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90d喂养实验对灵芝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灵芝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2.5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灵芝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灵芝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酒精性肝病患者30例,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 结果 提高患者对服药及复查的依从性,完善并强化对护理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及护理安全性的目的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对于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被收治入院者实施选取,共计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内入院患者40例,入组后抽签方式分组,分为综合组、一般组2小组,每组20例患者,综合组将实施综合护理手段、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指标:负性心理评分、护理后1-3个月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护理前,综合组、一般组负性心理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综合组、一般组负性心理评分对比,综合组评分存在优势性(P<0.05),综合组护理后1-3个月患者HBV-DNA转阴率相比一般组更高,有比较优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使患者改善负性心理。

  • 标签: 综合护理 负性心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DNA转阴率
  • 作者: 曹卫华 高媛娇 易为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 1015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北京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机体后,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HBV清除及肝脏损伤在临床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炎症反应是宿主免疫反应的特征表现,炎症长期存在促进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固有免疫是宿主对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s)是固有免疫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慢性HBV感染、肝炎的发生、HBV清除和感染的恢复中起关键作用。探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pDCs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2020年10月内,本院接诊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依从性进行分组,分为(不依从组)对照组(n=30),(依从组)实验组(n=30),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关性因素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以此来探究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具体因素。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可知,两组患者年龄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疾病认知水平等影响因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磁共振检查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施以MRI检查,观察MRI特点。结果:初诊后,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意识或者肢体异常,2例患者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4例患者发生嗜睡及失眠,7例患者意识模糊,8例患者共济失调、机体震颤,4例患者行走不良及记忆力减退。20例患者发生脑部萎缩,小脑及大脑萎缩患者数量较多,总计18例,占比72%。小脑萎缩患者多见小脑蚓部萎缩。大脑萎缩则是大脑灰质异常,其中,单纯性大脑萎缩患者4例,单纯性小脑萎缩2例,分别占比16%、8%。脑白质脱髓鞘2例,占比8%,16例患者发生DWI信号扩散受限。10例患者呈现胼胝体弥散增长,T1及T2信号异常,3例患者表现为胼胝体长T1及T2信号。DTI检测15例患者胼胝体纤维束发生断裂,2例患者纤维束稀疏,信号发生变化。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采取MRI诊断,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MRI诊断准确性较高,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磁共振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后的对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0)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n=6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在护理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中医护理 心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运用效果。方法: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20年6月—2021年6月被本院收治),以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优质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医护配合度、生活质量。结果:优质组医护总配合率(95.12%)高于常规组(78.05%)(P<0.05)。优质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精神状况、心理职能、生理职能及一般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医护配合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医护配合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脑磁共振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依据酒龄以及初次饮酒时间进行分组,两组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较之A组,B组患者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重度脑萎缩、胼胝体变性以及韦尼克脑病检出情况、弥漫性病灶检查率较优(P<0.05)。结论: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中,脑磁共振检查具有显著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精神障碍 脑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时使用心理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设置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选择的观察患者为我科的慢性乙肝治疗7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选择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一组是29.54±2.77(分)、30.07±2.15(分),二组是41.65±3.84(分)、45.81±3.84(分),(t=6.556,p=0.011),结果有差异。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慢性乙肝 抑郁 心理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阿迪教授现就职于内蒙古中蒙医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会员,任常务理事,同时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骨干。笔者有幸跟随阿迪教师学习,获益良多,现总结阿迪教授治疗胃衰症(慢性胃炎)经验,从病因病机、诊疗特征等分析,以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衰症 治疗经验 蒙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慢性毒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连续用药30d,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d后,两组TBIL、ALT、AST水平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d后,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甘草酸二胺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毒性肝炎的价值。方法:根据研究需求,纳入40例慢性毒性肝炎者,其中20例行常态治疗,另20例行异甘草酸镁治疗,前者为常态组,后者为实践组,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开展研究,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结果:各症状评分在实践组比常态组低,P0.05。用药后所检测的ALT、AST有差异,在实践组比常态组低,P

  • 标签: 慢性病毒性肝炎 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价值 异甘草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部低温联合微泵输注咪达唑仑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头部低温联合微泵输注咪达唑仑辅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小儿 咪达唑仑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贴压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给予常规护理的慢性乙肝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给予耳穴贴压护理的慢性乙肝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疗效、睡眠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中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耳穴贴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VP-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不良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235例成人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分为VP-COPD组和未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组(VP-nCOPD组)。VP-COPD组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中位年龄76.5岁;VP-nCOPD组175例,男93例,女82例,中位年龄66.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比较临床特征,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探索重症VP-COPD的风险因素。结果VP-COPD组与VP-nCOPD组比较,年龄(76.5岁比66.0岁,P=0.001)、入院时CURB-65评分(2分比1分, P=0.001)和PSI评分(111 分比85分,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P-COPD组更易合并铜绿假单胞菌(χ²=10.308,P=0.001)及金黄色葡萄球菌(χ²=5.953,P=0.028)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更常见(23.3%比6.8%,P<0.001),重症患者比例高(48.3%比30.3%,P=0.011),住院时间更长(13 d比8 d,P<0.001),院内病死率高(18.3%比7.4%,P=0.01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糖(OR值为1.73,95%CI:1.22~2.44,P=0.002)与胸腔积液(OR值为133.12,95%CI:7.57~2 340.36,P=0.001)是VP-COPD患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因素。结论存在慢阻肺基础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易发展为重症,预后不良,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炎,病毒性 重症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有何价值。方法: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式专病门诊在慢性非病毒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肝病专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医护联合门诊)和对照组(传统门诊),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门诊。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和情感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和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健康、社会、情感、精神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采用医护联合专科门诊的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指导患者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非病毒性肝病 医护联合 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