素 闺阁女子 艺术才能 古代社会 笔墨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