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合并硬膜外脊髓压迫(MESCC)的临床疗效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硬膜外脊髓压迫(ESCC)分级是否有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采用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MESCC患者共37例病例资料,其中双下肢瘫痪23例,总病变椎体39节。治疗前后定期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双下肢瘫痪情况,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值;同时应用MRI评估椎管内ESCC分级变化并计算术后局部病灶有效率,分析比较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局部病灶有效率。结果所有病变椎体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操作均获成功。骨水泥注入量(3.2±1.3)ml/节,125I粒子植入数(25.0±8.6)颗/节,放射剂量(15.0±5.1)mCi/节。术前VAS为8.5±0.8,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上的VAS分别为3.6±1.3、3.8±1.5、3.4±1.4、5.5±1.0及5.9±1.4,术后各随访点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及1年与术后5 d、1个月、3个月比较VA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VAS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随访3个月时,23例双下肢瘫痪患者中有22例恢复了自主行走和排尿功能;术后1、3、6个月及>1年MRI评价MESCC局部病灶有效率分别为89.7%、91.9%、90.6%、94.7%,各随访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近期疼痛缓解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均显著;联合治疗后MRI显示脊髓周围瘤体缩小明显,可显著降低MESCC分级并保持较长时间稳定。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 椎体合并硬膜外转移脊髓压迫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方法将本院中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整理后进行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挑选出6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HIFU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患者的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当肿瘤直径小于4cm时,两组的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无显著差异,而在直径4-6cm的肌瘤中,实验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高于对照组,虽然针对6-8cm的肌瘤,两组患者的消融率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完全消融率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和HIFU针对直径<4cm的肌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直径超过6cm时,射频消融的效果明显更优,所以建议较小的肌瘤采用HIFU进行治疗,较大的肌瘤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 标签: 超声造影 高强度聚焦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通道超声造影(DCUS)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及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检查的11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男60例,女54例,年龄37~84(63±10)岁。所有患者术前行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术中经穿刺针及术后经外置引流管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UG-PTC)和三维超声胆道造影(3D-USC),即DCUS。根据DCUS图像特征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胆道低位梗阻的性质。所有接受过DCUS的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X线胆管造影检查。肝门部胆管癌分型以X线胆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US)、CEUS、DCUS的准确度。低位梗阻性黄疸定性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US、CEUS、DCUS的诊断效能,同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MRI+MRCP与DCUS对胆道低位梗阻性质的判断效能。结果US、CEUS、DCUS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与X线胆管造影的符合率分别为:75.6%(34/45)、82.2%(37/45)、93.3%(42/45),US、CEUS、DCUS对低位胆道梗阻性质的判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56.5%(39/69)、82.6%(57/69)、85.5%(59/69)。与US相比,CEUS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DCUS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分析提示MRI+MRCP分级和DCUS分级诊断低位胆道梗阻的良恶性的临界值均为2.5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和0.906(均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93.1%和87.5%、82.8%。结论DCUS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和低位胆系梗阻的定性诊断性能与X线胆管造影、MRCP相当,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及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管肿瘤 双通道 超声造影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择期开通CTO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n=142)和对照组(n=140)。采用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作为CI-AKI诊断的标准:应用造影剂后24 h CysC水平高于基线水平≥10%。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和CI-AKI发生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I-AKI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PCI术史及实验室检测指标、CTO病变靶血管及病变特征、造影剂用量、日本多中心CTO注册研究(J-CTO)评分、SYNTAX评分、PCI成功率及植入支架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CysC水平变化,RIPC组CI-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比29.3%,P=0.036)。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肌酐(OR=1.018,95%CI:1.006~1.030,P=0.003)、CysC(OR=5.200,95%CI:2.714~9.963,P<0.001)、造影剂用量(OR=1.013,95%CI:1.007~1.019,P<0.001)及J-CTO评分(OR=1.834,95%CI:1.145~2.939,P=0.012)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IPC(OR=0.391,95%CI:0.199~0.765,P=0.00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TO病变患者PCI术前采用RIPC干预可减少术后CI-AKI的发生。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前顶椎区MRI脊髓形态分型的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的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0例,年龄13.5岁(9.0~38.5岁)。