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罗沙星注射液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方法观察氟罗沙星与双黄连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罗沙星的稳定。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時间点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和后N末端脑钠肤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d以上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术后72-76h复查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单纯冠脉造影(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h的(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PC1组术后16-24h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h血浆(NT-pro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暂时升高,可能与术中球囊扩张导玫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指导用药安全性。方法学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

  • 标签: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头孢类药物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高钙透析液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25%钙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采用1.75%钙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每次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1.0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3月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6月后甲状旁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治疗3月期间治疗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激素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月后各激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高钙透析液可增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

  • 标签: 左卡尼汀 高钙透析液 血液透析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02~2021.07期间,以64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样本数据,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2(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2(穴位埋针联合药物治疗),对比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相对比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意义明显,(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疾病,实施针药并用治疗干预措施,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药并用 痰瘀互结型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稳定心绞疼的治疗中丹红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不稳定心绞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血脂浓度以及血小板板聚集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3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疼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在医学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氯吡格雷 不稳定心绞疼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心绞痛(SAP)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SAP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3种中医证型,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血液黏度仪测定PAG、CD62P、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3种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瘀阻型GPⅡb/Ⅲa水平高于气虚血瘀型(P〈0.05);与气滞血瘀型相比,气虚血瘀型全血黏度水平升高(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3种中医证型间CD62P、P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瘀阻型以GPⅡb/Ⅲa升高为主,而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则分别以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为特征。GPⅡb/Ⅲa、血流动力学可作为SAP微观辨证和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且对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证型 血小板聚集率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倍他乐克治疗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及对疾病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04-2020.10本院收治的90例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倍他乐克,比较曲美他嗪联合倍他乐克的作用机制及对疾病发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稳定心绞痛时,曲美他嗪联合倍他乐克的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心功能,降低了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 倍他乐克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正常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降脂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受试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10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差异不显著。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 盐酸普萘洛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其它处理两组相同,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UAP疗效肯定,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而发挥作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女性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病选择合适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和卡维地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的80.00%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女性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卡维地洛 老年女性 高血压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心绞痛患者取样76例,收治时间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随机分为延续组(n=38,延续护理)和对照组(n=38,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西雅图心绞痛评价量表得分。 结果:护理后,延续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63%,比对照组15.79%低,西雅图心绞痛评价量表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安全性,优化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安全性 有效性 老年冠心病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例CSM患者应用颈椎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JOA神经功能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论颈椎CPS固定与椎板成形术联合治疗CSM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加强颈椎功能,调整神经功能状态。

  • 标签: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板成形术 不稳定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老年心房颤动(AF)伴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与替格瑞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入我院的老年AF伴UAP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予以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治疗,结束12个月用药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观察组结束疗程用药后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个月,观察组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个月,观察组3项凝血功能指标(TT、APTT及P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总占比(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8.33%)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用于老年AF伴UAP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 心房颤动 不稳定性心绞痛 达比加群酯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于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方法采用SihmpackVP一ODSCl(240mmx4.6mm,5μm)柱,以2%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至4.0)-甲醇(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ol-1.结果以质量浓度(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得回归方程头孢西丁钠Y=25.64x+0.58,r=0.9999(n=6)。表明头孢西丁钠在1.20~7.4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氨溴索Y=1.785X+1.4783,r=0.9999(n=6)。表明盐酸氨溴索在0.756~1.57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先后进行4次测定,期间分别为0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4小时,结果测得更昔洛韦峰面积的RSD=0.42%,炎琥宁峰面积RSD为0.4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1h内稳定。结论反相HPLC法测定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配伍体系对测定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常温(20℃)下配伍后11h内稳定良好,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Hplc法 头孢西丁钠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UA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类药。Ⅰ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灵每天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疗程7d。Ⅱ组(观察组)Ⅰ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d。结果Ⅰ组、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II组急性心脏事件低于I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更有效地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灵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利伐沙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稳定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共100例,住院号单双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干预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干预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炎合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鼻炎合剂中桔梗、桑叶、辛夷进行定性鉴别;以绿原酸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薄层定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未见干扰;绿原酸在0.1072~0.8936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鼻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鼻炎合剂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