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汉日同素逆序,是语言接触和词汇交流产物。本文在跨语言研究层面,对汉日同素逆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同素逆序产生原因,并且试图运用系统运筹理论探析汉日同素逆序形成机制。

  • 标签: 同素逆序词,系统运筹,语言对比
  • 简介:在多数情况下,株洲话中词轻重格不随语气加强和后加语气而改变。仅当非强语气下重音因末字调上声44、阳去21低显度前后摇摆不定时,强语气、后加语气使得重音定位于后音节。这不同于荷兰语、德语在强语气作用下重音迁移。

  • 标签: 株洲话 长沙话 轻重格 语气强弱
  • 简介:鉴别是指能够显示方言特征客观事物在普通话中表述。鉴别对方言地理分类起决定作用。以吴语处州方言为例,鉴别分为绝对鉴别和相对鉴别。根据绝对鉴别和相对鉴别绘制同言线柬图,可得主同言线柬和次同言线柬。主、次同言线束反映了处州方言动态地理分类。

  • 标签: 吴语 处州方言 鉴别词 动态地理分类
  • 简介:本文描写惠州话几种内屈折变化形式,分析其特点。惠州话狭义形态不同于印欧语,它是以声调屈折变化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认为汉语方言狭义形态有进一步挖掘必要。

  • 标签: 惠州话 狭义形态 声调改变
  • 简介: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表时间方位短语“自/从X以来”,出于语言经济原则,“自/从X以来”缩略为“X来”;“从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具有名词功能短语“所X来”,“X”和“来”本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由于经常相邻出现,逐渐跨层词汇化为双音;“后来”类直接从动词性偏正短语“X来”词汇化而来,不像前两类“X来”经过了形式上缩减过程;“想来”类来源于动趋式“X来”泛化,“来”逐渐由趋向动词(作补语)虚化为类词缀。

  • 标签: 合成词 结构 差异 来源 词汇化 语法化“X来”
  • 简介:摘要隐喻是人类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因此语言中也常见隐喻形式。本文主要针对汉语方位“上/下”由空间域向时间域、数量域、状态域和社会等级域等较为抽象领域隐喻为研究对象。

  • 标签: 隐喻 空间 方位词 &ldquo 上/下&rdquo
  • 简介:传统英语同义词典辨析多采用解说式,即用完整句子对各异同加以解释说明,篇幅较长但实用性较差。呈现式辨析则把同义差别呈现给读者,须读者自行提炼或总结,优点是简洁、直观、产出性强。文章以《牛津英语同义学习词典》(英汉双解版)为例,探讨了呈现式辨析不同形式,并讨论了相应五种翻译策略,即突出核心词义、兼顾用法信息与语义信息、保持词性一致、规范常用表述、补全隐含信息。

  • 标签: 同义词 解说式辨析 呈现式辨析
  • 简介:通过感知实验、声学语音学实验和文本分析对比,讨论南宁普通话语调音高、音长和语气读音等特征。

  • 标签: 南宁普通话 语调 音高 音长 语气词
  • 简介:现代藏语形容谓语在句法结构形式上较为独特,一类是形容后附存在动词转化来谓语词缀,形式是:形容+(副词+)谓语词缀(+表语气谓语词缀/语气),一类是形容词根后附典型动词体貌一示证标记,形式是:形容词根+(副词+)体貌一示证标记。在详细描述形容谓语结构和形式标记基础上,对形容谓语组块进行识别实验,通过文本与形容词表、副词词表、谓语词缀表和续连规则表匹配,基本实现形容谓语识别,并对误识现象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现代藏语 形容词谓词 谓语词缀 自动识别
  • 简介:模型化词语“B·C”是具有“模标·模槽”特征系列词语,分为“类型化实词/词素+短语/”、“范畴化实词/词素+短语//词素”、“情绪化虚词素+短语/”、“语法化虚词素+/词素”四个次类,其内部和短语判别的依据有三项:音节数、意义、结构。

  • 标签: 模型化 短语 依据
  • 简介:汉语文化特色荚译是个恼人老问题。本文试图摆脱传统汉英词典框架,以《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2000年光盘2.5版)为语料库,分析其所收录之汉语外来,并藉此第一手资料,论证文化特色英译,首先是要找出英语里现成。若无,或现有的不合时宜,则以拼音、定语修饰、借译等方法为英语造新词。英语词汇广纳百川,目前汉语又广为世人所学习,我们应趁此良机,丰富英语里汉语外来。未来汉英词典在文化特色处理上也可依此为借鉴。

  • 标签: 文化特色词 词典语料库 借词 汉译英 汉英词典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角度研究《说文》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文》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文》,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有什么关系。二、一个可追溯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汉语、朝鲜语“邑”、“猒”声系存在着系列对应。它们证明上古汉语影母跟朝鲜语^*k-或^*φ-对应,上古汉语缉部、叶部和谈部分别跟朝鲜语^*-∧p/^*-op、^*-δp和^*-δm/^*-δp对应。

  • 标签: 朝鲜语固有词 上古汉语 对应词 谐声系联
  • 简介:摘要载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是景颇族5种支系语言中一种语言。载瓦语中形容重叠式是常用一种语言手段,其使用频率较高,且重叠种类较多,有基式重叠(AA式)、词根重叠(k21AA式)和词缀(XXA式)重叠等,重叠后表示程度意义加深。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下文中AA、k21AA、AABB、ABAC重叠式感情色由形容来决定,形容前附重叠式(XXA式)感情色彩比较复杂,有的由形容决定、有的由词缀决定。

  • 标签: 载瓦语,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特征
  • 简介:"比喻"一词汇意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篇章功能,可分解出系列语言点,性质不同,习得难易程度不同,宜系统安排、分阶段教学。"比喻"作名词、用来指称比喻现象,进行生词教学时,宜提前到中级阶段(上)。"比喻"作动词、用来解释词语或句子比喻含义,属释义元语言,中级阶段(下)讲解时,可配合讲解词典释义用法。"比喻"作动词、直接参与比喻句构造,属比喻特殊下位小类,可在高级阶段(上)讲解,可配合讲解比喻句式等修辞常识。"比喻"参与构建"先行比喻标记短语/比喻标记句+后续具体比喻句(或比喻句群)"组合而成比喻言语块,高级阶段(下)讲解,可配合讲解篇章衔接等篇章结构常识。

  • 标签: “比喻”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比喻标记 比喻词 释义元语言
  • 简介:汉语方位“上”“下”用法灵活丰富并表现出不对称性,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一个难点。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二者语义构成不同,而语义差别则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领域认知某些特点。本文力图揭示“上”“下”各种用法及不对称性表现中所蕴藏着某种认知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对汉族儿童使用否定"不"和相关否定结构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不"和相关否定结构在句法平面的分布状况,"不"在语义平面的语义指向及其否定焦点状况.

  • 标签: 否定 分布 语义指向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