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偏移(SVA)。利用Frankel分级分组并评估各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12例患者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Ⅰ型8例(7.1%)、Ⅱ型58例(51.8%)、Ⅲ型46例(41.1%)。所有患者的末次随访时间为(28.5±3.4)个月。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7PL-CSVL、GK、SVA均有显著矫正,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矫正丢失。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Ⅱ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均为D级;6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出现已有神经功能损害加重,Frankel分级均由术前的D级加重至C级。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新发神经损害或已有神经损害加重的发生率比Ⅱ型患者更高(19.6%比5.2%,P=0.037)。结论术前MRI脊髓形态分型与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三柱截骨矫形神经并发症具有一定关联,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截骨术 脊髓形态分型 脊柱畸形 神经并发症 三柱截骨 侧后凸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电图对正常心电图ST段的标准要求是ST段水平型及下斜型下移不超过0.05mv。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定为ST段水平型下移及下斜型下移大于或等于0.1mv即可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并不包括ST段等于0.05mv的患者,也不包括ST段水平下移及下斜型下移大于0.05mv而又小于0.1mv心电图的诊断。本实验试图对心电图ST段约等于0.05mv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能否产生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HP)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实施ERCP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2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防AP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胰管支架+生长抑素)和对照组(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P、H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37例,男62例,女75例,发生AP 5例(3.65%)、HP 10例(7.30%)。对照组188例,男81例,女107例,发生AP 7例(3.72%)、HP 19例(10.11%)。观察组术后AP及H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001,P=0.972;χ²=0.768,P=0.381)。结论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生长抑素不会产生预防ERCP术后AP及HP的协同作用。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胰管支架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分叉水平及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行颈动脉DSA和彩超检查的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检查数据,其中男154例,女32例,年龄36~84(66±8)岁。分析颈动脉分叉位置对应颈椎水平、颈动脉分叉位置至下颌角距离,以及分叉高低与颈长的相关性,统计颈动脉扭曲的发生率。结果DSA提示左侧颈动脉分叉水平最常位于C3水平,占37.3%(56/150),右侧最常位于C3~C4水平,占33.6%(42/125)。最高位于左侧C2、右侧C2~C3水平;双侧最低均位于C5水平。左侧颈动脉高分叉(C3及以上)发生率为46%(69/150),高于右侧的21.6%(27/125)(P<0.001);男性、女性颈动脉高分叉发生率分别为33.2%(76/229)、43.5%(2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颈动脉彩超提示左侧颈动脉分叉与下颌角距离为(3.0±1.3)cm,小于右侧的(3.4±1.2)cm(P<0.001);男性、女性颈动脉分叉与下颌角距离分别为(3.2±1. 2)、(3.3±1.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颈动脉分叉水平与颈长无相关性(右侧:r=0.02,P=0.091;左侧:r=0.01,P=0.927)。女性颈动脉扭曲发生率为28.1%(9/32),男性为15.6%(24/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高分叉组右侧颈动脉扭曲发生率为59.3%(16/27),高于非高分叉组的3.1%(3/98)(P<0.001);高分叉组左侧颈动脉扭曲发生率为30.4%(21/69),高于非高分叉组的2.5%(2/81)(P<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左侧颈动脉分叉位置高于右侧,颈动脉高分叉患者更容易合并颈动脉扭曲。术前彩超结合DSA检查能够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的扭曲程度,以期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分叉 颈椎水平 扭曲
  • 简介:摘要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否能够改善基于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分类的心源性休克C期(典型期)、D(恶化期)和E期(终末期)的患者预后。检索本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所纳入的满足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遵循相同的治疗原则。分类分析SCAI心源性休克C期、D/E期中应用IABP与患者1和6个月生存率之间是否相关。本研究共纳入心源性休克C期141例,心源性休克D/E期267例。心源性休克C期患者中,应用IABP是提高患者1个月生存率[OR值(95%CI)为0.372(0.171~0.809),P=0.013]和6个月生存率[OR值(95%CI)为0.401(0.190~0.850),P=0.017]的相关因素;校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CABG)后,与提高1和6个月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是PCI/CABG。心源性休克D/E期患者中,应用IABP是提高1个月生存率的相关因素[OR值(95%CI)为0.053(0.012~0.236),P=0.001]。因此,IABP可辅助心源性休克C期患者渡过PCI/CABG围手术期并提高生存率,IABP可能延长心源性休克D/E期患者的短期生存。

  • 标签: 休克,心源性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MOG-Ig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起病年龄为(5.2±3.3)岁,男女比例为16∶14。50%患儿起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脑病及抽搐,其次为运动障碍,部分病例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双侧皮质或皮质下广泛、不对称、边界不清晰的大片状病灶,脊髓以长节段脊髓炎多见,急性期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预后较好,约有20%复发。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ADEM起病年龄在5岁左右,脑病和抽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激素联合IVIG治疗反应好,部分患儿可能复发。

  • 标签: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 简介:一、跨区域、跨媒体、跨国界传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发起的“七大媒体联盟”包括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联盟、全国晚报联盟、全国早报都市报联盟、全球华文媒体联盟、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联盟、全国手机报联盟和全国主流微媒体联盟,涵盖了各种传播形态的217家媒体。七大联盟在重要节点、重大采访行动中统一Logo、统一着装、统一指挥、统一平台,有组织有策划地开展青奥报道。

  • 标签: 网站联盟 报业传媒 重点新闻 跨媒体 传媒集团 有益尝试